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每一個環境都有深意,扒一扒那些被你忽略的環境描寫


《祝福》:每一個環境都有深意,扒一扒那些被你忽略的環境描寫

魯迅先生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接觸魯迅先生的文章。

從《少年閏土》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到《藤野先生傳》,最後到我們高中接觸到的《祝福》,我們跟隨魯迅先生的筆觸走過他的少年與青年,走到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那個文筆犀利、啟人深思的魯迅先生。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祝福》這篇文章,就是魯迅先生作為偉大思想家的展現,他用文字揭露了當時女性的悲慘命運。通過祥林嫂這個典型人物的悲慘命運,進而揭示出舊社會吃人的本質,揭露出當時社會黑暗與人性的冷漠。

祥林嫂的悲劇是由多方面構成的,而在這悲劇中,環境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祝福》中的每一次環境描寫,都是魯迅先生煞費苦心的安排,因為這些描寫不單是為了塑造祥林嫂這個人物,而在這些環境的襯托下,祥林嫂的悲劇色彩才這樣濃烈,以至於今天我們讀到《祝福》還是會為她的悲劇所傷痛!

這些環境描寫背後,其實折射出了濃濃的悲劇色彩。


《祝福》:每一個環境都有深意,扒一扒那些被你忽略的環境描寫

祥林嫂


01 “祝福”的特定社會環境:見證了祥林嫂的悲劇,揭露了中國舊社會女性悲劇的根源


《祝福》:每一個環境都有深意,扒一扒那些被你忽略的環境描寫

“祝福”的準備場景


歐文曾說: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始終是他們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後的周圍環境的產物。

因而,祥林嫂的悲劇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祝福”這場活動便是社會環境的一面鏡子,透過它,便可看到當時的社會情形與環境。

在這篇文章中,關於“祝福”的特定環境一共出現了五次,分別是:開頭一次、中間三次,以及小說的結尾一次。

開頭的“祝福”場景: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魯迅先生在描寫這個場景時,曾特意提到了這樣一個細節:

“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這個細節表明,參加“祝福”活動的僅僅是男人,而作為社會的另一個組成部分的女人,卻無權參加這樣的活動,女人們只能為“祝福”做一些準備工作“殺雞,宰鵝,買豬肉”。

這些折射出來的,便是典型男尊女卑的社會情形,而這樣的封建倫理便是鎮壓婦女的罪魁禍首。

因而,處在這樣的環境中,祥林嫂的悲劇是可以預見的,也為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埋下伏筆,暗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中間的三次“祝福”場景:

第一次是祥林嫂初到魯四老爺家參加的“祝福”,在這次活動中,她表現得非常積極,臉上盡是滿足之意。

第二次是她再次來到魯四老爺家,這時的她是再嫁之身,而且又死了孩子,面對忙碌“祝福”,她卻“終於沒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開”。

第三次是她捐了門檻後經歷的一次“祝福”,她滿以為這次可以參加活動,但是四嫂仍舊不讓她動那些東西。

三次的祝福,祥林嫂的內心由滿足到失望,由失望到希望,由希望到破碎,“祝福”見證了她精神世界垮塌的全過程。

而這破碎垮塌精神世界,也預示著她將一步步走向死亡,這段場景描寫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

結尾處的“祝福”場景:

“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祥林嫂死了,但是一個人的死亡並沒有阻礙大家快樂的“祝福”,祝福依舊,新年依舊。

沒有人關心祥林嫂的死,沒有人在乎祥林嫂的死,她的死居然驚不起一點漣漪,在這悲傷與歡樂的對比中,祥林嫂的悲劇色彩被無限放大。

當然,這不僅是祥林嫂的悲劇,這也是當時女性的悲劇,在封建思想的絞殺下,女性沒有一點地位,不斷地被摧殘著。

而這五處的“祝福”環境描寫,便是這場悲劇的見證者,它見證了祥林嫂的悲劇,更是見證了中國舊社會女性的悲劇。

所以,這“祝福”歡樂祥和的環境背後透露著舊中國的封建思想,透露著濃烈的悲劇色彩,是無數中國舊社會女性的悲劇根源!

