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董事长对央行行长表示“批我个银行,一定救民企于血泊”,你怎么看?

震礼


呵呵,看到这句话我第一个反应不是为这位女企业家的侠肝义胆所感动,我想到的是:实体企业想要搞金融的欲望是多么强烈!

实体难干,而银行依旧每年利润大幅增长。每个行长在业绩通报会上都是眉飞色舞,今年赚了多少钱,支持实体又少赚了多少钱……云云。而台下的实体企业肚子里都清楚,你银行的钱还不是从我这里抽走的!

所以,企业哪个不想搞金融?银行赚钱不说,看着支付宝、微信、京东只要搞了金融,哪个不赚钱?连卖家电的苏宁都有自己的金融公司。所以,可以想见,实体企业想搞金融的愿望是多么迫切!

“救民企于血泊”的方式竟然是开银行,所以当时在坐的是要“哈哈”了。银行本来就是锦上添花的生意,要让银行做雪中送炭的活,就是违背商业规律,就算你民企去干,最后也逃不了这个规律,除非你开银行的目的就是奔着破产去的。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财谭


东方园林董事长对央行行长表示,批我个银行,一定救民企于血泊。说这种话只能说东方园林的董事长对银行的业务并不清楚,我们只能当调侃。

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参股和控股的商业银行很多,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笔者都参加了,大量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事实证明并没有办好。

东方园林的董事长认为,只要她办的银行,她想把钱给谁就给谁,东方园林在自己办的银行里想怎么用钱就怎么用。

实在是没文化真可怕,就算是东方园林办的银行,银行也是有规矩有制度的,不是谁想用钱都可以。所有的银行都有流程,都有严格的审批,大股东说了不算,银保监会对银行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流程。东方园林办银行最后结果是东方园林破产更快,东方园林办的银行也一起破产。

东方园林到现在还明白自已的问题在哪里,东方园林的问题不是资金的问题,是东方园林的商业模式过时,东方园林垫资帮地方政府建的PPP工程,地方政府到期后是没有钱还的,大量的资金投下去的项目拿不到钱,到期了地方政府也没有钱还,这种模式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个无底洞,多少资金也填不满。

东方园林这么干下去早晚会破产。虽然多家银行支持现在,能稍加缓解,因为有地方担保,但是也不是长久之计。

东方园林现在需要做的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升级,笔者指导多家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帮地方政府打造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地帮地方政府打造产业链,拿到当地的工程总承包。与地方政府及银行共同建立市场化的产业基金,帮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完成地区的产业升级。只有这样拿到的工程总承包,才是安全的。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资本运作中疑惑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我看到昨天的大咖发了这个文章,我在下边回了一句:如果真的批给你一个银行,你就不这么干了,因为,银行比任何人更爱钱,也比任何人更珍惜钱,真成为银行家,你想的就不是慈善的遍地撒钱的财神爷行为,而是认真的让你手里的每一分钱创造更多的价值了,所以,记住银行是不会成为慈善家的。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专注于金融知识普及,让知识深入人心,如果觉得回答的不错,欢迎点赞,评论,更多精彩财经知识,请关注我。

所以,哄堂大笑不仅仅是一个冷笑话而是真的资本的现实。

现在的实体企业难吗?难,为什么难?因为银行不给贷款?不给续血?不仅仅是吧。更多的粗放型企业太多,靠粗放的生产、加工和接代工订单为生的企业太多,这类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创造能力,产品没有附加值,而消耗的除了自己的产能以外更多的是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不断增加的材料成本,和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的竞争对手,内耗、内部竞争,必然引起淘汰,银行会给盈利低下的机构贷款吗?不会的,为什么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明知道风险就在眼前,甚至没办法隐藏,你会冒险?谁是银行负责人谁也不会这么做,对吧。除非是慈善家,我送钱。

曾经有个笑话,说你有1000万你会把它送给穷人吗?答案是会的,那么你有1亿呢?当然。那么你有一辆车呢?回答,不会,别的都行就车不行。问为什么?回答:因为我真的有一辆车。而当你手里的工作对象就是钱的时候,它绝对不是慈善的工具的。


张小帅说理财


我是财富公元的银行员工,个人对东方园林董事长的说法比较敬佩,能够体会到民营企业的困境,对拯救民企有一些想法,但是说和做是两码事,经常说的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国家已经允许民营资本进驻金融企业了,也就是说东方园林这样的企业可以联合其它银行开设民营银行的,只要民营企业占大股,银行就属于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一样,经营货币风险,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为主,赚取利息差价。

