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到底缺乏的是什么?

黄草原上的教书匠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些明显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的来看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一、教育经费短缺

投入的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仪器不足的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农村的教育的质量。

二、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制约农村教育形成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机构忽视的各种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挨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和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完全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学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长远的发展


Q丶全


我曾在农村学校工作了20年,后来招聘至城区学校,连续12年,每年4次,被市教育局抽调到农村学校调研、督导,走遍了全市所有乡镇学校。因此,对乡村教育这块比较了解。深深感受到乡村教育需要振兴,它缺乏的地方太多。

一、缺乏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乡村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超编缺员现象。单从数量讲不少,师生比远远高于城区学校,城区每个老师平均要教20多个学生,农村平均10个左右,甚至只有3、5个,像带研究生一般,有一所乡村初中100多个学生,有40多位老师。我还到过一所村小,7个学生,却有4位老师。你能说乡村缺教师吗?数量不缺,但结构不合理,年轻优秀老师招聘进了城,剩下的老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音、体、美学科教师稀缺。据说,有一个学校还请了5位体育和音乐代课老师。

农村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城区学校每年都从农村招聘优质师资,一茬一茬像割韭菜一般。虽然农村也有师范生分配,可是农村毕竟留不住他们。几年后,他们的业务一成熟,就参加招考大军,迟早要离开乡村。

教育局为提高乡村教师质量,采取了教师支教、交流、送交等措施。支教,是城区教师到乡村支教一至二年,确实能短期缓解乡村学校的教师荒,可一二年后,他们是哪里来哪里去。交流,是学区内教师异校流动,一般是教师多的向教师少的学校流动,也是一至二年,但又有几个校长舍得把好教师流向他校呢?送交下乡,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上一节观摩课,供乡村教师学习。对乡村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但杯水车薪,非长久之计。

二、缺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

有人讲,乡村学校办学设施比不上城里,影响了乡村教育的质量,这是不对的。近几年来,通过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政府免费添置了足够的教学设施,新建了教室,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有的比城里好,生均面积、生均图书、计算机生机比都远高于城里。问题是,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学科不能正常开设,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满利用。我们曾一所学校发现,学校的钢琴生了锈,计算机堆在那儿没有进机房,科学实验器材还没开箱。

国家课程都无法保证正常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基本没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一,上课、做作业,循环往复。没有正常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在特长培养与个性发展方面是一块空白。

三、乡村教育缺乏最多的是家庭教育的配合与补充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占60%以上,有的高达90%,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他们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只能照顾孩子吃饭穿衣,无法过问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直接丢在邻居或者亲戚家。这些孩子每天很早就到路边等校车,晚上再由校车送回家。他们没有机会参加各类俱乐部活动,没有人辅导他们功课,也没有丰富的课外书可读。最难熬的是,孩子们想念父母,有时,要等到清明、春节,才能与父母团聚。

乡村教育缺乏优秀的教师、丰富的课程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希望更多的人能关心和支持乡村教育,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能同样享受良好的教育。


万水千山行路人


大家好,我是大雪儿,我来自农村小学乃至高中都是在农村。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小在农村长大,我们接受的东西,学到的东西,启蒙的东西,就是从农村教育里面得到的,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农村教育又改变了什么,农村孩子拼命的努力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1.教育资源缺失

教育资源涉及的东西很多,老师,校舍,基础设施,等等,都是教育资源,但是农村各地发展部平衡,这些资源也就分布不均衡,就造成了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就拿我们小时候来说吧,一个老师身兼多职,我们也觉得这个老师很厉害,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还都是一个人教,当然有时候还教多个年级,其实是老师不够,老师不够也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村里面的小学,小学这样的情况比较严重。

2基础设施

也就是教育设施,书桌,教室,宿舍,食堂,课外活动场所,等等也都是农村比较缺少的,教室能基本满足,但是农村寄宿的学生可以说是占了大多数,但是宿舍就可能不够,有时候几十个孩子住在一起,非常的拥挤,当然更没有课外活动场所,除了读书放学吃饭,孩子们也没有其他活动。就像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等到高中才接触到电脑,去到城市,不知道电脑怎么开关机,而城市里面的孩子,却从小就接触了,而差距也就来了,城市的孩子多才多艺,农村孩子,除了读书啥也不会。

3.结构单一

农村基本的义务教育就是教学大纲来进行,并没有其他课外的活动或者扩展,当然单一的另一个方便,就是除了学校教会你东西外,家庭,父母是无法教会你什么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农民,对于教育想重视,但是却无能为力,如今不再为学费发愁的时候,而对孩子的教育也无能为了,有时候父母都出去打工,孩子读书还需要承担生活和精神上的重担。

