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差?巧用“面壁思過法”,幫助孩子迅速脫離不良情緒

我朋友最近問我一個問題,孩子發脾氣到底應該要如何跟他溝通?他們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僅脾氣不好,而且發脾氣的時候還愛亂扔東西。

慢慢的次數多了,我朋友的耐心沒了,現在孩子只要一發脾氣,他立馬就會用很兇的語氣跟他講話,講完以後看著孩子眼淚汪汪的樣子,又覺得自己太過火了,可是孩子亂髮脾氣的這種狀況他也吃不消,所以他現在很疑惑自己到底應該要怎麼做才好呢?

“想要溝通又溝通不了,孩子又老是亂扔東西,面對這樣子的情況,真不知道要如何去解決。”

不知道有沒有家長和我朋友有過同樣的經歷?其實會出現上面孩子亂髮脾氣,亂扔東西的情況的原因,跟孩子的情緒粒度有關。

孩子脾氣差?巧用“面壁思過法”,幫助孩子迅速脫離不良情緒


情緒粒度

情緒粒度其實是一個跟個人感受有關的東西,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子的感受,明明心裡有很多想要說的話,可是真的讓自己開口去說的時候,自己卻不知道到底應該要說些什麼,只能夠,勉強的通過一些肢體上的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多人都會把這樣子的情況當做是,自己的問題,但實際上這個情況的出現就是由於他的情緒顆粒不夠,所以這才導致於他無法正確的去歸納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當前的情緒狀況。

  • 情緒顆粒又是什麼?

實際上,情緒顆粒就是組成情緒粒度的一份子,人通過一些方式來構建屬於自己的情緒體驗或者是對此進行感受識別的過程中,所體現的感官能力,實際上也就是情緒粒度。

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體現孩子情緒粒度的事情有很多,就比如說,看動畫片的時候,他會因為動畫片裡面的角色而感到難過,這說明能夠做出這樣子的行為的孩子,實際上他是一個特別具有同情心和慈悲心的孩子,因為他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同時他能夠切身的體會到動畫片裡面人物角色的感受,但是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發現一件事,孩子能夠感受到難過和不開心,但是他很難把自己的感受和言語串聯和表達出來。

為什麼容易和孩子吵架?

曾經看過一個情侶吵架調節視頻,視頻裡面的一對情侶存在出現一個問題,老是頻繁吵架,等到心理諮詢師介入時才發現,他們倆之間的相處模式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雙方當遇到衝突和矛盾的時候,往往女生情緒會變得非常不好,男生會去安慰他,這一點做的很好,但是問題在這個安慰上,男生在吵架哄人的時候,總是留著一種希望,認為女生可應該快點想辦法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其實這種的期望是一種錯誤期望,會導致於雙方之間的情緒越來越不好。

孩子脾氣差?巧用“面壁思過法”,幫助孩子迅速脫離不良情緒

因為實際上人的情緒變化,就像一個坡度一樣慢慢變化,除非有一些特別壓抑的時候,會導致一些人的情緒可以瞬間的變化,所以在上面那個男生身上所存在的問題就是,他經常會認為自己的那些安慰是他做出了犧牲,是他的付出,而期望於女生可以改變她的態度,他的期望並沒有什麼錯,但是他卻忽略了情緒的變化規律。

而這種雙方對於情緒規律理解的不同,也正是由於每個人對於自身情緒表達和管理能力的不同所導致的,換句話說是由於每個人的情緒顆粒的不同導致於雙方對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出現了誤差,這就導致於衝突不斷出現,把上面的這個例子放在親子教育裡面也同樣適用,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難以溝通,或者是孩子愛發脾氣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況,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情緒粒度不夠強,或者是雙方情緒粒度不同所導致的。

孩子脾氣差?巧用“面壁思過法”,幫助孩子迅速脫離不良情緒


學會情緒的分解有助於增加對自身情緒的察覺能力

一般來說,懂得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分解的人,他們會因為足夠的瞭解自己,足夠的瞭解自己的情緒變化,而去儘可能給自己構造出一些能夠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場景,並且能夠找到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的方法,特別是當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他們懂得用一些合適的方法去發洩自己的情緒,所以擁有這樣的能力的人,在面對很多事情或者狀況的出現的時候,他們會用一種更加合適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會大大減少“不必要”的衝突的出現。

而擁有這樣子能力的人,就是情緒粒度高的人,這樣子的人不僅會對生活的滿意度更高,同時,在生活上他們也能夠去合理的排解自己的情緒。

父母們要如何幫助提高孩子的情緒粒度呢?

