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情繫列報道之七」陳英雲:消除老年人疫情期間“等待焦慮”有妙招

「點亮“心”情繫列報道之七」陳英雲:消除老年人疫情期間“等待焦慮”有妙招

編前語:隨著“宅”家時間的延長,部分人逐漸顯露出“等待焦慮心理”。尤其老年人,平常的生活規律被打破,出現“等待焦慮心理”的日漸增多。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陳英雲做客新華訪談時說,這種情況如不及時干預,將有轉化為焦慮症的危險,需要引起老年人和身邊人的警惕。

「点亮“心”情系列报道之七」陈英云:消除老年人疫情期间“等待焦虑”有妙招

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陳英雲。

新華網:疫情以來,一位退休在家的老編輯經常“以詩言志”發朋友圈:2月15日“防疫如作戰,陣勢不能亂,上不了一線,決不能添亂,遵照規章辦,經得住考驗”;3月7日“日復一日,度日如年;天覆一天,如熬如煎。常規錯亂,意懶心煩。懷念故舊,天上人間;牽掛親人,思緒綿綿。無盡期盼,留在明天”;3月11日“憋了近兩月,生物鐘紊亂,一天兩頓飯,三天沒排便,天天關著門,病毒未看見”……不難看出,他的心態從坦然面對變成急躁顯現、情緒焦慮,請您分析一下究竟哪裡出現問題了?

陳英雲:他的反應是典型的焦慮性神經症,這種病症是以焦慮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症。焦慮性神經症的思維叫負性自動思維,就是事情還沒結果,這些自動思維就已經跳出來了,而且全是消極、負面的。這位老年人思維的產生是由於他“宅”家這段時間,盼不來疫情防控解除的消息,總是聽到有人感染、小區封閉的消息,而自己只能宅在家中,因此陷入極度的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中。

新華網:面對此類情況,老人自身和身邊人應做些什麼?

陳英雲:對於這類老年人,我們要幫助他們消除和打破這種條件發射,防止其強化,將日復一日的抑鬱、焦慮、壓抑的心態,調整為積極、活躍、樂觀的心態,負面思維沒有了生存環境,漸漸便消退了。

首先需要進行“認知調整法”。通過改變老年人的認知過程和由這一過程產生的觀念來糾正老年人的不良情緒或行為。當感覺到老年人焦慮時,要和他們慢慢交流,勸老年人不要著急,畢竟等待的結果至關重要,關係到健康和生存;勸老年人學會反思,不管有多著急,國家和全社會正在努力,自己光著急也是沒用的,只會給自己帶來情緒煩亂。

同時告訴他(她),經常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會至始至終堅持到底”。老年人改變了認知、堅定了信心,就會平心靜氣地等待勝利的到來。

新華網:有網友說,家裡的老年人根本不聽勸,還對手機裡的信息缺乏甄別,看完便唉聲嘆氣,越看越焦慮。

陳英雲:這種情況就要用“轉移思路法”。心理學有一句諺語:“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還有時間焦慮”,因此“等待的焦慮”會使老年人倍感時間的停滯,這種錯覺會進一步加重焦慮。所以,要想辦法填充老年人的生活,比如給老年人網購喜歡的新書;注意搜索老年人喜歡的老電影、電視劇;根據老年人喜歡的口味和他(她)一起做花樣麵食、麵點等;讓老年人聽音樂、和朋友聊天等,離開令人不快的情境,轉移到高興的情景或事情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老年人就不會覺得空虛難耐,就會打破“等待的焦慮”。

新華網:疫情發生之前,有的老年人每天下樓遛彎兒、和老夥伴們聊天,到飯點叫都叫不回來。“宅”在家突然不愛動了,就坐在沙發上發愣,有時候一坐就是一小天,看著很讓人擔心。

陳英雲:這時候不能讓老年人“一動不動”,要運用運動療法。積極的心態可以破壞負性思維生存的環境,運動是產生積極心態最有效的方法。

有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消除一些導致焦慮的化學物質,使精神放鬆、心情愉悅。當老年人感到焦慮時,可以引導他們在家中快步走、做健身操等。不僅能鍛鍊身體,而且能有效緩解老年人的焦慮情緒。

新華網:有網友提到,他的岳母85歲,最近基本沒下過樓,近幾天心情明顯不好、沒有胃口,甚至拒絕進食,怎麼辦?

陳英雲: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其實“吃”能解千愁,除了讓老人心情愉悅,更要想方設法讓老人吃好、忘記眼前的煩惱。通過飲食控制可以抑制焦慮情緒的產生和軀體上的不適,比如每天一根香蕉,裡面的生物鹼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也可以幫助大腦製造對人體有益的血清素;富含維生素C的橙子、大棗、葡萄柚、蘋果也要常吃,這些可以增加身體抵抗力,起到抗壓作用;富含動物性蛋白質的肉類是可以有效緩解焦慮情緒的食物;小米、大米、黃豆等食材是健脾益胃的,能夠讓人的心情放鬆。每天讓老年人吃些能夠起到減緩焦慮症狀作用的食物,可以幫助他們改善情緒,平安度過防疫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