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巴菲特背後沉下去又站起來的巨人們

那些年,巴菲特背後沉下去又站起來的巨人們

來源:馮侖風馬牛(ID:fengluntalk

2020年註定是濃墨重彩的一年。先是疫情肆虐,數以億計的居民蝸居家中,造成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隔離。接著沙特和俄羅斯鬥氣,油價狂飆而下,長期飽受高油價困擾的人們終於發現,「油比水賤」不是夢。然而隔岸觀火的人們還來不及享受低油價的福利,就發現這把火已經燎到了自己的錢袋子,救火隊趕緊放水救市,卻迎來美股十天四次熔斷,讓人直呼「活久見」。

面對這種情況,有資格說「活久見」的人沒幾位,但其中一定包括股神沃倫·巴菲特。再過5個月,巴菲特即將迎來90歲生日,這可能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段生日前奏。過去一個月,他的股票投資組合已損失大約800億美元,跌幅超過32%。在這個組合裡,除了巴菲特鍾愛的蘋果公司、美國銀行和可口可樂,還有多支航空股,就在幾天前,已經有投資機構預測今年航空業業績悲觀,將有大批航空公司倒閉。

今年1月1日,巴菲特的好搭檔查理·芒格剛好96歲,他曾說過,「如果你沒有本事承受50%的回撤,就不要進入股市。」

未來如何還未可知,但造就這兩位智慧老人的,除了他們幾十年來見證歷史的耐心,還有許多奮鬥一生、沉下身子供他們借力的巨人。

1

沃倫·巴菲特出生於1930年8月30日,那不是一個好日子。

前一年10月24日,美國股市交投量打破記錄,達到驚人的1290萬股,但這種活躍不過是股市崩盤、市場恐慌的註腳。從這天開始,到1932年7月,道瓊斯工業指數一路暴跌,從最高點381.17點跌到41.22點,離回到1896年首次公佈時的40.94點,只差臨門一腳。在此期間,道指曾短暫出現過幾次回升,但不過是在關愛美國國貨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刺激下,造成的「迴光返照」。

1932年7月,道指終於止跌,然而大蕭條的可怕才初露端倪。這一年,美國倒閉的商業銀行多達5000家,失業率高達23.6%。在免費派湯的餐廳門口,排滿了身著大衣、皮鞋、紳士帽的人們。為了一口吃的,等上幾個小時,已經成了那個不確定的時代唯一能確定的事。

那些年,巴菲特背后沉下去又站起来的巨人们

但這和小巴菲特的關係都不大。此時的他還不需要操心什麼,所有的一切,都由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來解決。

霍華德也是1929年股災的直接受害人之一。1925年,雜貨店老闆的兒子霍華德結婚了,婚後不久,他開了一家小型股票經紀公司。當時正值「咆哮的二十年代」,持續多年的經濟繁榮讓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把手上所有的錢投入股市還嫌不夠,找股票經紀人借錢、加槓桿再入市,成了一種潮流。霍華德就是這麼一位股市大熱時入行的經紀人,他幫人炒股,也自己花錢炒股,股市崩盤以後,霍華德躲在家裡,連電話都不敢接了,只能靠救濟金養家餬口。

巧合的是,霍華德一家避居在農業小城奧馬哈時,除了席捲全球的大蕭條,還見識到了鋪天蓋地的蝗災。天時、地利一樣都不佔,唯一能拼的,只有人。霍華德始終不願意放棄證券事業,他拉上朋友,重新開了一家公司,人心惶惶的時候,所有人都不願再把錢放入股市,這家公司一直賠錢,最大的客戶就是老闆自己,即便如此,它也始終堅持營業。

1938年,霍華德帶著小巴菲特走進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廳,高盛的投資經理接待了他們。這是十年大蕭條的尾聲,羅斯福已經上臺5年,一片爭議聲中,快要將美國拖入深淵的衰退被他止住了,他還推動成立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極其重要的組織。1929年華爾街股災暴露出來的證券市場漏洞,正在被人們用制度和機制一點點補上。

