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高效栽培技術

茼蒿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之一,在我國各地均有廣泛的種植,營養豐富、食用價值高。現在正值春季是蔬菜種植的好時節,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茼蒿高效栽培技術。

茼蒿高效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茼蒿栽培以沙壤*為宜,要求有方便的灌溉條件,選好地後翻地並施入優良農家肥,每0.1公頃施1000千克以上,磷酸二銨25千克做基肥。做成寬1.2-1.4米、長10-20米的平畦準備播種。

二、播種及育苗

1、種子處理:在播種前3-4天將種子用50-55熱水浸種15分鐘後浸泡12-24小時,置於25℃左右溫暖地方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用清水投洗1次。若是新種子要提前置於0-5℃的低溫處理,7天左右打破休眠。

茼蒿種子的價格大約在15~20元左右一斤,但因種子的質量、品種、市場及購買數量等不同價格差異較大。茼蒿的栽培品種依據葉片分為大葉茼蒿和小葉茼蒿兩類,大葉茼蒿質地柔嫩、纖維少、品質好、較耐熱,但耐寒性差、生長慢、成熟略晚,適宜南方地區栽培。小葉茼蒿葉肉較薄、香味濃、莖枝較細、生長快、抗寒性較強,但不太耐熱、成熟較早,適宜北方地區栽培。

2、播種選擇:春季保護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或4月份用溫床播種育苗:春季露地栽培在4月中旬溫床播種育苗;春季露地直播栽培在5月上旬扣小拱棚或地膜播種,夏、秋栽培,可冷床或露地分批分期開播種,7-10天一個播期。

3、播種方法:可視栽培方式(直播或育苗移植)採用撒播栽培或條播,撒播一般每畝用種量為3~4千克,條播每畝用種量1.5~2千克,播後覆一層1釐米的*耙平後澆水。

茼蒿高效栽培技術

三、定植及田間管理

1、適時間苗:茼蒿播一週左右即可出苗,在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間苗時直接用手間苗,將密度大的幼苗拔起,株行距為4~6釐米左右太稀會影響產量。

2、移栽方法:茼蒿移栽時要用鐮刀起苗,放入準備好的盆裡然後移栽到整好的地裡,株行距為4~6釐米左右,然後澆一次透水,移栽後20天施一次氮肥。

3、水分管理:茼蒿種植要注意水分管理,出苗後應適當控制澆水以防猝倒病和霜黴病發生,還要根據苗情澆水,一般7~8天左右澆水一次。

4、合理追肥:茼蒿苗長到10~12釐米時追肥一次,以後每採收一次追一次肥,生長期間隨水追1~2次速效氮肥,每畝用尿素15~20公斤左右。

四、採收

茼蒿一般生長期40-50天,當株高達20釐米左右時具12-13片真葉即可採收,為保持產品鮮嫩收穫宜在早晨進行。

採收不及時氣溫高時會導致莖葉老化、品質低劣或節間伸長、抽苔開花。

如果想多次採收可利用刀在主莖基部留2-3釐米割下,割下的嫩莖葉捆成0.5千克小把上市。割後進行澆水一個月後可以再次採收。

五、病蟲防治

1、立枯病

症狀:危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初為橢圓形或不規則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病部逐漸凹陷、溢縮,有的漸變為黑褐色,最後乾枯死亡,但不倒伏。

防治:發病初期可噴灑38%惡霜嘧銅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砹·嘧黴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

2、黑斑病

症狀:葉片上產生黑褐色小圓斑,後擴大或病斑連片呈不規則大斑塊,邊緣略微隆起,葉兩面散生小黑點。

防治:發病初期噴灑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20毫升+41%聚砹嘧黴胺20毫升,兌水15公斤水,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3、菌核病

症狀:莖基部染病,初生水漬狀斑,後擴展成淡褐色,造成莖基軟腐或縱裂。葉片染病,葉面上現灰色至灰褐色溼腐狀大斑,溼度大時斑面上現絮狀白黴,終致葉片腐爛。

防治:發病中前期20%硅唑咪鮮胺30毫升+惡霜菌酯25毫升,兌水15公斤水,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茼蒿高效栽培技術

4、菜螟

症狀:以初齡幼蟲蛀食幼苗、心葉,輕則影響菜苗生長,重者可致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斷壠。高齡幼蟲除齧食心葉外,還可蛀食莖髓和根部並可傳播細菌軟腐病。

防治:幼蟲孵化盛期或初見心葉被害和有絲網時,施藥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噴霧2~3次,注意將藥噴到菜心上。

5、蚜蟲

症狀:常群集於葉片、嫩莖、花蕾、頂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葉片皺縮、捲曲、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每畝用25%蚜蟎清乳油50毫升,或吡蟲啉系列產品1500~2000倍液,或20%的吡蟲啉2500倍液,或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噴霧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