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神文明建設,看三國一統的必然

我們總喜歡說中華五千年的燦爛輝煌的歷史,並且以此為傲。但是歷史真的是如此嗎?我覺得並不是,歷史往往是黑暗的,讓人恐懼,歷史對於普通人往往是吝嗇筆墨。歷史往往是統治階層編撰的美好謊言罷。


從精神文明建設,看三國一統的必然


《資治通鑑》這本書大概有300多萬字,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經歷了大概1363年,講述了中原各個時代的王朝興衰,也講述了周邊各個民族政權的交替,是我國第一本編年體通史


從精神文明建設,看三國一統的必然


大飢”這個詞在《資治通鑑》中一共出現41次。也就是說平均每33.1年這片土地上就發生一次值得被寫入史書的饑荒。“人相食”這個詞一共出現33次,平均每41年出現一次。這幾個字在史書上不過是寥寥幾字,但確實無數個家庭泯滅,妻離子散,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真實寫照。


從精神文明建設,看三國一統的必然

三國時期,大家應該很熟悉,三國演義也是家喻戶曉,其中各種人物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每個心中也都有個三國英雄夢,三國也影響中國甚至東亞諸國的一代又一代。


從精神文明建設,看三國一統的必然


看看如下一組數據,或許你就瞭解了歷史的殘酷和血腥了,東漢末年前期史料記載人口是東漢末期前期 5600萬人,到了三國晚期,魏國人口400餘萬,吳國200多萬,蜀國只有90多萬,數據表明三國時期中國人口減少80%左右。從這點大家可以看出戰爭的殘酷性。


從精神文明建設,看三國一統的必然


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三國鼎立呢?相信很多學者和專業也分析過,概括起來無非三個條件政治條件、經濟因素和地理因素,三個因素缺一不可。

首先是地理因素,魏國擁有廣闊的北方平原,廣闊的土地盡在魏國的掌握之中,吳國擁有長江天險,蜀國偏距一地,又很好地牽制著兩國。蜀國地利險峻,只要好好守住劍門關和漢水兩地,基本就是無憂。


其次是經濟原因。東漢末年戰亂紛爭頻繁,導致北方常年處於戰亂之中,導致

從精神文明建設,看三國一統的必然

北方百姓為了躲避戰亂,大規模的南遷,他們南遷不僅帶來大量人口,還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這樣就促使南方的經濟快速發展起來。這就使得南北經濟基本處於平衡狀態。


從精神文明建設,看三國一統的必然


再次是政治原因,三國時期,中國政治和經濟中心一直在魏國,魏國佔著天時,蜀國佔著地利,吳國佔著人口。曹魏政權取得北方政權之後,極力拉攏北方貴族集團,積極開展國家建設,推行屯田制和九品中正制,正式開始選拔官吏,這些也是曹魏政權能奪得天下創造的先天條件。


從精神文明建設,看三國一統的必然


最後,國家精神文明建設是非常重要而又不可缺失的,曹魏政權積極建設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積極發展全面文化建設,例如“建安七子”“經學”使貴族階層和百姓有了很好的國家觀念和凝聚力。反觀,吳國屬於封建領主制,國家觀念沒有那麼嚴重,國家屬於封建貴族階層,國家皇權也有那麼嚴重,過著小富即安的生活。而蜀國更是屬於“外來創業”劉備軍團經過長征,最終選擇了蜀國,但是蜀國軍隊到處作戰,到蜀地和本地階層融入不深,屬於先軍政治,百姓缺少凝聚力和歸屬感。以上各種原因造成三國時期精神文明各不相同,也成就曹魏政權最終問鼎天下的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