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強:找準中國基礎設施投資著力點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30萬億元,移動支付,網上辦公等為中國發展動能轉換髮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後新興技術、新興產業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


張曉強:找準中國基礎設施投資著力點

文|張曉強

消費、出口、投資是推動發展的三支重要力量,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 國消費、出口等均形成衝擊。餐飲、旅遊、住宿、客運、文化娛樂等行業及線下零售商業均受到較大沖擊。受國際經濟低迷和疫情的影響,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4.12萬億元,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同比下降15.9%。

下一階段,需要引導居民消費逐步恢復正常,營造更有利的消費環境,努力做好穩外貿的工作。但逐步有序推進需要一定的時間。時不我待,在科學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工作中,擴大有效投資,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是一步見效快、作用突出的先手棋。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這既是對沖疫情負面影響的有效舉措,也對確保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於補短板、強基礎、促升級,實現今後一個時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基礎設施投資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


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方面已形成了系統完整高效的體系,居世界先進水平。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均走在世界前列。2019年中國建成高速鐵路5474公里、高速公路8313公里;新增風力發電、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2600萬千瓦、4300萬千瓦。重要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而且對建材、工程設備、運輸裝備、發電裝備、能源利用等多個產業具有積極的拉動作用。中國汽車產業近十年來迅速躍居世界首位,與中國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體系建設是密不可分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建築業、農民工就業增收等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乘數效益十分明顯,在某些條件下,一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可以拉動五元的多行業產出。


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需花大力氣加以解決。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對生產要素高效配置,產業梯度轉移具有重要作用。中西部地區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鄉村振興,仍面臨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制約。即使在沿海發達地區,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乃至沿海經濟帶,雖然高鐵、高速公路建設已取得長足進展,但京津城際高鐵、京滬高鐵先後建成後,在不到十年間客運需求就大大超過了設計能力;珠三角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有效推進的形勢下,城際交通瓶頸仍十分突出。

中國已連續十年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第一大國,2019年一次能源消費已達48.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3%;煤炭佔比雖然繼續下降,仍佔57.7%,遠高於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從中國資源條件出發,在努力發展清潔煤技術方面仍需做出努力,同時也要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對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及特高壓、高壓輸變電仍需加大投資建設力度。這是推進能源革命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空氣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利用外資已連續28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世界前三,與中國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密不可分。即使在近幾年出現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南亞等區域轉移的趨勢,但中國基礎設施、物流體系的水平仍然是越南、印度等很多發展中國家難以趕上的。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重要亮點。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眼國家長遠發展,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從全球及中國中長期發展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為代表的科技革命、產業革命風起雲湧,為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強大動力。數字經濟成為近幾年推動發展重要力量,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擴大消費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數據是與資本、人力等同樣重要的生產要素已成普遍共識。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30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中國實物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5.4%,2019年比上年又增長19.5%,達8.52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0.7%,比2017年提高了5.7個百分點。移動支付,網上辦公等蓬勃發展,為中國發展動能轉換,滿足日益豐富的發展需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抗擊疫情中,網上醫療會診、智能物流配送、網上辦公教育、線上零售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新技術、新業態發展。可以肯定,今後新興技術、新興產業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大力推進5G、衛星網絡及設施、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從世界先進國家及中國近年的發展看,電子通信等領域基礎設施的發展對互聯網相關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政府推動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大大推動了美國互聯網及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新世紀以來,中國在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及科技攻關方面持續發力,從光纖網絡建設到移動通信2G、3G、4G建設,以國家電信骨幹企業為主,在十五年間陸續投入了超過1萬億元建設投資。2018年來,中國移動通信4G基站數量達370萬個,佔全球總量的60%,移動通信4G用戶達11.7億,廣泛應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LTE成為支持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的"頂樑柱"。而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能快速成為世界公司,除了自身的開拓進取、國家政策的有力引導,如果沒有電信基礎設施的大發展是絕無可能的。去年以來,世界多國正式啟動了5G商用,中國政府發放了4張5G商業牌照。今年正是5G大規模建設的啟動之年,大數據、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多種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將步入高潮。

與此同時,北斗衛星組網應用、生命科學及生物醫藥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也需加大推進力度。


四方著力新型基建


一是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對於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如國家高速鐵路規劃、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能源中長期規劃、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確定的重點項目。有一大批項目是已開工的,重在及時復工,加快建設。5G網絡建設要持續5-6年,要開好頭,起好步。對大數據中心、信息化工程、充電樁網絡等,要與相關產業發展密切配合。對川藏鐵路、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等,要在做好總體規劃的條件下,及時有序啟動。同時,對抗擊疫情總體戰暴露出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物資儲備體系等短板,應抓緊研究短、中、長期相結合的建設方案及時啟動。

二是加強配套政策落實,創造良好環境。

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工程本身的設計與工程建設方案確定、用地、環境評價、拆遷補償等方方面面。在切實執行相關法規的前提下,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需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及時高效辦理相關審批或核備手續。有些審核管理工作可以從傳統的"串聯式"改革為"並聯式",使環境評價、用地審批、工程方案審核等協同推進。

三是統籌解決資金需求。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投資大、建設工期長、社會效益大而財務回報率相對偏低等特點,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多方面協同支持。中央已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等方面及時推出了相關措施。重要產業基金等要加大規模與支持力度,金融機構要提供更多的中長期貸款,同時要用好股票市場,債券發行等手段。

近幾年中國民間投資積極性有所降低,2019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7%,比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比從前幾年的60%以上降至56.4%。中央指出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為此,需採取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相關措施。對電力、電信、鐵路、油氣等重點行業實際存在的准入門檻高、民營企業受牌照、資質限制等問題要分類施策。例如,預計我國5G基礎設施投資在2020年至2025年需要1.2萬 -1.5萬億元,僅靠幾家央企的投資是無法完成的。可以總結中國聯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經驗,吸引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具有重大需求且資金充裕的企業參與投資。又如,PPP模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自2014年以來已有6年,雖取得積極成效,但對民營投資仍存在同股不同權,優質項目只給國企、投資回報率偏低等問題,應認真總結經驗,加以改進。

四是"軟硬"協同發展。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技術水平高,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快。但也存在硬件強、軟件弱的問題。在加快推進建設時,要注意加以改進完善。例如,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快速發展,智能電網建設存在滯後。大數據項目快速發展,信息系統蓬勃發展,但存在著重複建設,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不夠的問題。今後發展,要高度重視共享互通。

以電子政務工程為例,從中央到地方,多個垂直系統在運行,但信息孤島現象未能有效解決。本次抗擊疫情總體戰中,一方面多個信息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在員工復工檢驗時,發生過"信息健康碼"省之間、省與下級市之間發佈的不能互認現象。隨著中國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民營企業掌握著海量數據,需要積極協調好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在信息、數據方面協同發展、良性互動關係,形成更強的合力。今後一個時期,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將進入一個大發展階段,但在標準制定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對與"一帶一路"沿線國、日、韓、歐盟等在信息工程標準等方面的對接協調也需做出更大努力。從提升核心競爭力角度出發,中國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進程中,不僅遇到大規模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方面的硬制約,在電子計算機、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工業信息控制系統、基礎設計軟件等方面的挑戰更為嚴峻。要在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的同時統籌規劃,使"軟件"的短板得到有效的解決。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