孩子脾氣差?巧用“面壁思過法”,幫助孩子迅速脫離不良情緒

  • 首先,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們去學會分辨自己的情緒

可以通過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然,讓孩子們體會處於不同角色下,對待事件而產生的不同情緒的感受,在孩子們扮演角色的過程中,父母們所要做的事去引導孩子們說出自己處於這種狀況下處於這種情景下的這個角色的感受。

這樣子的方式,不僅可以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而這種拉進可以有效的減少矛盾發生的幾率,同時,可以教會孩子們去察覺自己的情緒,去發現自己的情緒。

  • 其次,結合“面壁思過”的方法,來讓孩子們體會情緒的變化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犯了過錯的人應當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受到懲罰,並非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為了使他們日後不去再犯。

在國外的很多親子紀錄片裡面,諮詢師時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就是“面壁思過”的方法,他們通過給孩子們建造一塊讓他們情緒降下來的區域,並且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眼神和肢體接觸的方式來讓孩子冷靜下來。

孩子脾氣差?巧用“面壁思過法”,幫助孩子迅速脫離不良情緒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更加的適用,很多父母遇到自家的孩子喜歡發脾氣,甚至不能夠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總是會跟孩子針鋒相對。

這樣子的做法其實並不適用於孩子,孩子真的需要的是一個情緒上的降級,而不是不能停的“情緒刺激”,這種情緒上降級的方式,則是給孩子們建立一個情緒冷靜區,也就是俗稱的面壁思過

並且這種方式的好處不只是面向於孩子一方,同時也是給父母的情緒找一個坡度來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緒互相降下來,互相變得冷靜起來,到時候再去面對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子的效率才更高。

這個做法在我國是有歷史淵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這個“壁”的意思很廣泛,不一定是指牆壁。商朝開國時期有個著名的輔佐大臣叫做伊尹,在第三任君主去世之後,立了太甲為皇帝,但是太甲即位之後表現的很肆意妄為,於是伊乙就把太甲放逐到先帝的陵墓中去,但是沒有再立皇帝。太甲在陵園中看到自己先祖努力奮鬥治理國家的壁畫後受到感染,改過自新,於是,伊尹就恢復太甲的帝位。

《易經》認為,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適度的“小懲”即可“大戒”,以達到教育目的。


  • 最後,要建立面壁思過的規則

1、話術上:

“我知道,因為...的原因,你現在很生氣,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現在跟我說話的方式和語氣,你先自己反省一下,等會再平靜的跟我交流。”

先表示父母理解並接納了孩子現在正在的情緒,又能從側面警告他這樣的情緒不適合與他人交流,這樣的話語上也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

孩子脾氣差?巧用“面壁思過法”,幫助孩子迅速脫離不良情緒

2、行為上:

父母要懂得給孩子建立一個情緒冷靜區,懂得去建立面壁思過的規則。

父母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空曠的地方,然後在那裡放上一個椅子,當孩子因為一些事情而情緒波動很大,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去在情緒冷靜區的椅子上坐著,在這期間父母不要給孩子任何的眼神和肢體接觸。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爭吵或者起衝突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雙方的情緒都是處於一個不斷接觸,不斷升級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就很需要一個可以隔開雙方,能夠讓雙方冷靜下來的方式,來打破這種互相情緒刺激的狀況。其實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調節專家所做的第1件事,就是先讓吵架雙方分開的原因。

剛開始實施這三步的時候,父母可能會覺得很困難,但是後面的時候,父母們其實就可以慢慢的從孩子的表現上發現這樣子的方法確實有效,因為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減少接觸來讓孩子自己去察覺自己的情緒,並學會控制情緒,那麼多經歷幾次這樣子的過程,自然而然,孩子慢慢的就會掌握控制自己情緒的那個關鍵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