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馮氏72億港元私有化裡的普洛斯身影

商業志 | 百年馮氏72億港元私有化裡的普洛斯身影

觀點地產網 在足夠長的歷史時期裡,總能看到一個個似曾相識的輪迴畫面。

3月20日下午,香港馮氏家族聯合普洛斯在港交所閉市後宣佈,擬向利豐有限公司提交私有化要約。根據計劃,該私有化要約每股現金作價為1.25港元,涉及57.7831953億股,總金額約72.23億港元。

創立至今的114年裡,利豐也不是第一次被私有化了。1989年,馮氏第三代掌權人馮國經和馮國綸兩兄弟“內部動刀”,發動了管理層槓桿收購並完成了利豐的私有化。幾經調整後,利豐於1992年才重新上市。

一切彷彿又回到了當初,但這次是否還會“重來”,誰也沒有答案。

在上一次私有化中,馮氏兄弟找來了私募基金作為助力。稍有不同的是,這次充當“外援”角色的普洛斯則是利豐在物流領域裡的同行。

今年以來,普洛斯的投資動作頻頻。在此之前,其剛剛與嘉民集團達成協議,以此收購嘉民集團位於中東歐體量達240萬平方米的物流不動產資產。

協助馮氏家族完成私有化之後,普洛斯的投資版圖無疑會進一步得到擴大。同時,它也將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見證利豐這家百年老店的第二次告別資本市場。

第二次私有化

想了解利豐的過往,故事要從一百年前說起。

1906年,26歲的馮柏燎與李道明二人合夥在廣州創建了利豐公司,“Li Fung”的名稱正是各取二人姓氏諧音所組成。

1937年,利豐總部遷至香港,併成為了香港最早的一批貿易商號。此時,馮氏第一代掌舵者漸漸放權,馮慕英、馮漢柱等馮氏第二代開始上位。

或許是那個年代獨有的緊迫感,馮氏家族前三代人的接棒時間都非常早。1972年,年僅23歲的馮國綸出任利豐紡織部經理。沒過多久,在國外完成留學的馮國經也從返回香港並進入利豐管理層。

為了擺脫原有家族公司的經營管理模式,馮國經、馮國綸二人提出了將利豐上市的建議。1973年,利豐發出招股章程,向公眾發售1350萬舊股,佔公司股權的25%,發售價每股1.65港元,最終獲得113倍的超額認購。

正式掛牌上市後,馮氏家族持有利豐的股權從發售前的99.92%減至74.92%。

首次“去家族化”啟動了利豐一輪增長峰期。上市之後,利豐開始走向多元化。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利豐的業務範圍已經由單一的進出口貿易擴展到了製造業、地產、倉儲、航運、財務、保險及投資等行業。

16年後,業務過於分散的利豐開始出現增長乏力的趨勢。到1989年時,馮國經、馮國綸二人通過私有化的方式開啟了利豐的第二輪“去家族化”。

此時,馮氏一族在利豐股權結構中仍佔據著較大比重,而經過三代家傳,其所持有的公司股權已經分散到了三十餘個堂兄弟姊妹手中。在頂住了家族內多方壓力和意見之後,利豐的第一次私有化最終得以成行。

通過這一動作,除馮國經、馮國綸二人外,其餘馮氏家族成員全部退出利豐管理層。1992年利豐再度上市時,馮氏家族的持股比例降到了46.5%。

完成集權後,馮國經二人也開始對公司進行了整頓,並回歸到出口貿易業務這一核心業務上。1995年及1998年,馮氏兄弟先後收購了英之傑採購、太古貿易和金巴莉等幾家同級別的貿易公司,分佈全球的供應鏈版圖逐漸成型,營收與利潤也開始以20%的增幅回升。

再次上市至今過去了18年,已經傳承到第四代的馮氏家族又一次提出了私有化,是由於股價過低,還是基於業績下滑等原因暫時還未可知。

在3月20日的線上業績會,四代掌舵人馮裕鈞對私有化方面的問題未置一詞,僅表示“因現時多變的宏觀環境因素和新冠肺炎的影響,難以預計未來的情況發展,故決定暫時不公佈未來三年計劃。”

