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為什麼被稱為“產婆術”?


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為什麼被稱為“產婆術”?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代希臘哲學家和教育家。蘇格拉底的著作皆已流失,後人對其活動、思想的瞭解和研究,主要依據於他的學生柏拉圖、色諾芬等人的著作。

1、"美德即知識"

倫理問題是蘇格拉底的哲學的主題,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題,他一生都在以倫理的要求自勵並以之教人。蘇格拉底到處勸勉人們"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們要"努力成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倫理學的最重要的命題,也可以說是蘇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來,人的行為之善惡,主要取決於他是否具有有關的知識。人只有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才能趨善避惡。由此,蘇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識"的命題。

從"美德即知識"的觀點出發,蘇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張。這種主張不僅否定了當時盛行於希臘的道德天賦的觀念,而且賦予道德以一種普遍的基礎。由於強調知識與道德之間的內在聯繫,就肯定了知識的傳授與道德教育之間直接相關;同時,由於認識到道德的知識基礎,也就是為道德教育的進行找到了一條重要的途徑。

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為什麼被稱為“產婆術”?


2、蘇格拉底方法

為了有效地傳授知識,以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蘇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學法-- "蘇格拉底方法"。所謂"蘇格拉底方法",是指在與學生談話的過程中,並不直截了當地把學生所應知道的知識告訴他,而是通過討論問答甚至辯論萬式來揭露對方認識中的矛盾,逐步引導學生自己最後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

在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中,記述了蘇格拉底與學生講座有關"五義"和"非正義"的對話,在這個對話中,蘇格拉底就採用了這種方法。蘇格拉底要求學生列出兩行,正義歸於一行,非正義歸於另一行。他首先問"虛偽"歸於哪一行?學生答,歸於非正義的一行。蘇格拉底又問,偷盜、欺騙、奴役等應歸於哪一一行?學生答,歸於非正義的一行。蘇格拉底反駁道,如果將軍懲罰了敵人,奴役了敵人,戰爭中偷走了敵人的財物,或作戰時欺騙了敵人,這些行為是否是非正義的呢?學生最後得出結論,認為這些都是正義的,而只有對朋友這樣做是非正義的。蘇格拉底又提出,在戰爭中,將軍為了鼓舞士氣,以援軍快到了的謊言欺騙士兵,制止了士氣的消沉;父親以欺騙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藥,使自己的孩子恢復了健康;一個人因怕朋友自殺,而將朋友的劍偷去,這些行為又歸於哪一行呢?學生得出結論,認為這些行為都是正義的,最後迫使他們收回了自己原來的主張。

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為什麼被稱為“產婆術”?


蘇格拉底方法包括諷刺 (不斷提出問題使對方陷入矛盾之中,並迫使其承認自己的無知)、助產(啟發、引導學生,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歸納和定義(使學生逐步掌握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等步驟。由於蘇格拉底把教師比喻為"知識的產婆",因此,"蘇格拉底方法"也被人們稱為是"產婆術"。

蘇格拉底方法作為一種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共同尋求正確答案的方法,有助於激發和推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