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k4.0的新“玩法”,福建華通銀行開放銀行上線

《Bank》叢書的作者布萊特談到“在Bank4.0,沒有銀行,但卻無處不在”,預測“植入式銀行將成為4.0的形態。”目前看,開放銀行以新技術為驅動,通過“植入式”場景金融服務已經實現了Bank的新“玩法”,為用戶打造圍繞生活場景的一站式無感知服務。


近日,福建華通銀行宣告(以下簡稱“華通銀行”)開放銀行(一期)——互聯網開放平臺建設成功。開放平臺作為華通銀行金融能力外輸的統一承載平臺,對內實現了金融服務和應用能力的整合及標準發佈,對外實現三方場景的快速接入和“拷貝式”覆蓋。華通銀行項目負責人介紹:“開放平臺解決了銀行自身與外部三方場景對接慢的痛點,“植入式”的服務助力華通銀行拓展服務內涵與外延,重構商業生態系統,實現聚能和賦能,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Bank4.0的新“玩法”,福建華通銀行開放銀行上線

“植入式”服務,讓銀行從“封閉”走向“開放”。開放銀行涉及銀行與合作方之間大量的數據、接口、系列和業務規則,標準作為通用語言是規範開放銀行應用不可或缺的前提與基礎。因此,加快制定開放銀行服務接口和安全規範意義重大。2019年在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批准下,神州信息聯合多家銀行發起《開放銀行應用系統技術規範》(下稱規範)編制工作,《規範》從設計、研發、部署、運維等階段加強開放銀行生命週期的安全管控,明確開放銀行架構設計、服務部署、接口設計、應用集成、安全技術、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技術要求,為國內開放銀行建設提供技術指引,助力實現安全下的金融開放。華通銀行項目負責人表示該《規範》在項目建設中成為技術規範的重要參照。

華通銀行開放銀行(一期)以《規範》作為重要的技術參照,利用標準化接口及組件化產品,實現了華通銀行與小米集團旗下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小米金融的極簡對接和快速開發、以及同類業務的快速複製,達到一點開發多點複用的功效。API、SDK和H5的靈活組合實現了不同場景的定製化產品開發。其中,通過API快速與小米金融等三方渠道對接,實現營銷快速擴展,SDK與H5的組合可完成商超購物、物業服務等三方場景植入,從基礎理財擴展到支付、繳費、貸款、存款等,將金融服務融入本地各商業生態,構建起自身能力輻射生態圈。同時,分佈式架構具有的彈性擴展性又確保了海量場景的承載性,國密算法等確保了數據交互的安全……多重優勢特性,確保華通銀行“植入式”服務理念的實現。

Bank1.0到3.0,本質上銀行從未改變。從物理網點、網上銀行到手機銀行,銀行致力於構建自有渠道。2013年起,餘額寶、白條、花唄……一次次跨界衝擊,讓銀行意識到大眾對金融服務需求已經從傳統渠道向多元化場景發展。華通銀行業務負責人介紹,“線上、線下多元化場景的互聯互通,讓銀行植入式服務成為可能。但銀行傳統IT建設“一景一議”的模式,對金融場景擴展帶來極大束縛和承載負擔。互聯網開放平臺建設是破題之舉,將成為華通銀行+N場景的“橋樑”及能力輸出的放大器,為華通銀行快速展業夯實基礎。

華通銀行項目負責人表示:“神州信息作為國內開放銀行建設的引領者,已幫助30多家銀行實現能力開放,覆蓋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民營銀行等,雙方攜手也成為必然。”可預見,掌握Bank新“玩法”的華通銀行,已在激烈競爭中佔據首發優勢。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網站立場,轉載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