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练习书法,但毛笔不听话,原来是“提按”这个动作没有做好

书法的线条是最富于变化的,这种变化和用笔的提案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笔画‘没有粗细浅深,也就没有什么表情可言”(沈尹默《书法论●笔法》),写出的字也只能平躺在纸上,呆板而毫无生气。可以说,不会提按便不成书法。

想练习书法,但毛笔不听话,原来是“提按”这个动作没有做好

启功大师在写书法(上图)


“提”指运笔时由重到轻,写出的线条由粗变细 : “按” 指运笔时由轻到重,写出的线条由细到粗。初学者由于不知道"提”和“按”或不懂得提按的正确用笔方法及它们的关系,写出的笔画有的无粗细轻重变化,死板呆滞如“木头”,有的忽粗忽细,气势不贯,形同绳结”。实质上,“提”和“按”的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往往是有提前必有按,按后必要提,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提和按交错运用。清刘熙载《书概》中说: “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正道出了二者的关系。对于“提中有按,按中有提”,


现代书家沈尹默曾作过精妙的阐述,即“每按必从提着的基础上按下去,提则要在带按的动作下提起来,这样按在纸上的笔画即使粗些, 也不会是死躺在纸上的笨重不堪的笔画,提也不会出现一味虚浮而毫无重量的笔迹。”大凡在泥泞的土路上行走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脚踩下去不带着“起"的姿势,则一踩就会陷入烂泥之中,连鞋子都拔不出来。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运用,和在烂泥路上行定的道理有相同之处。如果按笔时不带着提势,按就会过重,笔毫就会倾倒,笔画则显得粗笨而乏神采。

想练习书法,但毛笔不听话,原来是“提按”这个动作没有做好

彭琰林写启功体书法(上图)


提、按笔的运用在笔画的转折处表现得尤为明显,也最为重要。转折处若无提按变化,笔锋则常常偏离中锋,甚至扭结。如写“横折”笔画时,笔毫原是中锋铺毫行笔,笔锋朝左,但至折肩处,就此一拐弯写竖,笔锋则仍在原向,笔毫势必扭转而形成“偏锋”。若在转折处先把笔毫向上稍提(不离开纸面),使其恢复圆锥状,随后按下去,尽力顿挫平铺纸上,使笔锋朝上,再向下行笔写竖,则不会出现“偏锋”,这样笔画浑圆而有立体感。


初学用笔时,首先要加强提按意识,同时注意提按的转换要自然和谐,防止“木头”状和“绳结”状线条的出现。在提按把握不准时,可适当作些摹写练习,以便较好地掌握提按变化。对转折处的提按掌握不好,也可先将笔锋完全提出纸面,断成两笔来写,以后再连成一笔来写。总之,在行笔时,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提按”,使每一笔画之中都有粗细不一的变化,以增强其艺术性和节奏感,这只有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没有任何其他捷径可走。


想练习书法,但毛笔不听话,原来是“提按”这个动作没有做好

启功先生真迹(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