02 漫天的飛雪:遮蓋了死亡,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色彩


《祝福》:每一個環境都有深意,扒一扒那些被你忽略的環境描寫

漫天飛雪


《祝福》中的自然環境,主要是以“雪”為主,關於雪的描寫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

第一次“雪”的描寫,是在開篇之處,“我”回魯鎮,天空竟然下起雪來了。

“雪花大得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像梅花一樣的雪,在中古傳統古典意象中,梅花是純潔、高潔、美好、堅強的象徵,因此詠梅的詩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而漫天飛舞的雪花,是那樣的浪漫,唯美。

但就是這樣像梅花一樣美麗、浪漫唯美,充滿詩情畫意的雪,卻讓魯鎮“亂成一團糟”,這樣的描寫,不得不說作者的心思巧妙。

這美好背後藏著亂,這浪漫唯美、詩情畫意背後暗示著糟,暗示著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所以連這美景都透著悲傷。

第二次“雪”則是在寫祥林嫂死的時候,祥林嫂死了“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這雪,是上天對祥林嫂死的哀悼,人對她的死漠不關心,但是上天卻降下大雪,用這天地間的白色,為祥林嫂的悲劇而感嘆。

第三次“雪”作者描寫的和簡單,僅“微雪點點的下來”,而這“祝福”前的微雪,不僅是下在魯鎮,更是下在了祥林嫂的心裡,暗示了柳媽給她帶來的陰影,也暗示了她的悲慘結局。

最後一次下雪,是在小說的結尾處。

雪下的大而猛,死亡的悲劇被潔白的雪所覆蓋了,用潔白去掩蓋悲劇,讓悲劇更使人悲嘆。

這雪也寄託作者對亡靈最沉重的哀悼,將其最大的哀痛顯示於讀者面前,這種感情與祝福時家家戶戶的歡樂喜慶格格不入,強烈的反差帶給讀者強烈的藝術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03 祝福的爆竹:冷熱對比,使悲劇色彩更加濃厚


《祝福》:每一個環境都有深意,扒一扒那些被你忽略的環境描寫

新年爆竹


爆竹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兩次,它的兩次出現都與新年和“祝福”分不開。

爆竹,是我們慶賀時所常用的物品,王安石的《元日》中曾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這爆竹帶來的是新年的祝福與快樂,是春天的溫暖與希望。

而在魯迅先生的筆下,爆竹所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悲傷。

第一次爆竹的出現,便暗示了魯鎮的風俗習慣,暗示了魯鎮的封建迷信,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劇。

第二次的爆竹,不僅是暗示,更是一種諷刺。

在這歡樂的夜晚,“爆竹聲聯綿不斷”,人們慶賀新年,人們迎接福氣,氣氛熱烈至極,卻單單忘記了剛剛死去的祥林嫂。

這與祥林嫂淒涼的悲慘結局形成巨大的反差,令人不寒而慄!

在這一冷一熱之間,說明了世態的炎涼、人情的冷漠,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命運之悲慘,加重了小說的悲劇色彩,凸現了作品的主題。

所以,《祝福》這篇小說的景物描寫可謂是匠心獨運,每一個環境描寫背後都折射出了濃濃的悲劇色彩。


《祝福》:每一個環境都有深意,扒一扒那些被你忽略的環境描寫

祥林嫂


從“祝福”的場景,到漫天的飛雪,再到祝福的爆竹,每一處環境描寫出現的恰到好處,前後銜接緊密,首尾遙相呼應,一氣貫通,與敘事、抒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成為小說悲劇形成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元素。

正如有人評論的那樣:魯迅先生的小說“雖然不濃筆重彩描寫風月,但很注意環境的勾勒和環境、氣氛的渲染”。

祥林嫂就掙命於這樣一個環境中,最後淪為乞丐,悲慘的死去。而這些緊扣情節與人物的環境描寫,也凸顯了祥林嫂的悲劇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