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棉花糖实验"

不知道各位妈妈有没有这样的苦恼,有时候孩子一直哭闹想要玩具。不买的话,就躺地上耍赖。那么,如果孩子看中一个玩具,到底要不要买给他呢?

有些妈妈认为,应该让孩子的童年没有遗憾,想买什么,只要不太过分,就应该满足孩子,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而有的妈妈认为,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否则以后的要求会越来越过分的,应该用一种"延迟满足"的方式。那什么是延迟满足呢?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既然提到了"延迟满足",那么还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也是必须要提到的,就是"棉花糖实验"。

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博士在60年代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即"棉花糖实验",一台隐藏摄像机记录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他"证明了"延迟满足感对于儿童长大后获得成功的重要性。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学习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而我们的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已然认为自己已经了然掌握了这个道理,认为延迟满足就是延迟孩子的需求,只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可以抵抗诱惑。

而事实并非如此,不如说,事实恰好相反。

在做完第一次"棉花糖实验"之后,研究人员又再次进行了实验。这次他们把小朋友按家庭条件分组后,棉花糖实验失败。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新研究发现,等待棉花糖时间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与孩子的家庭条件相关。这意味着也许并不是意志力让孩子实现长远成功,而是家庭条件先影响了意志力,同时又影响了未来成功的可能。早期社会研究严重低估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对穷人家的小孩来说,光拼自控力不足以抵消社会环境带来的劣势。

其实很多应用者,只是秉承着选择性的拿来主义,而并没有真的理解延迟满足究竟代表了什么,所以这样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错误的引导,还出现了这样形而上的练习。

如此轻率的举动,大概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机构、行为增添几分信任,而从没考虑到延迟满足的缺陷,以及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那么如何应用"延迟满足"呢?

1.在三岁之前,尽量不要使用

饿了想吃、渴了想喝是本能,不被满足就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而超出规则之外的东西,才属于欲望,是可以拒绝的范围。对宝宝所有要求都不假思索地"延迟满足",或干脆置之不理,结果往往适得其返,欲望真会变魔鬼。我们都知道,3岁前是宝宝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故意延迟,宝宝可能会觉得父母不爱他。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2.延迟满足在于理解,不是延迟

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控制孩子的需求,而是理解他们,然后再慢慢决定是及时满足,还是延迟满足,或者不能满足。

当然,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都有知情权——他们有权利享受立刻得到满足的快乐,也有权利知道需要等待才能获得满足的原因,还有不能得到满足的原因。明白原因,才能帮助他们成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3.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一味按照父母的需求来控制孩子,往往会导致非常尴尬的局面:为什么有的事情要"等一下,不要着急",而上学出门时却被一个劲儿地催促"快点,不要磨蹭"?一来二去,孩子被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如果我们必须制定规则,那么就和孩子共同制定。比如和孩子逛商场,在出门前,可以一起商定孩子可以购买的物品数量,出门后必须遵守。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4.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控制

情感的及时回应和满足才是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自控能力说到底是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而孩子很小的时候还不具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及时的回应和耐心的陪伴能帮助他们学会自控,能够接受和承认自己的情绪,而正是这些为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了重要的铺垫。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5.没有人的需求能够得到100%的满足

孩子的成长有很多阶段,在3岁以前,家长可以尝试给予孩子正面的回应,就算是拒绝请求也要试着尊重孩子,这是他们学习认识情绪和平复自己情绪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打好足够的根基,那么在孩子逐渐长大的时候,再适当限制他们的一些不当行为就不会那么困难。因为你们之间的根基很深,限制这些需求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培养自控力,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错误理解了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他人或者有可能伤害到他自己,完全可以让他停下来。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哭闹得很厉害,这也很正常,你只需要在旁边陪伴等待他情绪平稳下来就可以了,不必为此心存愧疚。

其实,"延迟满足"应该是父母带领孩子一起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以克制和努力来求得长远利益的一份自约能力。所以,父母不应强制孩子接受延迟,而应该营造一个对孩子友好的家庭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