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總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半途效應”,通過三招從根本克服

在家長心理普遍認為,為了讓孩子以後能有一技之長和更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壓力都會報名興趣班,一般情況會報兩-三個興趣班,有的家長甚至報上五、六個,可對於孩子來講幾乎很少有堅持下來的。

有些家長說,“給孩子報的興趣都是他喜歡、願意的啊。怎麼結果還是這樣。”

孩子對自己不瞭解的事都有很高的興趣,看到別人敲架子鼓自己也想學,看到別人打冰球自己也要報名,一開始的時候都是情緒高漲、激情滿滿,可是學了幾次之後開始偷懶、拖延,最後以各種理由放棄了。

不僅是興趣班在很方面都存在著這種現象,原來目標明確,可做著做著就突然懈怠了,漸漸失去了最開始制定的目標,這種現象極為普遍,原因在於這些孩子都陷入了“半途效應“的怪圈。


孩子學習總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半途效應”,通過三招從根本克服


從心理學解釋什麼是”半途效應“

半途效應是指在目標激勵的情況過程中,進行一半的時候由於心理因素或者外界因素放棄之前的努力,從而對整個過程形成了一個負面的影響。

從古至今大量事實證明,人在做事的過程中半途而廢的情況多發生在事件中期,這可以表明在這個階段是極為敏感與脆弱的區域。


孩子學習總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半途效應”,通過三招從根本克服


半途而廢這個成語簡單明瞭地形容出”半途效應“,而這個成語還有一個知名的歷史典故。

在戰國時期,魏國樂羊子的妻子是一個非常賢慧的女子。有一年,樂羊子離家去拜師求學,一天他的妻子突然看到樂羊子回到家中以為他學業完成,可樂羊子卻說是因為想念妻子所以回家看看。


孩子學習總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半途效應”,通過三招從根本克服


樂羊子的妻子聽到後拿起一把剪刀把織好的布都剪壞了並說,”這些布是長期積累而成,現在剪掉等於前功盡棄白白浪費了時間,你讀書求學和我紡線織布不正是一個道理嗎。“

樂羊子聽後很是感動立刻離開家繼續求學。

這個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恰恰反映出現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同時也看到了作為父母存在的問題。


孩子學習總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半途效應”,通過三招從根本克服


造成”半途效應“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從開始到結束,情緒與動力逐漸消退,情緒上出現怠慢、動力上幾乎為零,孩子常常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想去說服家長和自己讓這個學習中止。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想法呢?原因分別來自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

  • 主觀因素:薄弱的意志力

每個孩子的意志力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專注度高、意志力強,不容易被外界打擾,所以做事、學習很有長性,能夠堅持下來。而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外界有一點動靜就會被影響,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形成半途效應。

曾經倍受大家喜愛的電視連續劇《許三多》中的主角許三多就是意志力堅強的典型代表,他不屈不撓的精神表現出一個軍人的意志力,這一點正是孩子們應該去學習的。

越是意志力差的時候也正是培養、增強的時候,只要一步一步堅持下去意志力自然就會變強。


孩子學習總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半途效應”,通過三招從根本克服


  • 客觀因素:目標制定有誤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都會幫助去制定學習目標,但是,目標制定的不符合實際就會導致執行過程出現問題。

如果目標制定的太低,孩子就會覺得沒有挑戰感覺無趣,對目標產生不屑的情緒,或者覺得目標過於簡單完全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這樣的話,不僅達不到學習的真正目的,也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

如果目標制定的太高,雖然開始的時候孩子在激勵的情況下努力學習,但雖然難度增加、激勵下降,困難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最終導致自我放棄。

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因素其結果都是導致過程中止,這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克服主觀因素、調整客觀因素,正確方法通過正確的執行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孩子學習總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半途效應”,通過三招從根本克服


父母通過三招幫助孩子遠離”半途效應“

要想讓孩子克服”半途效應“父母的幫助不可缺少,只會說教或者指責的家長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所以,父母首先要明白”半途效應“的根本原因並找到合理方法才能達到目標。

1.切勿好高騖遠,目標制定要實際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目標遠大,但是這並非就是一件好事,沒有可執行性的目標就是空想、就是空中樓閣,沒有人能真正堅持下去,所以,父母在幫孩子訂目標時好高騖遠是大忌。

制定目標時需要與孩子一樣完成,並且還要制定達成目標的計劃,在大目標裡要有一個一個的小目標,並且這些小目標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完成的。

與孩子一起制定的原因在於,加強孩子對目標的認同感,避免產生大家長作風,讓孩子有了牴觸心理。制定的過程也是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對自己現有階段的情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這樣在以後的執行中才有針對性。

一個個小目標連接起來就會形成一個大目標,這樣孩子在完成計劃的同時不斷增加成就感,孩子不會質疑目標的合理性也就不容易找理由放棄。


孩子學習總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半途效應”,通過三招從根本克服


2.意志力的磨練需要從小事開始

意志力可能是孩子最大的”敵人“,要想打敗這個敵人就需要從每一件小事開始,一件事不停地做就會形成習慣,習慣堅持久了就變成了毅力。

當然,過於極端的方式並不可取。曾經一位國外的父親為了鍛鍊孩子的意志力,讓孩子在冬天光著身上站在室外,這種方式看似是在磨練孩子,其實很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傷害,所以,不建議家長模仿。

意志力的磨練需要從最簡單的小事開始,比如每天按時吃飯睡覺、每天只記一個單詞、只練一個字,無論是不是假期都要完成,當這些小事變成習慣的時候,意志力也就會逐漸增加。

有些孩子本身自己就會有一些小習慣,比如喜歡看書,那父母就幫助孩子保持這種習慣,每天看一個小時就可以,並不是說一次要看很長時間,只要每天都能堅持看就能達到效果。

孩子在小事上磨練出來的結果就會逐漸應用到生活、學習中,在孩子的意識中就會覺得,其實堅持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小事不重要、無足輕重、可做可不做或者不讓孩子做,如果小事都做不好、都堅持不下來,那麼何談長遠的大目標呢。


孩子學習總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半途效應”,通過三招從根本克服


3.及時鼓勵與獎勵是保持動力的源泉

鼓勵與獎勵對所有父母來講都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當然,這個前提是一定要真誠與誠信。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疲憊,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這說明之前的激勵作用已經開始消退,很快就會失去作用了。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及時給予一定的鼓勵與獎勵,讓孩子重新產生動力,更好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那是不是簡單鼓勵一下就有用了呢?肯定沒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覺得我鼓勵孩子了,還給獎勵怎麼沒用呢。

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現在的心理狀態調整方式,不能隨隨便便一說就以為有效果。這時候應該先和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想法,瞭解為什麼會產生疲憊的狀態,然後再對症下藥。

這個談話的過程本身就有著重要的作用,這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對自己的關心,在這個前提下談話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我們都知道學習的過程非常辛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疲憊是很正常的事,父母不要因為這點而對責怪孩子,就像我們在進行馬拉松比賽一樣,開始的時候勁頭十足、馬力強勁,可跑到中途的時候就會感覺腿越來越沉,像灌了鉛一樣,可只要熬過這個階段、熬過疲憊點我們就又會覺得充滿信心與力量。

所以,父母不要一味的給孩子報班,強壓孩子學習,理解”半途效應“並克服它,學習的效果與目標就一定可以達到。

Happy爸爸,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分享育兒經驗、詮釋育兒體驗。(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