慘淡業績與物流野心

未知的結果在揭曉之前,還是會有些微跡象可循。

在過去的18年時間裡,2010年前後是利豐在股市上的高光時刻。彼時,其最高曾有過每股22.779港元的高位。2011年之後,利豐的股價便開始持續下跌。與過去幾年相比,利豐如今每股0.5港元的價格無疑處於低位。

另一方面,經營增長問題或許仍是利豐再次私有化最為直接的動因。巧合的是,如今的利豐似乎面臨著和首次私有化時一樣的困境。據其公佈的業績數據來看,今年已經是其核心經營利潤持續下滑的第二年了。

公告顯示,利豐2019年核心經營溢利下降22.9%至2.28億美元,營業額減少10.1%至114億美元;經調整股東應占溢利減少43.9%,為7400萬美元。

對於這份有些慘淡的成績,利豐回應稱,財務業績是受到了多年的去庫存和客戶週轉趨勢以及零售業破記錄的關閉和破產的影響。

不過,其表示,這一行業的壓力被物流行業等主要客戶的市場份額增長所抵消。於2019年內,利豐的總利潤率提高了0.1個百分點,至10.7%。利豐表示,這主要得益於物流業務利潤率較高的貢獻。

相比下滑的零售業務和整體業績的頹勢,利豐物流業務的數據顯得格外耀眼。2019年內,其國內物流服務營業額增長了3.5%,達到12億美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利豐這次私有化不排除和上次一樣,有趁機整頓公司業務的可能。而其在物流方面的野心,或許也正是選擇拉普洛斯入局的原因。

利豐方面也表示,鑑於零售行業的變化,公司建立未來供應鏈的目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全球經濟逆風持續存在,以及由新冠疫情流行引起前所未有的破壞的情況下,這一點變得更加明顯。

事實上,普洛斯也並非是利豐在物流業務上的首個合作伙伴。在2019年時,利豐旗下的LF物流曾引入了淡馬錫投資公司的3億美元投資,據此,淡馬錫方面也獲得了LF物流21.7%的股份。

雖然淡馬錫與普洛斯都是具有投資屬性的資本平臺,但對於利豐而言,其顯然更為看中普洛斯手裡那份成熟而龐大的物流資產。

普洛斯參與私有化

選擇普洛斯,利豐的意圖不難理解。據最新報道顯示,在完成與嘉民集團的收購協議後,普洛斯的資產管理規模將達890億美元,在歐洲的物流網絡新增至10個國家。

對於本次插手利豐私有化,普洛斯表示:“我們相信通過該交易實現的協同效應,將創造出未來所需的數字供應鏈。”寥寥數語中,唯一能夠確認的是,“物流業務”便是利豐與普洛斯達成合作最重要的契合點。

普洛斯還透露稱,利豐的現有管理層將會繼續負責日常業務的運營。聽起來,私有化之後,普洛斯似乎並無意於干涉到具體的經營決策層面。

不過,無論是從物流業務合作的角度,還是根據要約協議來看,普洛斯在這場私有化中所佔據的分量顯然不僅僅是一個股權投資人這麼簡單。

據瞭解,在全資控股本次私有化要約人的Golden Lincoln Holdings II Limited公司中,股份分成擁有附表決權股份及無表決權股份兩類。其中,馮氏股東持有27.6億股附表決權股份,佔附表決權股份的60%,及佔控股公司股份總數的32.33%。

與此同時,GLP A股東持有18.4億股附表決權股份,佔附表決權股份的40%,及佔控股公司股份總數的21.55%。GLP B股東持有39.38億股無表決權股份,佔無表決權股份100%,及佔控股公司股份總數的46.12%。

簡而言之,在私有化後的控股公司中,雖然馮氏家族仍然掌控著絕對話語權,但是普洛斯方面也保留了一定的表決權。

除此之外,協議中還規定,附表決權股份及無表決權股份均可按其各自在控股公司的持股比例對於控股公司作出的任何分派享有相同權益,且無表決權股份可優先於附表決權股份獲得任何分派。從佔控股股東總股份比例來看,普洛斯方面的佔股比例已經接近70%。

於普洛斯而言,無論是從擴大物流版圖的角度,還是從投資收益的角度去看,這似乎都是一筆不錯的買賣。當然,前提條件是,普洛斯與馮氏家族合作之後,利豐的經營情況能夠在未來出現改善。

商業志 | 傳統正在被改變,變化與融合中的商業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