這一時期的美國人,就像掉進水裡的揹包客,扔掉打拼半輩子的行囊後終於上岸,劫後餘生,除了那些仍然對水底寶藏心存渴求的人,誰也不敢回頭看。

2

與以此為生、掙扎求存的霍華德不同,有的人原本可以乾乾淨淨站在岸邊,卻按捺不住一顆尋寶的心,主動下了水。

歐文·費雪,約瑟夫·熊彼特心目中「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就是這個在別人看來最不該下水的人。費雪出生於一箇中產家庭,自幼聰慧,考入耶魯大學後,還加入了校內最著名的社團「骷髏會」。24歲那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拿到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07年,費雪完成《利率》,這是不朽名著《利息理論》的奠基部分。在這本書中,費雪提出「人性不耐」,認為即使人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時間理念和對未來的估計,但仍然傾向於享受現在,而不是為未來著想。費雪打了個比方,一個人現在想吃一顆糖,10塊錢可以買1顆糖,但一年之後,10塊錢可以買10顆糖,為了滿足現在而願意放棄一年後的9顆糖,就是「不耐」的表現。

1911年,費雪發表了《貨幣購買力》,提出貨幣供應量×貨幣週轉率=商品交易量×商品平均價格,認為美元不應該與黃金掛鉤,而應該與一攬子商品掛鉤,這樣才能實現價格穩定的目標,從而奠定了貨幣主義的基礎。從人性不耐,到貨幣可以促成繁榮,也能導致衰敗,費雪成了經濟學界交口稱頌的天才,擁躉無數。

費雪的天才不止於此,1913年,他發明卡片索引系統,並註冊成專利。進入「咆哮的二十年代」,費雪把這項專利賣了,換得一大筆錢,成為「經濟學家裡最富有的人,富翁裡最懂經濟學的人」。彼時,費雪與凱恩斯是莫逆之交,後者仍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學者而已。

那些年,巴菲特背后沉下去又站起来的巨人们

歐文·費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1925年,費雪把這筆錢全部投入股市,還和大多數普通股民一樣,借錢加了槓桿。到了1929年,他手中的股票市值高達1000萬美金。就在10月22日,費雪志得意滿地向外喊話:「股價已經立足於永遠的高地上了!」財富和學術地位的加持,無限放大了費雪這句話的影響範圍。

然而兩天之後,股市崩盤,費雪從千萬富翁成為「千萬負翁」。借錢加槓桿的操作,讓費雪想長期持有手中的股票都不可能。債主收走了當時如同廢紙的股票憑證,豪宅也收走了,還是耶魯大學出面租了一間房,才令這位經濟學大師沒有露宿街頭。

一夜之間,費雪失去了財富,還因為那句斷言而聲名狼藉。此後他開創債務緊縮理論,解釋經濟危機的來源,認為危機是由於信貸泡沫而引起的,並給出了一條解決通貨緊縮的路徑。但可惜,凱恩斯主義已經大放光芒,費雪徹頭徹尾成了一個「教書匠」,只好專心學術,窩在大學裡著書立說。

1947年,費雪去世,享年80歲。很顯然,天才也有不擅長的事,他如同過山車般的財富經歷,不過是為他的學術成就鋪上幾塊微不足道的地磚,但正是這幾塊磚,令他的學術思想蒙塵幾十年,直到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才重新被人重視。此時,費雪那聲「蕭條的唯一原因,是繁榮」的感嘆,早已在現實中迴盪了無數次。

3

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文·費雪的哀嘆比他的學術成就更加振聾發聵。無數投資者一邊警醒,一邊想方設法規避這種股市動盪帶給人的不幸,由此演變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

第一種,是「成長投資法」,由菲利普·費雪首創。

菲利普出生於1907年,比歐文·費雪小40歲,兩者姓氏相同,直到現在,大家都在猜測這兩位在各自領域都十分卓越的人,是不是父子關係。不管答案如何,可以清楚看到的是,菲利普的成功,建立在充分吸取歐文·費雪失敗經驗的基礎上。

按照菲利普的理念,投資不是投機,他不願「把時間浪費到賺許多次小錢上面」,他只要巨大的回報,哪怕為此長期等待。比起頻繁易手的短線投資者,菲利普的做法有點「偷懶」:他會花很長一段時間去觀察公司,確定幾支核心股票,長期持有,只有極少量的錢才會放到那些「有潛力的次核心股票」上。

