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這些天,由於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嚴重,周圍的寶爸寶媽們只能帶著孩子在家裡玩耍,不敢讓孩子邁出大門一步,之前常常進行的交流活動,也只好改成了在微信群傾訴。

昨天一吃完晚飯,張姐便率先在群裡聊起了她最近的煩心事。

張姐的女兒娟娟今年六歲了,長得十分可愛,也很聽話。可最近卻總是惹張姐生氣。

上週,娟娟在家閒著無聊,便去廁所玩水,擰開水龍頭,讓水從手上流過,沒幾分鐘,衣服便被水淋溼了,還好張姐及時發現,帶她換了衣服,否則就感冒了。

張姐嚴厲地將娟娟批評了一頓,“你這孩子太不聽話了,玩水不僅弄溼衣服,還會感冒,下次不準這樣了。“

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可沒想到,才過了三天,娟娟又跑去廁所玩水。

張姐很納悶,平常孩子蠻乖巧的,為什麼批評對她不管用呢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張姐的批評方式孩子難以接受。

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01 那些孩子難以接受的批評方式

正所謂忠言逆耳。雖然我們批評孩子,是為了他好,但我們自己都不愛聽,也不想聽批評,更何況是孩子呢,況且我們的批評方式總是很直接。

1. 批評刻意化

批評刻意化是指,不就事論事,而是為了批評而批評。當孩子犯了錯誤,即使不嚴重也會嚴厲地批評孩子,還翻以前的舊賬。

這種類型的家長,將批評當成是教育孩子的工具,無論孩子犯得錯誤是大是小,他們都愛批評。

比如,孩子吃飯時,不小心將碗裡的飯菜撒了,媽媽便開始批評,“怎麼吃個飯都吃不好,吃的時候應該好好端著碗啊!上次你也是這樣,飯菜撒得桌子和衣服上都是,就不能聽話點嗎?“

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面對這樣的家長,孩子即使察覺到自己有錯,也不想去改正,因為他們常常被父母批評,自信心備受打擊,也失去了改好的積極性。

2. 批評情緒化

批評情緒化是指家長批評孩子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而非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孩子天生是孩子,他們可以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來做。可父母不一樣,從沒有孩子,到為人父母,他們角色轉換得很突然,還來不及做好準備,一個活生生地、需要照顧地孩子出現在他們的生活裡,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導致他們的壓力很大,所以,他們容易變得情緒化。

比如,當媽媽獨自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將媽媽整理好了的房間瞬間全弄亂,而此時媽媽正忙著幹家務,看到一團糟的房間,便氣不打一處來,會帶有情緒地將孩子批評一頓,“媽媽整理好的房間,不準弄亂,你給媽媽增加了負擔,這樣子很不好。“

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容易情緒失控,從而對孩子進行批評,我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只是,這樣帶有情緒地批評,其作用只是父母發洩了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改正錯誤毫無意義,甚至還有負面影響。

這兩種批評方式會導致孩子難以接受。今天,我想介紹一種有效地批評方式。

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02 促進孩子接納“批評”的武器:“肥皂水效應”

肥皂水效應是美國前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提出的,它是指將批評夾雜在讚美中。當我們需要對他人進行批評時,將這些批評的話夾裹在前後肯定的話語中,減少批評帶來的負面效應,從而使被批評者能愉快地接受對自己的評價。

正如當男士刮鬍子時,如果直接刮,會覺得不順暢,有點疼,還容易刮傷,但如果先在鬍子上抹一層肥皂液,先讓皮膚滋潤一下,再刮鬍子便不會覺得疼了,還變得很容易刮。所以,它也被形象地稱為“肥皂水效應”。

那麼,為什麼“肥皂水效應”會幫助孩子接納批評呢?

