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吉贝尔一款“神药”打天下 利可君营收占比达七成

本报记者 阎俏如 北京报道

在回复三轮问询之后,江苏吉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贝尔”)于近日首发上市申请获通过,成为2020年科创板第六家过会的企业。

然而,作为科创板申请上市企业,吉贝尔的研发投入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其销售费用常年居高不下,占据公司营业收入50%以上。其中,学术推广费占据大部分,用于每年召开的上千场学术会议。

目前,吉贝尔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可君片,占据公司营业收入7成以上,每年贡献超过3亿元的收入。然而,其原材料成本却极其低廉。此外,在上交所的连续追问下,该产品的技术来源情况仍不清晰。

吉贝尔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称,利可君片的高毛利率缘于其多层次的技术壁垒。 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有文献显示利可君片其最早于俄罗斯上市,目前仅有中国使用。另外,该产品仍未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吉贝尔也未对其进行一致性评价工作。

对上述问题,记者致函吉贝尔,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上千场学术会议

吉贝尔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近几年,吉贝尔的业绩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691.75万元;2019年前三季度两项指标分别为4.03亿元和7412.68万元。

作为申报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吉贝尔的研发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吉贝尔研发投入分别为1675.09万元、1713.97万元、1959.66万元和2292.1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7%、3.79%、4.04%和5.69%,各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低且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

对此,上交所提出问询,吉贝尔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原因,以及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

对此,吉贝尔解释称,项目研发前期公司和合作方一起进行工艺设计和研究,并仅需向合作方支付基础研究经费,研发的主要投入在临床研究阶段,以及产品上市后与合作方进行收益分成,故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吉贝尔销售费用分别为2.30亿元、2.32亿元、2.49亿元和2.1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50%以上。

每年都在2.3亿元以上,占据营业收入50%以上。根据吉贝尔招股说明书,公司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学术推广费、差旅费及职工薪酬。其中主要为学术推广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0%以上。

记者统计,2018年,吉贝尔举办了推广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的学术会议共计1411场,花费1.07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举办学术会议1302场,花费9785.67万元。

对于这一情况,上交所对吉贝尔学术推广费的具体使用情况及是否涉及商业贿赂进行了详细问询。

吉贝尔称,公司发生的学术推广费与推广业绩相关联, 推广服务的增加有利于公司产品销售的增加。报告期内,公司不涉嫌商业贿赂,不存在导致重大违法违规的情形。

不过,在报告期之外,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2017年12月公开的一份刑事判决书显示,原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胡风平任职期间,在2014年四五月份,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集中采购招标期开始前,曾在办公室收受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代理商杨某现金2万元,为其代理的药品参加投标提供帮助。

核心品种技术来源不明

目前,吉贝尔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利可君片、玉屏风胶囊、醋氯芬酸肠溶片、尼群洛尔片等产品,合计占营业收入比重95%以上,其中利可君片占比在7成左右。2016年〜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利可君片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7.70% 、69.44%、72.05%和74.33%,呈逐年上升趋势。

利可君片用于预防、治疗白血球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 吉贝尔招股书显示,作为国内主流的升白药口服制剂,利可君片已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各省医疗保险目录以及《国家低价药品清单》。

在升白药品化学制剂领域,利可君片在2018年的市场份额占到83.19%。但实际上,目前临床上具有升白细胞作用的药品市场份额主要由生物制剂占有。2018年,化学制剂的市场份额仅占5.14%,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国家药监局信息显示,国内有多家药企拥有利可君片的药品批准文号。吉贝尔表示,公司是唯一拥有利可君原料药生产资质的企业,且未查询到国外生产利可君原料药企业的相关信息,而公司生产的利可君原料药仅为自用。因此,公司既是利可君原料药的独家生产企业,也是唯一有能力实际生产和销售利可君片的企业。

不过,这也同时说明,利可君这款占据吉贝尔主要业绩来源的产品,目前仅有中国使用。同时,曾经在招股书申报稿中标榜为新药的利可君,实际并未取得新药证书。

吉贝尔在上交所问询函回复中称,利可君片曾用名利血生片,镇江制药厂为利血生片的原研方,于1982年12月经江苏省卫生厅批准,按照卫生部1979年2月发布的《新药管理办法(试行)》获批生产。限于当时的政策法规和条件,药品注册批准文件上未标示具体药品分类信息、也未核发新药证书。

其后,镇江制药厂经过改制,将利可君片的相关权利划归吉贝尔的前身镇江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

1985年,原卫生部发布《新药审批办法》,要求药品研制单位完成临床研究后,向所在地区提出申请,再经卫生部批准,获发“新药证书”及批准文号方能生产。由于利可君片上市在《新药审批办法》发布之前,目前仍未取得新药证书。

在上交所对于利可君片技术来源和新药认定合理性的一再追问下,吉贝尔表示,为免歧义,公司在招股书注册稿中删除了利可君片“新药属性”的描述。

毛利率90%以上

尽管目前市场上升白药物以生物制剂为主,但吉贝尔招股书显示,以利可君片为代表的升白药化学制剂在价格方面占据优势。相比于动辄每支上千元的生物制剂,利可君的出厂价仅为30余元。

尽管如此,吉贝尔的毛利率依然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根据吉贝尔招股书,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到84.56%、85.14%、86.77%和88.16%。

对此,吉贝尔称,公司毛利率较高由于占据主要营业收入的产品利可君片、尼群洛尔片毛利率水平较高,主要系公司为利可君及尼群洛尔片的独家生产企业,技术门槛较高。

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利可君片的平均单价分别为33.81元/盒、34.82元/盒、36.10元/盒和39.34元/盒,贡献营业收入分别为3.01亿元、3.14亿元、3.49亿元和3.00亿元。相比之下,其单位成本分别为2.90元/盒、3.31元/盒、2.91元/盒和2.83元/盒,毛利率保持在90%以上。

高毛利率缘于其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利可君片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L-半胱氨酸盐酸盐无水物。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吉贝尔采购L-半胱氨酸盐酸盐无水物的数量分别为5000千克、3000千克、10126千克和8000千克,采购金额分别为36.32万元、32.48万元、93.53万元和70.57万元。

也就是说,利可君每年仅不到上百万元的原材料,创造了3亿元以上的营业额。

相比之下,吉贝尔每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采购包装。2016年至今,吉贝尔的第一大供应商均为印务公司,主要从其采购利可君片小盒、醋氯芬酸肠溶片套盒等,占采购金额比例保持在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和2017年,吉贝尔第一大供应商为镇江市润吉印务有限公司,采购金额分别为777.68万元和744.09万元。

2018年,该供应商却从吉贝尔的财报中消失,第一大供应商变为江苏恒翔印务有限公司。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吉贝尔从该公司采购金额分别为779.64万元和573.02万元。

天眼查显示,镇江市润吉印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次年即成为吉贝尔第一大供应商。然而仅经营到2019年,这家年收入超过700万元的公司却进行了注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