存款是银行的立行之本、发展之基,任何银行成立之初就是要抓存款,只有存款发展壮大了,贷款才有更多资本。民营银行属于金融界的新生事物,在国内成立时间短、认可度低,网点少、局限性大,民营银行只能通过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利率水平来吸引客户存款。即使这样,客户未必买账,很多人宁可去利率较低的国有银行也不敢随意去民营银行存款。



贷款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存款假如有了,贷款风险把控比拉存款坚难不止十倍。既然是去拯救水深火热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一定很恶劣,这些民营企业借款条件不会太好,贷给它们能不能收回啊?不能的话,不但救不了民营企业,还把银行也搭进去了。


其实成立个银行太简单,审批程序也不麻烦,关键是银行的经营运作,让银行盈利不亏损,加强风险防控能力,有效识别化解风险。不能只凭一腔热血,为了拯救民营企业而不顾银行业有关规定,拯救只需要在合规合法基础上还是可以的。


财富公元


这位董事长只是表达了,小微企业处于资金紧缺的境地,但如果真如她所说,让她办银行,那就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这家银行倒闭,另一个是她也会谨慎的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银行存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监管部门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这些钱得到保障,这些措施就包括银行的存贷比啦,最低资本要求啦,贷款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啦等等,所以银行是绝对不会也不能随便像企业发放贷款的,这既不符合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要求,也不符合银行存在的意义。

再来说说小微企业,现在大家都说小微企业应该扶持,我们做银行的也想要扶持,但我们不能所有的小微企业都扶持,一方面因为银行的贷款资金有限,需要投放给尽可能优质的小微企业,另一方面一些小微企业,即使给他钱,他也是会死的,不如让市场来决定他的去留。

东方园林董事长,光想着要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但是他靠什么来发放贷款呢?

靠储蓄存款?现在的揽储艰难到什么程度,没干银行的可能不知道,理财经理的工资(主要靠揽储)现在每个月发一千多的大有人在。

靠股东的投资?如果股东们一听说董事长的计划,要挨个投放给小微企业,那股东们就不投钱了。因为这些股东都是为了盈利而来的,贷款投放给小微企业,风险是很大的,有可能会赔的对银行失去信心。

我做了三年客户经理,经手的贷款,大概有一两百笔吧,小微企业贷款大概有三四十笔,我一共有就有两笔贷款不良,这两笔全都是小微企业贷款。出现不良贷款的那个季度,我的工资就没过千,因为扣了不少钱。那以后,我都没放过小微贷款了。

分享不易,点赞鼓励。码字辛苦,关注鼓舞。

你的转发,我的10万+。

我是帮你解决银行问题与职场疑惑的狗哥。


银行研究僧


何董事长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说出这句话可以理解,而且以她的作风,我相信这句话也不是纸上谈兵,从白手起家到身价百亿,从卖花姑娘到慈善女王,她是中国杰出的女性企业家和慈善家,2017年10月份何巧女在摩纳哥举办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上宣布捐出15亿,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而当时15亿相当于她三分之一的财产,如此魄力,可敬可叹。

不过话分两头,假如央行真的批准东方园林发起并筹建民营银行,我想站在银行的立场上,是没有底气说出救民企于血泊这句话的,因为银行是一个活在体制下的企业,有种种的约束和监管指标,无论是贷款、承兑、保理、供应链金融等等,门槛都是很高的,对财务指标要求很高,而作为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小微企业,财务制度有些都不是很健全,财务数据整理的也不是很规范,要取得银行的贷款很难,取得贷款的企业也是经过层层选拔,筛选下来的优质企业。这才使得银行有了“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的称号,不是银行不想做,银行设计的产品是奔着普惠金融去的,但是因为要考核不良率,要考核收入,从总行到地市分行对客户准入门槛就要层层加码,慎之又慎。这种体制决定了,银行不会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假如要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银行的考核体制,而不是谁当银行领导的问题,即便是何巧女去筹建一家银行,也得在这个体系下去生存。

愿望是美好的,“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是很多人的理想,但是真的当你走上理想中的位置就会发现,出发点变了,一切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我相信假如何巧女被批准筹建了一家民营银行,会侧重帮扶民营企业,但是说救民企于血泊,有些不切实际,略显浮夸了。

隔行如隔山,还是做好自己的企业为好。


不立而立


我想当以何董事长之能力,肯定可以在取得一家民营银行之资质,但是如果何董事长真的成为了何行长,只怕是会成为接盘侠,而不是拯救民营企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想与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又受到监管限制,不是随口说的那么简单,可以把民营企业救活。

而且银行经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只是被严格的监管,那怕是风险识别能力,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出来!

以上!