农村孩子读书,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方面的发展,就是学习考试,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而很多孩子,等到高中,来到城市,看见这么多的新鲜玩意,突然对这些有兴趣了,但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了,还是只能埋头读书,考成绩来弥补不足,今后进入到社会,也会因为性格和很多方面能力的不足,也会寸步难行。



大雪儿35


教育资源缺失

教育资源涉及的东西很多,老师,校舍,基础设施,等等,都是教育资源,但是农村各地发展部平衡,这些资源也就分布不均衡,就造成了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就拿我们小时候来说吧,一个老师身兼多职,我们也觉得这个老师很厉害,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还都是一个人教,当然有时候还教多个年级,其实是老师不够,老师不够也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村里面的小学,小学这样的情况比较严重。

还记得我们读书的那时候,村里的学校,老师跑了又来,来了又走了,最终还存在很长时间没有老师,唯独一个老师还是村里面的人去兼任,所有说条件相当辛苦,几十个孩子,三个年级,都是一个老师来教,那时候也根本谈不上读书,这只是曾经农村学校的一个缩影,如今可能改变了很多,把学生集中起来,多招些老师来,这样可以缓解一些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基础设施,也就是教育设施,书桌,教室,宿舍,食堂,课外活动场所,等等也都是农村比较缺少的,教室能基本满足,但是农村寄宿的学生可以说是占了大多数,但是宿舍就可能不够,有时候几十个孩子住在一起,非常的拥挤.

当然更没有课外活动场所,除了读书放学吃饭,孩子们也没有其他活动。就像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等到高中才接触到电脑,去到城市,不知道电脑怎么开关机,而城市里面的孩子,却从小就接触了,而差距也就来了,城市的孩子多才多艺,农村孩子,除了读书啥也不会。

结构单一

农村基本的义务教育就是教学大纲来进行,并没有其他课外的活动或者扩展,当然单一的另一个方便,就是除了学校教会你东西外,家庭,父母是无法教会你什么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农民,对于教育想重视,但是却无能为力,如今不再为学费发愁的时候,而对孩子的教育也无能为了,有时候父母都出去打工,孩子读书还需要承担生活和精神上的重担。

农村孩子读书,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方面的发展,就是学习考试,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而很多孩子,等到高中,来到城市,看见这么多的新鲜玩意,突然对这些有兴趣了,但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了,还是只能埋头读书,考成绩来弥补不足,今后进入到社会,也会因为性格和很多方面能力的不足,也会寸步难行。


胖丁A小伙


首先明确下观点,乡村学校现在最缺学生,二缺老师。

本人在乡村学校工作20多年,觉得在这里有必要纠正一下大家对乡村学校印象。就现在,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乡村教师,基本都是衣着褴褛的老教师,破旧的桌凳。十年前可以说这种情况是实情,但现在真的不是这样了,乡村学校,尤其是硬件,随着这些年国家教育均衡及扶贫活动的深入推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乡村学校,缺的不是硬件是人气,学生流失严重,很多非常好的校园都荒废了,成了村里仓库甚至无人看管的荒原园,一片破败。



这些年,农村教学点一个接一个的消失。没办法,学生都走了,学当然办不下去了。农村家长稍微有点力气的,都外出打工去了,以前,是夫妻双方留一个在家里照顾孩子;现在是条件可以带孩子到打工地上学;次之送孩子到本地私立学校学习,吃住全包,不用操心;再次之有由家里爷爷奶奶带着在农村;最次之父母一走了之,十几岁孩子带着几岁弟弟妹妹在家上学,无人看管。




本地县市公立和私立学校,每年期末考试后都要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一次掐尖,成绩好的可以免试进入县市重点中学,私立学校更狠,直接买优生,一年免食宿费用,确保名次给现金若干,解决家长一人工作,不信你不来。如此几年下来,哪所农村中小学也经不起如此吸血,都逐渐弱化消失。




农村教师实行特岗教师制度以来,的确为农村教育输入了新鲜血液。但随着这些年农村学生不断往城市集中,市区学校日趋拥挤,新学校不断建设。城区的教师选调制度和招教制度也在一年一年的把农村优秀教师掐尖。

双重挤压下的农村学校,现在是实实在在的城区学校培训基地。


心若浮尘43


作为一名乡村初中数学教师,对于这个问答我结合我所任教地区实际,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方面结合来进行分析

其实近年来随着特岗教师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招收!好多师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都进入农村学校任教,所以师资力量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也是一腔热情,呕心沥血,力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也来实现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成就感。可是多年来乡村的基础教育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究其原因,首先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 ,所以老师不敢讲的太深,怕他们消化不了。如果不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老师只能是唱独角戏,最终学生一无所获,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彻底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只能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顺应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简单到复杂,迈着小步子一步步推进。这样,教师很少有时间讲一些拔高的题目,

