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要义》第十二讲 无常

无 常


在涅盘之外的真实法──名法与色法,从一开始就不是(永恒的)。每当有因出现,它们就会生起,生起后它们就消逝。因此,我们说名色这些真实法为无常。以看为例,开始时没有看见,但如眼根良好,对象生起,有了光线,注意力被拉向它──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那么就有看见。一旦它生起,它随即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看是无常。一般人要知道看是无常并不容易。听则比较容易了解。开始时并没有听,但如耳根完好,声音出现,没有阻碍,注意力被拉向它──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那么就有「听见」。它生起,然后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听是无常。


现在你听到我讲话,你听到一个声音接着另一个声音。一旦听到它们,它们就消失。大家(现在请)听着:「声音、声音、声音」。当我说「声」,你听到,接着它就消失。当我说「音」,你听到,然后它消失,这是它们如何生起和灭去。 对其他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也是这样。它们生起和灭去。看、听、嗅、尝、触、想、弯、伸、移动──全部都生起和灭去。 因为它们不停地消失,我们说它们是无常。


其中,心识的灭去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你在标记「起、伏」时心散乱,你标记「散乱」。当你标记它时,那散乱的心不再存在。它消逝了。它之前不存在。它只是那一刻生起,然后当你一标记,它就立刻消逝。因此我们说它是无常。


苦受的灭去也是一样明显的。当你继续标记「起、伏」时, 疲倦、热或痛在身体某部分出现。如你专注于它,标记「疲倦、疲倦」等,有时候它完全消失,而有时候它在你标记的那段时间消失。因此,它是无常的。禅修者观照它的生起和灭去,从而体悟它无常的特相。


这种体悟现象转瞬即逝的特相, 就是「随观无常」(aniccānupassanā)。只是思惟而没有亲证的经验,并非真实的智慧。若不禅修,你将会不知道甚么现象生起,甚么现象灭去。那只是书本知识。这可能是善行,但不是真正的内观智慧。


《内观要义》第十二讲 无常


真正的内观智慧,是你通过观照现象的生起和灭去而证知的。 在这里的听众,有很多是达到这个观智阶段的禅修者。我说的不只是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也不只是局限于我的四十或五十个弟子的经验而已,而是数以百计的人的经验。初学者可能还没有这种清晰的智慧。它不是那么容易,但也不太难达到。如你跟随我们的指示,努力修习,你可以达到。如你不努力,你就不能达到。学历、优异成就、荣誉──都是努力的成果。没有辛苦何来收获。要获得佛陀的内观智慧,也是要努力才行。


当你的定力变得更敏锐,你将会在一个弯曲或伸展肢体的动作中看到有很多心念。当你要弯曲或伸展时,你将会看到很多心念一个接一个的生起。当你踏步时,也是如此。在一眨眼间,也有非常多的心念生起,你需要在这些快速飞逝的心念生起时标记。如你不能(逐一)命名它们,就只标记「觉 知、觉知」。你将看到有四、五或十个心念在你每次标记「觉知」时接连地生起。有时候当那觉知很快捷,连「觉知」这 个词都不再需要。只要以你的观智紧随它们就可以了。


此时一念生起,心立即觉知到它;现在另一念生起,那观照的心也立即觉知到它。就如一句缅甸俗语:「一口食,舀一匙。」每一个生起的心念,都有觉知到它的能知心。当你如此觉知,这些生起和灭去无所遁形地清晰呈现。那个在你观照腹部起伏时生起的散乱心,被能知的心截取,犹如一只动物直接跌入陷阱或一块石头命中目标。一旦你觉知到它,它就消失。你发现这非常清楚,好像你在手里握着它一般。任何心识生起时,你都能如此发现。


当疲倦生起,你标记「疲倦」,它就消失。它再出现,然后再次消失。这种消逝在更高阶次的内观智,会显得更加清楚。 疲倦、标记、消失;疲倦、标记、消失──它们一个接一个的消逝。这一个疲倦与另一个疲倦并无关连。痛也是如此。痛、标记、消失;痛、标记、消失──每一个痛在每次标记时消失。这一个痛与另一个痛不相混。每一个痛都明显不同的。


