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病历简介

XXX 性别: 女 年龄:35岁

病史:2014年出现多关节肿痛,累及双手近端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颞颌关节、双肩关节、双膝关节、双踝关节、双足趾关节,化验ANA:1:1280H、抗角蛋白抗体1:40,抗核周因子1:40、类风湿因子80IU/ml、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1000U/m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1600RU/ml,查唇腺活检阳性。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继发性干燥综合症

2014年至2016年5月期间,规律免疫抑制治疗为主,病情有所好转,但B细胞明显降低。

2016年6月开始加免疫调节治疗,停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后B细胞有所上升。

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由于备孕、怀孕和哺乳没有正规治疗,病情有所反复。

2018年10月至2109年四月开始肠道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病情稳定。

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院外又开始规律免疫抑制治疗,期间病情反复,B细胞再度降低。

2019年11月29日至又回到我院今开始免疫肠道微生态治疗,病情缓解,B细胞上升,接近正常。

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免疫微生态调节治疗理念两次成功缓解顽固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小结

1、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继发性干燥综合症,初始给予甲氨蝶呤片、环磷酰胺、羟氯喹、沙利度胺等传统DMARDS治疗后,疾病并没有达到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Th17细胞反复升高,而且B淋巴细胞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感染的风险。

2、改用免疫调节治疗后,病情达到了临床缓解,B淋巴细胞有一定的升高,但不稳定,Th17恢复到正常,Treg基本正常。2017年4月到2018年11月因备孕、怀孕和哺乳没有正规治疗,病情有所反复。

3、2018年11月查甲烷氢呼气试验阳性,开始肠道免疫微生态治疗,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活菌王、丙戊酸钠调节肠道菌群治疗, B淋巴细胞升高到106个/ul,病情缓解,稳定。治疗期间若不控制饮食,甲烷氢试验“加重” ,基本控制饮食,甲烷氢试验“好转”,最近饮食控制仍不好,甲烷氢试验仍为阳性。

4. 2019-04-23就诊于外院,给予免疫抑制治疗,病情加重,多关节疼痛反复,且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NK细胞、Treg细胞均处于较低水平。

5.2019年12月再次回到我院进行肠道微生态调节治疗,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NK细胞、Treg细胞均升高,病情再度缓解。

6.通过调节免疫及肠道肠道菌群联合治疗期间,细胞因子全面下降,近期未再复查细胞因子,应当进一步观察。

总之,这例患者告诉我们,先后两次应用免疫抑制剂效果不好,同时可以使B细胞减少,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相反,应用免疫微生态调节理念病情控制较好,如果能够进一步控制饮食,使甲烷氢阴性,可能治疗效果更好,同时B细胞基本恢复正常,减少了机体对正常免疫的干扰,减少感染的机会。

这一例非常有教育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