导致农村地区的学优生如凤毛麟角;并且由于教师不再刻意钻研复杂题而导致自身的能力也有所削弱!其次农村地区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乡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他们往往抱着任其自然的态度,孩子学得好,他们自然是很高兴;孩子不好好学,他们也不十分在乎。只要孩子在校能够健健康康,不闯祸,他们便已经心安理得,至于能不能考上高中便看孩子们的造化了!出于对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考虑,所以老师们不会要求家长晚上辅导孩子写作业,只是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写完作业并签字。可是就连教师这么简单的要求很多家长都做不到。比较负责的老师会将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告知家长,家长也是无动于衷,或是说自己也无能为力,但是很多教师仍是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有时间就进行个别辅导,当然也有一方面的因素是学生成绩好,教师评职称也会更容易一些!这也是一种互利共赢吧!总之我觉得乡村教育最缺乏的便是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家庭教育跟得上,也就不怕乡村教育跟不上!


白鸽147441044


1.师资质量堪忧。

农村教育的短板,不是看房子有多破,好的教育不是大楼林立,关键是看人。房子破点,不怕,只要安全,别伤着孩子就行。关键是人,啥人?自然是教师。农村教育最大的短板是师资力量问题。要么是年纪偏大的老教师,要么是无教师资质的小年轻代课教师,要么是教师学历水平低下,要么是音体美英等学科老师缺乏,等等,很多学校,以上诸问题都存在。

特别是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很突出。我曾经和一个农村小学校长交流,他说自己在学校里最年轻,而他已经45了,多数教师都是50岁以上。这部分教师,多是还没退休的民办教师,他们在农村教育田地里耕耘一生,继续守望着这片田野,做最后的守望者。

2.教学设施陈旧。

这些年,教育设施配备向均衡发展。但到外地参观,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一些学校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一边是城市学校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一边是飘摇中的农村偏远小学校,两者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恍若两个世界。极个别农村小学,七八间茅草屋,十几个老弱人。进入图书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发黄的书籍依然存在。打开仪器室,几个破地球仪,几个破三角尺,几张发黄的挂图,墙角还堆着一些缺胳膊断腿的废旧仪器。大约城里学校扫到垃圾池里的仪器也比那些强不少。

3.财力捉襟见肘。

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的那种,孩子少,经费少,外来资助少,学校开门,水电费,修缮费,办公材料费,座椅板凳费,等等,三十六下里花钱,学校财力捉襟见肘,很多难以为继。不得不向上级求助。房舍安全是大事,水泥檩条需要更换,杨木檩条需要更换,仪器室的必备仪器,等等,都是大型支出,没办法,只好打报告,一层一层求援。

4.生源悄悄溜走。

城里学校门敞开,农村孩子进城来。私立学校如春笋,深挖孩子不停息。农村孩子,为了好学校,进城了。跟着打工的父母,进城了。有钱的农村人在城里买房子了,孩子也进城了。最后留守的老民办教师,领着一群留守的农村孩子,在农村破旧的校舍里,唱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歌曲,在贫瘠的农村大地上,做着走出大山、跳出农门的教育梦。祝福他们!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捷径。

希望我的答案会给您一些收获


鹏飛爱音乐


首先缺的是优秀的老师。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秀的人都留在了城市。

或许城市对他们来说,能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有更加宽广的舞台彰显自己的才华。也或许是农村的生活条件太艰苦。

所以,即便是走出乡村的农村青年,都不愿回自己的家乡。

对乡村教育来说,最缺的是优秀的老师。

而优秀的老师,对乡村教育至关重要,不仅仅是他们的学识水平,更在于优秀的人身上所具有的魅力。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几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过当老师的冲动,这种冲动就是来自于老师的魅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学生时代的我们都把做老师当做自己的第一梦想。

其次,缺必要的基础设施。

很多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比起来城乡差距巨大,大部分农村小学现代教育的多媒体设备缺乏个不完善。老师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完成教学工作,而学生的学法也是“听、读、写、背、考”简单的五阶段。教的枯燥无味,学的也没有乐趣。

再次,缺家庭教育的配合。

乡村孩子家长大多都外出务工,家里就是留守儿童+留守爷奶。很难给予孩子必要的陪伴,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孩子身心健康得不到有效的关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9亿农民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孩子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少年强则国家强。

国家应该出台有力的政策,鼓励优秀教师轮换式去乡村学校任教。让乡村孩子看到优秀的人,让看的见、摸得着的优秀的人成为他们未来想成为的样子。

国家、地方、乡村+社会应该联手改善乡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已经5G时代的今天,别让乡村还停留在教育信息化的1.0,甚至于有些村庄的原始时代。

我们很多人都来自乡村,现在进了城,不能忘了过去。

欢迎留言评论,让我们共同为乡村教育建言献策!