據菲利普說,他一共有14只「賺了大錢」的股票,其中賺得最少的那支有7倍的收益,最多的那支,有幾千倍。而他持有這些股票的週期都很長,最短8、9年,最長達到30年。

這套「成長投資法」後來也成了巴菲特的寶典。巴菲特曾說過,他的投資學85%來自格雷厄姆,15%來自菲利普·費雪。

1987年,記者問菲利普,他和格雷厄姆有何區別?菲利普狡黠一笑:「格雷厄姆倡導買極其便宜的股票,這樣可以避免大跌,但他自己也說,這個辦法壞就壞在,所有人都知道,所以大家都會用這個辦法選股票。雖然我的辦法不是成功的唯一準則,但我想說,

『成長投資』這個詞在我的投資事業開始之前,還沒人說過呢。」

那些年,巴菲特背后沉下去又站起来的巨人们

菲利普·費雪為數不多的作品

第二種規避震盪損失的辦法,是建立「對沖基金」,由阿爾弗雷德·瓊斯首創。

瓊斯生於1900年,和菲利普是同時代的人,但經歷完全不同。瓊斯喜歡上天下海窮折騰。23歲從哈佛大學畢業後,瓊斯一直從事採購工作,為周遊世界的不定期輪船提供補給。之後,他加入了美國外交部。希特勒上臺不久,瓊斯成為美國駐柏林大使館的副領事,見證了一個國家瘋狂的開始。婚後,瓊斯辭去外交官的職位,成為一名記者。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他和妻子穿越戰區,報道了紛飛戰火下,貴格會是如何救濟平民的。

直到1949年,瓊斯年近半百,才安下心創業。前半生左衝右撞的經驗,讓他對風險尤為敏感。他選取一些看好的股票,加槓桿買進,同時通過做空被高估的股票來避免風險。這樣一來,獲利與否與市場震動關係不大,而是取決於經理人有沒有選擇一些合適的股票進行買賣。瓊斯的「對沖基金」還有一套奇特的管理法:客戶交由他管理的資金,他會抽取20%的利潤作為管理費,但如果不賺錢,他分文不取。

做出幾年傑出業績後,這套「對沖風險」的思想在投資界逐漸流行起來。巴菲特、索羅斯、達利歐等後起之秀紛紛學習,儘管沒人把他像格雷厄姆一樣高高捧起,但值得一提的是,瓊斯從沒遇到過像格雷厄姆那樣差點破產的麻煩。

事業走上正軌後,瓊斯逐漸脫離辦公室,搞起了公益事業,聯繫志願者去發展中國家做技術支援,和當地最貧窮的人一起工作、解決問題。瓊斯一生極為低調,連照片也很難找到,但這種致力於縮小貧富差距的「對沖」,才是他為之奮鬥到人生盡頭的事業。

4

數學中有一個「六度空間理論」,意思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最多通過6個人就能建立聯繫。巴菲特獨特的投資理念,建立在他持續數十年不間斷的大量閱讀和思考上,霍華德·巴菲特這樣堅持到底的榜樣,歐文·費雪這樣的學術天才,以及菲利普·費雪、阿爾弗雷德·瓊斯這樣的投資大神,都是他思想的源泉。有人戲稱,「經歷了這四次熔斷,我也算共享了巴菲特80%的人生了。」可見,如今這個年代,哪怕不用通過人,我們也能和任何一個人產生莫大的聯繫。

在回憶往事時,巴菲特曾深情地說:「我相當喜歡1929年,因為那是我的一切開始的時候。」希望他在今年過生日的時候,也能說一句:「我相當喜歡2020年,因為那是我一生中最刺激的有驚無險。」

不知道疫情何時才能結束,也不知道股市如何才會停止震盪。接下來的日子,但願所有人順利、健康,投資有回報。經歷即是財富,希望這一切震盪,不過是我們經歷波浪式前行時的虛驚一場。

[1]羅傑·羅溫斯坦: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中信出版社

[2]歐文·費雪:利息理論,商務印書館

[3]歐文·費雪:繁榮與蕭條,商務印書館

[4]菲利普·費雪:如何做成長投資,福布斯中文網

[5]Allen Robert Loring:Irving Fisher:A Biography,Wiley

[6]John Russell:Alfred W.Jones,88,Sociologist And Investment Fund Innovator,The New York Times

[7]Mallaby Sebastian:More Money Than God.City,Penguin Press

[8]Olivia B.Waxman:What Caused the Stock Market Crash of 1929—And What We Still Get Wrong About It,Time

那些年,巴菲特背后沉下去又站起来的巨人们那些年,巴菲特背后沉下去又站起来的巨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