一般人没有觉知疲倦或痛的间断,它好像使你疲倦或痛上一段长时间。实际上没有长时间的疲倦或痛。一个疲倦接另一 个,一个痛接另一个,只是很小段和分开的。禅修者在标记时会看到。


当你标记「起」,起逐渐出现,并逐渐地消失。当你标记「伏」, 伏逐渐地出现和消失。常人不了解这事实,认为腹部的奇特形状在起和伏。因此按他们的经验,认为禅修者也只能观察到腹部的奇特形状。有些人基于此而作出指责。请不要以猜测来说话。我提醒这些人,请自己试试看。如果你努力,你将会发现事实的。


当你标记「弯曲」,你清楚地看到它怎样移动和消失、移动和消失,一个移动接另一个。你现在了解到论典所讲的真实法,如名和色不会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一般人以为是同一只手在移动,是弯曲前的那只手。他们以为,同样的手向内移及向外移。对他们来说,那手永远不变。这是因为他们无法穿透色法的相续(rūpassa-santati),即物质接连生起的情形。这是由于他们缺乏智慧无法看透。无常被「相续」所遮蔽,这是论典所说的。之所以被遮蔽,是因为一个人没有观照生起和灭去的现象。


《清净道论‧第二十一品》说:

「因不观照生灭,为相续所覆蔽,故不现起无常相。」

Aniccalakkhaṇaṃ tāva udayabbayānaṃ amanasikārā santatiyā paṭicchannattā na upaṭṭhāti.


由于禅修者看着每一个生起,一切身心现象在他看来,显现为分离的、片段的──而不是完整和无破碎的现象。从远看, 蚂蚁看似一条线,但靠近看,可看到一只一只的蚂蚁。禅修者看到现象为破碎的片段,所以对他来说,相续无法遮蔽事实。无常相展现在他眼前,他不再被迷惑。


「然而把握生灭破除相续之时,则依如实的自性而现起无常相」

Udayabbayampana pariggahetvā santatiyā vikopitāya aniccalakkhaṇaṃ yāthāvasarasato upaṭṭhāti.


这就是你怎样禅修而获得随观无常的智慧。只省思而不禅修,不会生起这智慧。一旦产生了这智慧,随观苦与无我的智慧随之而生。


「弥酰,知无常想者,则确立无我想。」

(《增支部 9 集 3 经/弥酰经》)

Aniccasaññino, meghiya, anattasaññā saṇṭhāti.

~ AN.9.3/ 3. Meghiyasuttaṃ


你怎么能接受那些你很清楚生灭不已的现象,为我、真我、一个众生?人们执取于我,因为他们认为其一生都是同一个人。一旦你从亲身的经验了解到,生命是不断生灭的现象所组成,你将不再执取它为我。


一些固执的人,说此经典只适合弥酰而已。这是不应该有的说法。这样我们恐怕其他人会说,佛陀所说的只是适合于佛陀时代的人们,而非现代的我们。事实这句话,不只在那经典可以找到,在《正觉经》(Sambodhi Sutta),佛陀说:


「诸比丘,知无常想者,则确立无我想。」

(《增支部 9 集 1 经/正觉经》)

Aniccasaññino, bhikkhave, anattasaññā saṇṭhāti.

~ AN.9.1/ 1. Sambodhisuttaṃ


《内观要义》第十二讲 无常


如一个人了悟无常,他也会了悟苦。了知现象如何生起和灭去的禅修者,可看到这两者──生、灭──如何一直在压迫着他。


《正觉经》的注释说:

(「确立无我想」指:)「见到无常相,则见无我相。当见 到三相之一,则可见其它二相。」(《增支部 9 集 1 经/正觉经》注释)

(Anattasaññā saṇṭhātīti)Aniccalakkhaṇe diṭṭhe anattalakkhaṇaṃ diṭṭhameva hoti. Etesu hi tīsu lakkhaṇesu ekasmiṃ diṭṭhe itaradvayaṃ diṭṭhameva hoti.

~ Sambodhisuttavaṇṇanā, Aṅguttaranikāya (aṭṭhakathā)


因此,了悟其中之一的无常相是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