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上癮的背後,是“依戀關係”的缺失,父母要及時調整

現在市面上各種電子遊戲琳琅滿目,讓很多成年人都著迷不已,孩子自控性欠缺,更容易沉迷在遊戲之中,殊不知孩子玩遊戲上癮的背後,父母有很大的責任。

小冬今年10歲,父母開了一家超市,生意很好,基本每天十幾個小時都耗在超市,除了滿足小冬的物質生活,跟小冬的日常交流基本沒有,小冬在媽媽買給他的ipad上下載了很多遊戲,一有時間便沉浸在遊戲世界,由於平時的生活起居是奶奶在照顧,老年人不知道電子產品的危害,對他毫無限制,一張期末考試60分的試卷,才讓家長引起重視,這時才發現小冬已經遊戲上癮了。

孩子玩遊戲上癮的背後,是“依戀關係”的缺失,父母要及時調整

小冬不是個例,正是父母對他的忽視,讓他在電子遊戲裡找到了“自我”。不得不說,電子遊戲的諸多危害中,最主要的害處之一就是製造出了一種“虛假的自我”。

一、電子遊戲最大的害處,是給孩子製造了虛假自我

1虛擬的能力感

有些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成績不好,人緣不好,在學校老師批評,回家後家長責罵,過得特別壓抑,不過一旦進入虛擬的遊戲世界,可能孩子立馬化身厲害的戰神,帶領自己的隊伍英勇殺敵,所向披靡。這種虛擬的成就感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滿足,彌補現實世界的自我缺失。

2及時的獎勵

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對遊戲的見解一語中的,孩子最被遊戲所吸引的,是裡面的各種即時獎勵機制。

不論是直接爆掉對方的boss、獲得最新武器,還是不斷上升的戰鬥級別。幾乎每玩一局就會有對應的獎勵,這樣的設計會激發孩子越戰越勇的鬥志,讓他們在虛擬的遊戲裡獲得現實世界裡沒有的獎勵和認可。

當孩子逐漸習慣這種即時獎勵後,會對現實中需要長時間堅持努力才能獲得些許成績的學習產生排斥。

孩子玩遊戲上癮的背後,是“依戀關係”的缺失,父母要及時調整

3重複試錯的機會

很多孩子在現實中一旦考試成績不好就會受到家長的訓斥和責怪,家長習慣把打壓當作動力,卻不知只是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傷害的陰影,讓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當孩子在遊戲中遭遇失敗時,可以不斷地反覆重新來過,讓他們看到希望,收穫信心,從而更加沉迷在虛擬的遊戲裡。

孩子就這樣沉浸在電子遊戲裡虛假自我的滿足感不可自拔。相關研究機構發佈過針對青少年沉迷遊戲的調查報告,數據表明—越是和諧幸福的家庭,孩子沉迷遊戲的比例就越低。

二、沉迷遊戲的背後,是“依戀關係”的缺失

1忽視型家庭

忽視型家庭的父母長期忙於自己的事業或者單純為了生計而奔波,長時間無法陪伴孩子,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長完全無從得知。

孩子缺乏自己的精神歸屬,感到孤獨無助則會在虛擬的遊戲世界尋找。

孩子玩遊戲上癮的背後,是“依戀關係”的缺失,父母要及時調整

2專制型家庭

專制型家庭的家長信奉嚴格規範孩子的一切學習生活行為習慣,並且喜歡以家長的威嚴來壓制孩子的天性,不注重傾聽他們的心聲,這種不健康的“依戀關係”致使孩子容易沉迷在電子遊戲中,

在虛擬世界他們有可以釋放內心的煩惱和吐露心聲的地方。

3兩者兼具的家庭

有些家長兼具忽視和專制兩種特質於一身,由於這些家長一開始對孩子的忽視,讓他們沉迷於電子遊戲中,在父母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後,沒有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僅僅用控制和打壓、責罵等強迫型手段來管控孩子,然而孩子不僅不服管,反而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玩遊戲,沉溺在虛擬空間,他們只是想把在父母身上得不到的東西,在遊戲的世界裡 找回彌補。

不得來說,孩子沉迷遊戲家長付有不可推脫的責任,正是由於“依戀關係”的缺失,導致他們在虛擬的電子遊戲世界尋求精神寄託。家長希望孩子脫離虛擬的世界,迴歸現實,必須要及時作出調整

孩子玩遊戲上癮的背後,是“依戀關係”的缺失,父母要及時調整


三、孩子沉溺遊戲,實際是對現實殘酷的逃避,家長需要及時調整

1和諧的家庭氛圍

首先家長要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一致,統一教育理念,平日裡呈現出來的是一致的言行,父母不要以工作忙碌為理由而隨意忽略孩子,也不應完全按照心情,想起了便詢問孩子一下,且時刻以命令的態度來面對他們。

家長最好每天都能預留一些時間出來,跟孩子聊天談心,可以不是什麼嚴肅的內容,只要瞭解孩子生活學習中的開心和煩惱,平等的交流和溝通能夠加強親子紐帶,孩子感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自然不會沉迷在虛幻的遊戲之中尋求慰藉。

2鼓勵和肯定孩子

孩子沉迷遊戲,逃避現實世界,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覺得自己不被接納、不被認可。孩子逃避現實世界,家長應及時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讓孩子感受到被認可和被接受。可能有些家長會說,“我一直都愛孩子呀!怎麼會不接納他呢?”

然而事實是家長在不斷否定批評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是絲毫感覺不到被認可的。

孩子玩遊戲上癮的背後,是“依戀關係”的缺失,父母要及時調整

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對“行為塑造”的兩種形式強調與責罰做過專門的研究,當一項活動能得到希望的結果時,即這項活動會被強調。相反是不希望的結果時,會被責罰。實驗數據顯示,強調對養成行為習慣有積極作用,但責罰的效果卻極為有限

。因此家長一定要採用正面的鼓勵強調正確的行為,而不是一直指責錯誤。

3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越來越希望自己被別人尊重,獲得朋友、同學的認同。而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心理與精神成長需求,嚴格控制他們,不給他們獨立的空間。聰明的家長應該適度地退出孩子的固有空間,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和尊重,孩子對遊戲的沉迷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就是一種精神的滿足,如果在現實世界能夠獲得,又怎麼陷在虛幻的空間呢!

孩子玩遊戲上癮的背後,是“依戀關係”的缺失,父母要及時調整

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人類最深層的需求是被人欣賞。”孩子又何嘗不是,現實世界的諸多不如意,家長的忽視壓制都讓他們不得不選擇像鴕鳥一樣躲在虛假的遊戲裡,尋求滿足。家長的愛和陪伴是最好的陽光、雨露,是孩子茁壯成長的最好助力!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喜歡玩遊戲嗎?你在教育孩子遠離電子遊戲時有什麼好的經驗嗎?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