物理中考帅老师


1.师资质量堪忧。

农村教育的短板,不是看房子有多破,好的教育不是大楼林立,关键是看人。房子破点,不怕,只要安全,别伤着孩子就行。关键是人,啥人?自然是教师。农村教育最大的短板是师资力量问题。要么是年纪偏大的老教师,要么是无教师资质的小年轻代课教师,要么是教师学历水平低下,要么是音体美英等学科老师缺乏,等等,很多学校,以上诸问题都存在。

特别是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很突出。我曾经和一个农村小学校长交流,他说自己在学校里最年轻,而他已经45了,多数教师都是50岁以上。这部分教师,多是还没退休的民办教师,他们在农村教育田地里耕耘一生,继续守望着这片田野,做最后的守望者。

2.教学设施陈旧。

这些年,教育设施配备向均衡发展。但到外地参观,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一些学校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一边是城市学校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一边是飘摇中的农村偏远小学校,两者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恍若两个世界。极个别农村小学,七八间茅草屋,十几个老弱人。进入图书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发黄的书籍依然存在。打开仪器室,几个破地球仪,几个破三角尺,几张发黄的挂图,墙角还堆着一些缺胳膊断腿的废旧仪器。大约城里学校扫到垃圾池里的仪器也比那些强不少。

3.财力捉襟见肘。

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的那种,孩子少,经费少,外来资助少,学校开门,水电费,修缮费,办公材料费,座椅板凳费,等等,三十六下里花钱,学校财力捉襟见肘,很多难以为继。不得不向上级求助。房舍安全是大事,水泥檩条需要更换,杨木檩条需要更换,仪器室的必备仪器,等等,都是大型支出,没办法,只好打报告,一层一层求援。

4.生源悄悄溜走。

城里学校门敞开,农村孩子进城来。私立学校如春笋,深挖孩子不停息。农村孩子,为了好学校,进城了。跟着打工的父母,进城了。有钱的农村人在城里买房子了,孩子也进城了。最后留守的老民办教师,领着一群留守的农村孩子,在农村破旧的校舍里,唱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歌曲,在贫瘠的农村大地上,做着走出大山、跳出农门的教育梦。祝福他们!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捷径。


建戈说教育


1.师资质量堪忧。

农村教育的短板,不是看房子有多破,好的教育不是大楼林立,关键是看人。房子破点,不怕,只要安全,别伤着孩子就行。关键是人,啥人?自然是教师。农村教育最大的短板是师资力量问题。要么是年纪偏大的老教师,要么是无教师资质的小年轻代课教师,要么是教师学历水平低下,要么是音体美英等学科老师缺乏,等等,很多学校,以上诸问题都存在。

特别是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很突出。我曾经和一个农村小学校长交流,他说自己在学校里最年轻,而他已经45了,多数教师都是50岁以上。这部分教师,多是还没退休的民办教师,他们在农村教育田地里耕耘一生,继续守望着这片田野,做最后的守望者。

2.教学设施陈旧。

这些年,教育设施配备向均衡发展。但到外地参观,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一些学校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一边是城市学校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一边是飘摇中的农村偏远小学校,两者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恍若两个世界。极个别农村小学,七八间茅草屋,十几个老弱人。进入图书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发黄的书籍依然存在。打开仪器室,几个破地球仪,几个破三角尺,几张发黄的挂图,墙角还堆着一些缺胳膊断腿的废旧仪器。大约城里学校扫到垃圾池里的仪器也比那些强不少。

3.财力捉襟见肘。

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的那种,孩子少,经费少,外来资助少,学校开门,水电费,修缮费,办公材料费,座椅板凳费,等等,三十六下里花钱,学校财力捉襟见肘,很多难以为继。不得不向上级求助。房舍安全是大事,水泥檩条需要更换,杨木檩条需要更换,仪器室的必备仪器,等等,都是大型支出,没办法,只好打报告,一层一层求援。

4.生源悄悄溜走。

城里学校门敞开,农村孩子进城来。私立学校如春笋,深挖孩子不停息。农村孩子,为了好学校,进城了。跟着打工的父母,进城了。有钱的农村人在城里买房子了,孩子也进城了。最后留守的老民办教师,领着一群留守的农村孩子,在农村破旧的校舍里,唱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歌曲,在贫瘠的农村大地上,做着走出大山、跳出农门的教育梦。祝福他们!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捷径。祝福“冰花男孩”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