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为什么要不断扩张?从接手明朝的300万平方公里扩张到1453万国土?

ID笑似花解语


清朝从明朝接手的土地何止300万平方公里,明朝实际管辖的两京十三省都不止这点面积。清朝统治者是游牧民族出身,有逐水而居的习惯,这一点和蒙古人很像,因此清朝皇帝自入关后不断开疆拓土使面积超越前朝也就不奇怪了。




世居东北的女真人,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起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清朝早在入关前,就征服了漠南蒙古林丹汗部,入关后又统一了漠西蒙古,通过两次武力入侵迫使朝鲜臣服于清朝。入主中原后,又把长期游离于中央统治之外的新疆、西藏纳入版图,降服割据海上的台湾郑氏集团。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远东第一大岛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是一个总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的大统一王朝,这一面积要比极盛时期的明朝(998万平方公里)要大出不少。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对外扩张,这还要从清朝统治者的民族出身说起,清朝既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统一王朝,也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女真人是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而汉人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缺陷就是对土地的价值意思停留在能不能、适不适合耕种上,华夏文明的起源在中原地区,这一带自古就是沃野千里,盛产粮食,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汉人始终以中原为中心,一路向南拓展延伸,而广袤的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则通过修建长城来加以阻隔。




明朝虽然巅峰时期面积达到998万平方公里,但直接管辖地也不过就汉地两京十三省,所以,相比较之下,清朝积极对外扩张,稳固明朝已有的羁縻地区的统治,并把领土扩大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显然是意义重大。比起汉人农耕民族的局限性,作为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的女真人显然对土地的要求就没那么挑剔了。清朝入关前,与漠西蒙古林丹汗持续打了十几年的仗最终征服了他们,清朝统治者与蒙古人采取联姻的方式以稳住后方,入关后又打败了不听话的准噶尔蒙古,实现了对新疆的直接管辖,至此蒙古诸部皆全部听命臣服于清朝,广袤的蒙古高原第一次成为中央直辖土地。




西藏地区在明朝时期一直与中枢统治若即若离,清朝统治者则对西藏非常重视,设立一品官职驻藏大臣,会同西藏宗教领袖班禅、达赖及各地活佛等直接统治管理这里。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央朝廷通过土改归流,利用土司首领实现对这一区域的管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清朝加大了中央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有效管理。可以说清朝入关后,凭着其强大的军事战斗力与汉人高度完整的政治行政架构使其双剑合璧,互补互通,在蒙古部落日趋衰弱的情况下,清朝依然得以凭借其优势称霸东亚,成为当时的世界级强国。


清朝能够拥有最高1316万平方公里的庞大疆域和清朝前期六位皇帝的经略分不开的。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太宗皇太极经略内蒙,黑龙江,朝鲜。世祖入关,康雍乾盛世,最后平定新疆,建立了一个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大统一帝国。虽然中后期列强入侵,丢土陷地,但彼时清朝仍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当时仅次于英国和沙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