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疫情戰疫曙光在即,提振經濟與民眾的消費信心,重新掀起“消費潮”顯得越來越至關重要!

隨即中國市場迎來一系列“紅包雨”,包括從5500億元的增量資金,到23部分聯合發文促進消費,甚至還有地區已經準備好“消費券”……

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其中,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消費券引人矚目:“超3億元消費券!發!”3月13日晚間,“南京發佈”發佈這樣一則消息,總額度3.8億元,涵蓋餐飲、體育、圖書、鄉村旅遊、信息、困難群眾、工會會員等7大類消費券。

同時,寧波也推出1億元的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在指定景區、酒店、影劇院、書店等文化旅遊場所享受優惠折扣。

可見,消費券將成為當下民眾消費信心的“催化劑”成為一股熱潮,齊魯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直接表示:

日前建議“非常時期需要非常規手段”,這個手段就是全民消費券,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設定用途,對特定行業形成拉動;第二,可以設定使用範圍,發放給受影響較大中低收入群體,彌補因疫情影響導致收入下滑,保障基本生活。

那麼,回首2008年金融危機消費券誕生,十年後新冠狀疫情重出江湖,消費券是否可行,一直都頗受爭議:有的人認為這是提振民心消費指數的好手段,有的則認為消費券屬於短期刺激,難以真正提振消費內需。

  • 因此,隨著這次疫情“消費券”的不斷上演,到底對於消除民眾消費心理不足的“定心丸”到底是否真正有效,我們就從經濟學現象深入“消費券”的本質,從消費券的歷史、本質與現象看看這場“消費大戰”能否突圍。

一、消費券歷史:不可忽視的交易成本

其實,政府發放消費券由來已久,“提振經濟消費券”並不是新鮮事物,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場景”中,它是一種最常用的方式,只是這裡面也有些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內容。

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 1999年,日本政府為應對泡沫經濟和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向15歲以上65歲以下以及弱勢群體發放“地域振興券”,總額達6194億日元(每人2萬日元,約合1500元人民幣)。
  • 2009年,我國臺灣地區為緩解島內經濟困局,兩次發放總計857億元新臺幣(人均3600元新臺幣,約合738元人民幣)的“振興經濟消費券”。
  •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社零消費總額增速大降,成都、杭州等地發行了消費券,杭州的拉動擴大效應為2.06倍,家電、旅遊等行業拉動效應更高。

除此之外,包括歐美地區的美國、澳洲和德國等都曾發放過食品券和消費券等,這已經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歷史經驗。

可是,消費券同樣會存在著一種不可忽視的交易成本需要引起重視!

畢竟消費券的發放是一種大規模的發放活動,不管是過往的一種紙質發放,還是當前技術發達下的電子券發放等,除了直接用現金轉為“消費券”的固定成本外,難免還會有耗費一定週期內相當大的人力、精力與物力的投入,比如消費券的印刷,或者消費券公共平臺的構建以及相關防偽技術的研發等,根據以往的案例,往往都是需要消耗10—15%。

另外,消費券的流轉要避免“地下交易市場”。比如我不想去旅遊,旅遊消費券是否就會8折轉賣給他人,或者旅行社直接8折回收等。他們就可能通過出售消費券,獲取收益,消費券的發放“錯位”,就會催生了中介市場,更會讓消費券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消費券的歷史要讓我們看到其中“不可忽視的交易成本”,畢竟消費券是個好產品,就應該要遵循商品的本質。

二、消費券本質: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的篩選

通常有一種說法是:研究經濟學,其實最好要順帶著學習下心理學。經濟學是研究人的學科,從人的所擁有(勞動)和所需求入手。

這次疫情中地方政府發放的消費券,與日常商家營銷活動中持續發放的優惠券、現金券等,發放雖然主體不同,但是消費券的本質是一樣,都是屬於經濟學,本質就是: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的篩選。

商家的邏輯是最大限度的剝削消費者剩餘。如下圖所示:

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說明:如果定價在50元,正好供給出清(供給需求就是個流量概念),這時採取的是一刀切定價,消費者剩餘是最大三角,對商家不利。

若採取分級,一部分支付能力高的人定價60元,這時剩下20張咋辦?吸引50元-60元支付能力的消費者入場(消費券的金額取決於這部分消費者的彈性)。這時的消費者剩餘為兩個三角區,明顯小於一刀切的定價時的剩餘(粉色部分)。

  • 這就是商業消費券的本質,能夠最大化地盤活資源,並對消費者層次進行帥選。

同理,地方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用於指定的消費民眾,用於指定的消費領域或行業,其實也都是一種“經濟手段”在盤活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餐飲、旅遊等消費行業,這其實也就是消費券經濟學的內核本質。

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而消費券的發送方式取決於客戶結構(包括消費能力、動機等)、提供優惠券成本(到店提供是最節省成本的)等多個因素,這是由於人的需求都是有心理因素的,尤其是理性的成本收益的權衡。

有人說:這次疫情真憋壞我了,疫情期間一直在工作,之前計劃拿著年終獎,春節後帶著家人到南京大牌檔和海底撈好好吃一頓,可惜錢都沒有花出去。因此,我要是搖到那個消費券,估計都能花瘋了。

