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打响脱贫春季攻势

大通区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打响脱贫春季攻势

红红的草莓,绿绿的秧苗,喜悦的笑脸,构成一幅丰收图景。

3月13日,记者来到大通区孔店乡欢灯村刚脱贫的贫困户郑仁言家时,他和妻子、儿子正在屋后的草莓大棚里忙着采摘草莓。“现在正是草莓上市时节,每天采摘量都在100多斤。按照大、中、小分为三等,每斤价格5至9元不等,目前家里已收入3万元。”说话间,郑仁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郑仁言家共有六口人,妻子常年有病,儿子、儿媳都是残疾,两个孙女在上小学,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身上。“幸好赶上了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我家看到了希望。”郑仁言告诉记者,在市委老干部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2018年他家种植了2个大棚的草莓,实现收入3万多元,实现了脱贫梦想。2019年,他将草莓种植扩大到7个大棚。郑仁言告诉记者,草莓罢市后,他打算种植2个大棚的西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如何打好这场决胜之战?大通区通过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集中优势力量,确保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聚焦统筹兼顾,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大通区以“四帮四促”为抓手,定期摸排、统计、筛选、推送本地企业招工用工信息,引导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设置秸秆禁烧巡查、创城卫生保洁、护林保绿等工作岗位,采取“扶贫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就业。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线上建立微信、QQ销售群,及时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线下创新大户代销模式,与市内外农贸市场、商超、企业、饭店等单位接洽合作,设立草莓、双孢菇、蔬菜等农产品收购点,构建“点对点”对接关系。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建立农业生产资料保供“绿色通道”,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管理田地,确保不误农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对减贫效益较好的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加大扶持力度。紧盯待建扶贫项目,简化工作流程,尽快开工复工;对小微扶贫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确保项目早落地、群众早受益。

聚焦产业扶贫,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该区进一步完善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及时发放产业扶贫资金补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加快资金分配拨付进度,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绩效与村干部收入挂钩长效机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加强产业、资金、土地等政策支持。

聚焦重点难点,坚决补短板、促攻坚。该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加强资金保障,坚决补短板、促攻坚。抓好特殊贫困人口,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织密织牢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农村养老“五张保障网”,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解决现实困难,做好残疾户、病灾户医疗保障,确保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执行到位、服务保障到位。

聚焦政策稳定,坚决防止返贫致贫。该区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对退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继续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政策措施。保持干部队伍稳定,年内到期、尚未轮换的驻村工作队原则上要延期到年底,做到脱贫攻坚战役不结束、驻村工作队不撤离。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跟踪监测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基本情况,全面摸清底数和返贫风险点,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帮扶。落实包保责任制,确保每一户贫困户和边缘户都至少有一名干部包保。做好帮扶措施,对家庭出现困难、产生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或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坚决防止边脱贫、边返贫、边致贫情况发生。

聚焦接续融合,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区明确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注重规划衔接,结合谋划“十四五”规划,规划好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注重政策衔接,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扶贫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秉持“精准”理念,运用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记者朱庆磊 通讯员巢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