鄧行长


当第一次看到东方园林董事长说出这段话时,牛熊交易室极感欣慰。

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下一步步发展壮大,但民营企业在如今仍有许多发展问题。像某些从事传统制造业、服装业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长期依靠低成本,降低加工层次,模仿热销产品来获取利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不足。而对于相关玻璃,水泥的化工行业,民营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所获得技术不够,资金有限无力购买环保型设备,由此产生的环境状况不容小视。

说起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士,想必大家对她在摩纳哥举办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上,当场宣布捐出15亿美元,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事件并不陌生。当然这只是她慈善版图的一部分,此前,她捐出6000万深入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要“让中国的河流没有污染”。2015年9月,又承诺捐出7530万股东方园林股票(价值29.37亿),用以推动生态环保和公益事业。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想要拯救在困难中民企,让我们怎么能不敬佩。

但除了敬佩之外,我们也要结合银行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普遍银行都是锦上添花,难以看到雪中送炭,这是由银行的风控机制决定的。针对各个类型企业,如果企业本身没有相关优势,不能让银行看到你竞争力以及前景,是很难得到贷款助力企业发展。银行也需要为他的储蓄用户负责。另外一些商业银行的条件更为苛刻,毕竟商业银行更是以盈利为目的,很难为民营企业切实考虑。银行不是慈善家,不能无条件给企业伸出援助之手。

如果何女士真的有一家银行,能够拯救民营企业于血泊当中,除非她有很强的筹集资金能力,否则这个愿景很难持续下去。当然我们还是希望何女士保持初心,将这份善心传递下去。


牛熊交易室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说了一个比较尖锐的话题,她认为只要给她批个银行牌照,让她办银行,中国民企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子的。如果何巧女即使获批开银行,她也要考虑风险问题,大银行不是不愿意把钱投给中小微企业,只是制造业的风险很大,不良率近几年在快速攀升。这个在四大行的半年报中可以看得到。


在国外,民企融资问题并不完全都是银行来解决,而是由小贷公司、资产抵押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或者上市IPO,而在国内,中小微企业主要是靠银行来融资,而银行喜欢把钱投给国企央企、地方融资平台、个人房贷业务等,这个风险都比较低,而投给中小微企业也有,但是比重不会太高。


所以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一片振救民企于危难之中的精神令人感动和鼓励,但是并不是把银行牌照批给她就结束了,而是要更多的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多发一些民营银行的牌照只是其实一个方面,其他给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也要打通,这样可以多管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来一劳永逸的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不执著财经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士说的这句话,我是相信的。因为她本身是一个友爱的人,2017年10月,在摩纳哥举办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上,何巧当场宣布捐出15亿美元,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震惊了全世界,这是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个人慈善项目捐献,一个连动物都有爱心的人,所以对于同行的企业家,她说办银行救企业,我是相信的。

银行的存在之基

我国的银行业之所以一直利润傲视群雄,最主要靠的不是垄断,而是它的风控体系,一家银行如果十次贷款九次不良,那么这家银行有再多的钱都不够折腾,最后只能是关门倒闭的结局,这就是为什么风控是银行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在银行贷款难度远远高于网贷难度的原因。

说银行势利眼,都是锦上添花,从来不会雪中送炭,这句话确实没错,毕竟银行属于企业,企业肯定要追求的是利润,在一家已经被被风控人员判定死刑的客户,银行不可能为了那仅存的可能连10%都不到的起死回生的概率而继续贷款,这是在赌博,而且失败的概率很大,这就是银行为什么不救血泊之中的企业。

另外说一点,为什么小微企业贷款难?主要是资质不够,又没有什么优势技术,银行看不到你的竞争力和前景,所以贷款相对较难;为什么说是相对的?因为有技术的,有优势的,从来都不会困难,熟悉银行的就知道,银行有高新技术贷款,即使你是小微企业,只要你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那么贷款一般都不是难事。所以要别人贷款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自己的条件是什么样的。

何巧女士救得了吗?

我国并非没有民营银行,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准了17家纯民营企业出资的银行,但这些民营银行做的与国有银行一样,甚至更加苛刻,额度比国有银行低,但贷款利率比国有银行高,所以飞速增长,也许他们曾经设立的初衷也和何女士一样,只是当设身处地时,自然而然就变了,毕竟不同人处在不同的地位,思想观念是会发生变化的。

即使何女士始终如一,不忘初衷,那么除非她有挖不完的矿可以败家,否则要拯救那些已经在血泊之中的民营企业,何女士的银行,不良率达到99%以上,我都不怀疑,或许没有一年,她的银行就得歇业关门了。

故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不在其位,不知其思,未知其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