其實,還有很多女性消費者疫情期間,充分體會到了有錢沒處花的無力感,每天只能逛逛電商和朋友圈的代購“消遣”購買慾,唯一煩惱的就是春節前買的口紅,腮紅和氣墊。如果早知道,她就拿著那些錢再吃一頓不香嘛?口紅氣墊等化妝品花了上千卻無法用,如今有消費券的發放,就是一種“心理消費”的釋放。

同時,消費券應稍微偏向環衛師傅,小區保安等等低收入人群發放,他們在這次防疫中一直堅持崗位,真的非常辛苦,如果他們能獲得實惠就太好了。

因此,通過消費券的發放,本質上就是一種篩選出購買需求更強的消費者,盤活剩餘價值的產品,達成更好的交易,這就是本質。

三、消費券現象:疫情後短期消費刺激價值,不可抹殺

在瞭解消費券的本質後,我們就來看看疫情中消費券的“經濟學現象”,到底消費券對消費者的帶動,能否實現直接刺激需求,迅速拉動即期消費的效果?在這裡,小編始終認為:

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消費券發放,作為一種短期內刺激消費需求的措施,具有不可抹殺的價值

  • 根據湖南大學發表的《消費券的經濟學解釋及發放策略研究》提出的觀點,消費券從宏觀經濟學的範疇看,主要存在兩大效果:乘數效應和擠出效應。

1、消費券的“乘數效應”

目前疫情個別城市已經數日零新增記錄,意味著恢復商業消費市場迫在眉睫,包括南京和寧波在內發放的消費券特點都是由政府買單。

那麼,這種非商家行為的消費買單行為,不僅不會給商家任何成本壓力,更重要的就是直接形成了民眾收入的增加,這就是所謂的“乘數效應”。如下圖:

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說明:初始均衡數即民眾的收入不變或下降,但是政府的支出增加時,消費者的投資與政府支付將會轉移到一個新的“均衡點”,而且這個均衡點是乘數係數,效果極大。

疫情之中,商業基本處於低潮階段,很多商家虧損嚴重,急需緊急造血。南京領導率先前往餐飲業“吃飯”、又到著名景區“消費”,為活躍商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

  • 同時,南京還打出促進消費“組合拳”,除更大力度放開城市服務業、鼓勵外,又統籌資金向市民和困難群體發放消費券,通過政府引導與商家促銷相結合,形成現實購買力,真正達到了一種“乘數效應”的刺激。

因此,消費政策的乘數效應,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消費回補”,即把因疫情延後或消失的存量,儘可能補回來;二是“潛力釋放”,側重於增量,即通過“疫後重建”,促進新興消費、軟性消費、隱性消費等。

2、消費券的“擠出效應”

另外,消費券對民眾的收入還存在“擠出效應”,即政府的支出增加將引起私人消費或者投資減少。最終能夠起到的效果就是:增加現在的消費!如下圖

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說明:初始均衡數即民眾的收入不變或下降,政府發放消費券,支出增加,政府支出乘數與支出上升,則民眾收入增加,對貨幣的交易需求增加,產品市場供給不變,自然就能夠達到增加即期效果的成果。

其實,有些需求是被疫情壓制的:

  • 最近,“疫情結束後的願望清單”、“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什麼”頻頻登上熱搜,其中公認第一的是吃美食,看電影、去旅遊等也名列前茅。對於國人來說,這些消費現在被疫情壓著,等疫情結束後有望迎來報復性反彈。
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當然,基於疫情控制的考慮,目前的人群集聚仍然不受鼓勵,甚至會受到控制,而且餐飲、零售、線下教育、娛樂等復工都有一個過程。但是,百姓線上消費的習慣已形成,再通過發放電子“消費券”,限定使用領域、使用期限,鼓勵線下實體消費,讓線上線下能夠循環起來,打通了“大動脈”,把民眾的消費熱情“擠”出來,從而為徹底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創造有利環境。

寫在最後:如有條件,期待更多地區給民眾直接發放消費券

我們都知道,疫情對民生領域的衝擊有目共睹,有條件的地區如果能直接向民眾發放消費券,顯然是一種良好的“正向效應”,更何況這種向老百姓發放消費券是一種國際通用的做法。

南京3.8億和寧波1億消費券背後:有限資源再調配,消費者層次篩選

  • 只是,消費券的發放要考慮到經濟學的本質,能夠尋找到更加民生、更加接地氣的行業,有針對性的群體發放,靈活設置發放渠道,推動消費行為的產生。

如果對於餐飲、航空、旅遊、電影文化等不能即期的消費,還可以發放遠期消費券,而企業也可以通過讓利的方式讓民眾預消費,這樣既能起到短期的刺激效應又能保持具有長遠的消費需求,讓民眾享受更多的優惠,相信很多人是願意花錢的。

此外,鑑於通過本次疫情防控,各地已經建立了健康碼等系統,消費券的發放可考慮通過這些新科技系統進行,在刺激消費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社會信息,引起行業與消費行為的變革。


醉井觀商,以小見大,善於思考,樂於分享,更多的商業點評、行業趨勢分析等,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溝通,共贏共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