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罪犯,為何都要流放到“寧古塔”?

清宮劇裡,經常會看到罪犯流放寧古塔的場景。九五之尊的皇帝,動怒時常常會說出這樣一句經典臺詞:“將某某某發配到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

那麼,寧古塔究竟是個什麼地方?為何清朝的罪犯,都是要流放到那裡呢?

先說流放。流放是古人對犯罪之人懲處的安身之所。罪惡稍輕、或者皇帝赦免死罪之後,大多會選擇流放。流放最早起源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在以後的每朝每代皆有繼承和延續。宋明時期,對犯人懲處的流放更加頻繁。除清朝外,當時大多是流放到南方等地。


清朝罪犯,為何都要流放到“寧古塔”?

清朝,為何要將罪犯流放到寧古塔

古代犯人犯錯被流放,皇帝肯定選的都是苦寒之地。宋明時期,大多會發配流放到廣州、廣西一帶。那時候廣州不像如今這般繁華,而是不毛之地,瘴氣嚴重,極不利於人類生存。

那麼寧古塔,肯定也不是什麼好地方。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清朝時期屬於邊遠、邊關地區,環境惡劣,氣候異常,寸草不生,五穀不長。

寧古塔,對於嬌生慣養的朝中大臣和紈絝子弟來說,極難適應。所以在當時有知道被流放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的人來說,很多人寧可選擇自殺,也不會去那鬼地方。


清朝罪犯,為何都要流放到“寧古塔”?

寧古塔,從名字上看像是一所塔廟。其實不然,是一個城市名而已。之所以叫“寧古塔”,是因為相傳,清皇族的遠祖兄弟有6個,都曾居住於此。且滿語將遠祖兄弟謂為“寧古”,個數的個為塔,所以有了“寧古塔”的說法。

清朝皇帝將罪犯流放到寧古塔,而不選擇別的地方,其實有三層含義:

其一,寧古塔是邊關苦難之地,犯人到了那裡更容易自思、自悔,利於改造;

其二,寧古塔可以說是皇族的老家,犯人到此也會為老家“增磚添瓦”,常人不願去的地方,讓犯人們流放於此,可謂一舉兩得;

其三,即使有的犯人有圖謀不軌的行為,也會被老家人發現並告知朝廷,起到監視的作用。不過這種情況極小。但凡能到此地的人,大多官員都被削去了職位。


清朝罪犯,為何都要流放到“寧古塔”?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為何

清順治十年(1653)設置寧古塔,正值明清易代之際,大批受到朝廷刑罰的官員將領都被髮配到寧古塔,特別是順治至乾隆年間,成千上萬的人被流放到東北。

根據《中國通史》、《清史稿》等史書記載,發遣到寧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還有朝廷大臣。順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給事官彭長庚,一等子爵許爾安因上疏稱頌睿親王多爾袞,並要求為多爾袞平反昭雪,並恢復爵號。皇上將此事交給大臣們密議,密議結果,判處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於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寧古塔。


清朝罪犯,為何都要流放到“寧古塔”?

古代朝廷官員大多是有才華、學識之人。很多人被流放此地後其實並不甘寂寞,在習慣了寧古塔的環境後,很多有識之士開始改造此處環境,為寧古塔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其實這也是皇帝們所想看到的。所以,與皇上而言,是高明之舉。

一、發展農業

清朝犯人被流放到寧古塔後,他們首先摒棄了東北原始的耕作方式,把內地的先進的耕種技術帶到了這裡,使糧食產量得以極大的提高,糧食品種也由原來的四、五種增加至十餘種。

同時在土地開發上也有顯著成效,據不完全統計,至雍正初,寧古塔將軍所轄可耕種的土地也達到了原來的十倍。明末兵部尚書張縉彥,更被當地人尊為“域外群尊五穀神”


清朝罪犯,為何都要流放到“寧古塔”?

二、開展貿易

起初,寧古塔的商鋪很少,基本上沒有貿易。流放犯人楊越到此後,看到此處豐沃的自然資源,開設了皮毛人參互市貿易場所。僅一年時間,寧古塔就開設了30多家貿易貨棧,人參、蘑菇、毛皮等都得到了交換、出賣,並很快吸引了盛京、吉林烏拉等地的客商。

史料《寧古塔紀略》中,對當時的貿易有著這樣的描述,“貨物客商絡繹不絕,居然有華夏風景”。可以說,寧古塔的商業貿易是從流人開始的。

三、升級醫療

雍正年間,呂留良因文字獄慘遭屠戮,其族人12戶111口人被髮配寧古塔,呂留良的孫子呂懿,也在發配之列,他擅長醫術。當時寧古塔土著滿人崇信薩滿教,有病多采用一些土辦法,呂懿去後,開始在本地行醫,用精湛的醫術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清朝罪犯,為何都要流放到“寧古塔”?

四、文化振興

據記載,吳兆騫被髮配寧古塔後,離開北京時他用牛車帶了上萬卷書。與他一起的流放者楊越,也是文化人。他兩到此後,開設了“讀書草堂”,對當地人進行文化教育。

因江南科場案而流放三年寧古塔的方拱乾寫了近千首詩,幾乎每日都要寫一首詩。不僅有他一路走來的所見所聞,在謫居地的許多小事也被收入詩中,編成《何陋居集》,這是寧古塔最早的詩歌集。也是後人研究寧古塔的有力證據。

流放者吳兆騫在寧古塔謫居二十多年,不僅留下了很多詩作,謳歌了戍邊將士們的塞外絕唱,更寫有山川之美的《長白山賦》,書信集《歸來草堂尺牘》,對後世文學大有影響。


清朝罪犯,為何都要流放到“寧古塔”?


明末尚書張縉彥在遊歷了寧古塔新舊兩域周圍的山川、村落、河流後,為之重新命名,甚至還為那些沒有名字的河流大山起了名字,一起收錄在他的《寧古塔山水記》中。

今天《寧古塔山水記》已經成為了解寧古塔山水必讀的著作之一。它內涵博大,包含寬廣,而且文詞優美,筆法簡練,是寧古塔乃至黑龍江最早的山水遊記和散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