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点名”的中国古代最大烂尾工程

我们都知道, 烂尾工程是不会给人好印象的,不管是古代历史上还是近代历史上,都曾出现过烂尾的工程,比如海南成片倒塌的楼房,倒塌的高架和马路....毕竟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是,在历史上有一个很大的烂尾工程, 至今都未修复成功,荒废了几千年,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

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并进一步被联合国评选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这就是阿房宫遗址。阿房宫官是由秦始皇在位时开建的, 当时为了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工程顶峰时共有七十多万的劳动力参与修建。

被联合国“点名”的中国古代最大烂尾工程

公元前212年,秦朝迅速崛起,一统中国。为了给其他国家造成震慑力和彰显我国强大的国力,秦始皇想到要更换政治中心,于是开始选址建立阿房宫。历史上王朝办事,总是不考虑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感受,害怕皇权的他们也只能默默接受。于是,秦始皇下令从全国各地征收强壮的劳动力用于阿房宫的建立工作。

在古代,我们知道,君王的暴政,特别是修建行宫这种大规模的工程,用时长还极其耗费心力,也许有很多普通的劳动者在修建过程中就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工作强度而失去性命。就算建成后,姓名保下来了,可是长时间的辛苦劳作,总能给他们带去一身的伤,是时间无法修复的。再加上这种工程一般会设有皇陵,而皇帝下葬时会有很多的陪葬品,所以一般都会设有密道和机关,往往参与皇陵建设的人,是很难留有性命的。

被联合国“点名”的中国古代最大烂尾工程

阿房宫究竟是建设完毕还是“烂尾楼”工程?让人没想到的是,秦始皇刚下令建立阿房宫作为自己的政治中心,第二年就去世了。于是,这项巨大的工程被迫停建,到秦二世年间,就已经停建了七月有余。后来,朝代更替,有些王朝在阿房宫建筑地址上修建起了寺庙,后来又成为一大片农田,自此,阿房宫的遗址便慢慢淹没在大家都眼中。我们隐隐约约能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了解到当时的状况。所以考古学家一时之间都认为阿房宫赋是建好了的。

面积相当于20个故宫!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奇迹!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阿房宫的遗址慢慢被考古专家所发现。可是由于种种问题,遗址的发掘工作到七十年代才正式展开。

2002年 ,国家派出一批新的考古工作队,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对阿房宫进行考察。

2004年11月,阿房宫考古队的最新调查显示,闻名遐迩阿房宫,只是一个绵延上千米的大土堆。经过近两年的缜密的考古挖掘,一份分析报告被整理出,报告中详细的介绍了阿房宫,考古专家曾对记者说,目前在考古中发现阿房宫没有宫前殿遗址,只有三堵墙,南墙都没来得及建,很显然当时建的太仓促,而且尚未完工。

被联合国“点名”的中国古代最大烂尾工程

前殿遗址

阿房宫的范围也被明确了,遗址一共有七个大区,面积相当于二十个故宫的总面积之和。另外一个关于阿房宫的谜团,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那就行它有没有被焚毁过。在阿房宫赋中,晚唐诗人杜牧不但用大量笔墨描述了阿房宫的恢宏,还为后人留下了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传说。正是因为杜牧的极力渲染才使很多人对此事深信不疑。考古发掘过程中,专家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会不会阿房宫里那些秦代建筑都随着当初项羽的那把火付之一炬了。阿房宫考古队领队李玉峰,曾经对咸阳宫进行过发掘。对于如何认定古建筑是否经过火烧,很有经验。

被联合国“点名”的中国古代最大烂尾工程

在考察阿房宫前殿时,李玉峰第一次对杜牧的说法提出质疑。 整个遗迹没有被烧过的红土灰迹和结块,单单就阿房宫前殿的台基。发现基地构成为秦朝晚期堆积土,台基或者是更土,姚土汉代堆积土。台基没有一处被烧过的迹象。许多专家认为他说阿房宫没烧过的结论太草率。事情已经传到国家文物局,局领导叫他写报告。李领队坚持己见,还是那两字没烧。1961年,阿房宫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1991年又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遗址, 一举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