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03 從心理層面解讀“肥皂水效應”的作用

  • “肥皂水效應”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心裡的神,也是孩子的依靠和榜樣。他們心裡對父母是無條件信任的,而當父母就某事對孩子提出批評時,意味著父母在否定他們,這便會導致孩子陷入自我否定,打擊孩子的自信。

而若是用“肥皂水效應”,先對孩子進行讚美、表揚,就是在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維護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在這之後,再對孩子提出批評,他們會更有勇氣接受並改正這個錯誤。

正如愛因斯坦曾說的,“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即使是改正一個很小的錯誤,也需要有自信心,才能勇敢地去面對並改正它。

  • “肥皂水效應”能降低孩子的心理防線

每個人都需要被肯定,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正如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當我們在批評前先給孩子進行表揚,這就是在給予孩子肯定,從而讓孩子放下內心的牴觸,因為他覺得父母是認可他,理解他的。從而使得孩子能認真傾聽這次談話。

這也為後續促進孩子接納批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而若是沒有先表揚,直接就對孩子進行批評,孩子內心也會覺得委屈,覺得父母不理解他,不愛他,那他自然不會接納父母的批評,這次談話也將以失敗告終。

  • “肥皂水效應”能安撫批評帶來的不適感

心理學中有個“近因效應”,它是指在總體的印象形成中,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先的信息影響更大。

也就是說我們對一件事的印象受結局的影響很大。

例如,當我們給孩子講童話故事的時候,他們會對故事的結局印象很深刻,記得王子跟公主最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因為“肥皂水效應”是將批評夾雜在讚美中的,先讚美,然後批評,最後鼓勵,所以,一整場談話結束時,孩子印象最深的會是最後的鼓勵,從而安撫了中間的批評所帶來的不適感。

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04使用“肥皂水效應”的具體步驟

經過前文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了“肥皂水效應”的優勢,那麼,下面說說“肥皂水效應”的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步,表達對孩子的認可,找出孩子在某方面的優勢。

當孩子犯了某個方面的錯誤時,我們不要直接就否定孩子,而是先冷靜思考,找出孩子在這個方面曾經做得好的例子,然後將這件事回憶給孩子聽,對他進行表揚。

這樣根據具體的例子來肯定孩子,不僅給孩子增強了自信心,還暗示了孩子,他並不是做不好,只要他繼續努力去做,就有希望達到自己的目標,給了孩子改正錯誤的勇氣。

例如,孩子最近學習不努力,作業也不認真做。那麼,我們可以先想想,孩子之前有哪一段時間學習很認真,成績有了進步,然後對孩子進行表揚。

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我記得上學期快期末考的時候,你每天晚上連電視都不看了,很認真地複習功課,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最後成績進步了很多。你真的很棒,媽媽為你驕傲。”

第二步,說出這次孩子的錯誤。

肯定了孩子之後,再詳細具體地說出這次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並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

不過,我們也需要注意,批評不可以帶有情緒,尤其是憤怒的情緒,因為這樣會導致孩子內心受到傷害。情緒是把利劍,不要隨意刺向自己的孩子。

另外,我們的語氣最好跟平常聊天的時候一樣,這樣更容易讓孩子耐心聆聽,如果態度太強硬,會導致孩子出現牴觸情緒。

還是繼續用第一個步驟裡的例子,對孩子上次努力學習進行肯定之後,再對孩子這次不努力學習的態度進行批評,“最近,你的學習狀態有些差,老師佈置的作業沒有認真地對待,在家裡也不愛學習,總是在玩手機。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批評後孩子依然犯錯?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心甘情願接納批評

第三步,引導孩子思考改正錯誤的方案,並給以孩子鼓勵。

當我們詢問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之後,再引導孩子思考出解決方案。畢竟,孩子的人生需要他們自己走,父母只是個引路人,我們引導孩子自己找出解決方案,自己去嘗試著改正,並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幫助,這才能幫助孩子真正的獨立。

最後是給與孩子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與愛,他才有勇氣去改正這個錯誤。

還是以上一個步驟中的例子來舉例,在孩子思考了這次錯誤的原因之後,我們要引導並鼓勵他,“之前你能認真、努力的學習,你是怎麼做到的呢?你覺得這次你應該怎麼取改正這個錯誤呢?上次你做到了,這次媽媽相信你同樣可以做到。”

完成這三個步驟,也就相當於完成了一次根據“肥皂水效應”制定的“批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犯錯是很正常的,當我們用理解、愛、鼓勵來面對孩子的錯誤,用“肥皂水效應”來對孩子進行批評,我想孩子一定會有所進步。

願每個孩子都能茁壯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