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易经修德第一卦,为什么说通晓这一卦走遍天下都不怕?

人活在世界上,小有积蓄之后,就要注意礼节,所以小畜卦之后,接着是履卦。

履卦所讲的是穿鞋走路,一路往前发展,这时候不能脱离礼仪、礼节、礼貌。

春秋时代初期,管仲担任齐桓公的宰相,帮助桓公稳定天下,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在《管子》这本书中,有一句大家熟知的话: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意思是:仓库里的粮食足够的话,就要懂得礼节,按照规矩来跟别人互动,建立社会规范;

百姓的衣食足够的话,就要去分辨什么是荣耀与耻辱。

我们在社会上做人做事,都必须合乎礼仪与法律的规范,这是古代很好的教训。

当你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之后,就要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傅佩荣:易经修德第一卦,为什么说通晓这一卦走遍天下都不怕?

1 非有礼貌不可

我们来看履卦的卦象,是“天泽履”。

在自然界里面,下卦的泽是最低的,上卦的天是最高的。

这就等于高低都定位了,上上下下各有它的位置,彼此的关系要靠礼来维系。

另一方面看,下卦离我比较近,代表我的情况;上卦是外卦,代表别人的情况。

下卦泽是兑卦,是柔弱、温和的;上卦天是乾卦,是刚强、劲健的。

这种结构类似于:我年轻,别人年长;我地位低,别人地位高;我能力弱,别人能力强。

那么,我要怎么样跟别人互动呢?

答案是,非要有礼貌不可。

这样一来,我们对于履卦的认识可以更深入一层:

做任何事,只要合乎礼仪,按照规矩,别人再怎么强悍或有权力,也只好对你礼尚往来;

大家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

2 为什么老虎不咬你?

接着,再来看履卦的卦辞。

履卦的卦辞很短,但是很特别:“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它说:“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

在《易经》前几卦中,我们已经看过了龙,看过了马;

现在履卦来了,老虎出现了。

老虎十分凶悍,你踩它的尾巴,为什么它不咬你呢?

有句俗语叫“伸手不打笑脸人”。

就是说,我有礼貌,对别人客气,那别人为什么要对我下手呢?

说到礼貌,我想到自己的一段经历。

很多年前,我在荷兰莱顿大学教书。

我到那里去的时候,就跟自己约定,要按照儒家与人相处的原则,好好实践一番。

所以,我在那里结识了不少朋友;平时工作中与其他人相处也很融洽。

时间一长,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学校里面有一位检修电脑的技术人员,每次我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都乐意优先替我服务。

而别的教授请他帮忙,就要等他有空再说。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因为我平时对这位技术人员非常礼貌。

他大概觉得,我这个老师年纪比他大,地位比他高,但是对他很有礼貌,所以对我格外尊重。

这就是有“礼”走遍天下,可见“礼”是普世价值。

3 光明坦荡的君王

想进一步了解卦辞,需要参考《彖传》。

履卦的《彖传》说:“履,柔履刚也。说(yuè)而应乎乾。”

意思是:柔顺者以礼对待刚强者。以和悦去回应强健。

履卦的下卦是兑卦,性质是和悦;上卦是乾卦,性质是强健。

我用和悦去对待刚强的人,就像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这样就可以通达了。

接着,《彖传》说:“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意思是:刚强者居中守正,踏上帝位也没有愧疚,是因为光明坦荡。

这边说的“刚强者”是指九五。上卦是乾卦,乾为君。

九五踏上帝王的位置,底下有九二、六三、九四形成一个互离,也就是光明。

所以履卦特别强调:

有礼的话,上下定位。九五是天子,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社会就步上轨道了。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唐太宗与魏征君臣的故事。

史书上说,魏征以礼约束唐太宗。

如果他不按照礼仪、礼节的话,怎么可能约束君王呢?

相对的,站在君王的位置而不愧疚,是因为他做到了光明坦荡。

就像唐太宗,虽然被魏征约束,有时候很恼火,但是明白他说的有理,也只好照办,做到这样不容易。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赢得美名,“贞观”二字就出于《易经》的《系辞传》。

4 《易经》修德第一卦

履卦的《大象传》怎么说呢?

《大象传》说:天在上,泽在下,这就是履卦;

君子由此领悟,要分辨上下秩序,安定百姓心意。

孔子特别崇拜周公,就是因为他制礼作乐,让社会稳定下来。

《说文解字》中说:礼就是履,穿鞋走路;穿鞋走路,进行活动,它的目的是要侍奉神明、得到福报。

我们看“礼”的繁体字,就很容易明白:


傅佩荣:易经修德第一卦,为什么说通晓这一卦走遍天下都不怕?

它的左边是一个“示”,凡是有“示”部的,通常都跟信仰有关;

右边是“丰”的繁体字,结构是底下一张供桌,上面放着盛装祭品的盒子,盒子里面有两块玉。

所以,“礼”显然与祭祀有关,再从宗教意义慢慢变成政治上的规范。

《大象传》强调要分辨上下秩序,安定百姓心意,就已经进入政治的领域了。

再进一步,“礼”又成为道德上的要求。

一个人如果没有礼的话,怎么可能实践道德呢?

孔子教导颜渊如何走上人生的正路时,就强调“克己复礼”四个字。

意即,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

《系辞传》里面提到,《易经》64卦里有九个卦跟德行修养有直接关系。

第一个上场的就是履卦。

《系辞传》说,履卦是德行的根基。

由此可知,德行的根基就是要像履卦一样,去实践。

没有实践,德行没有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