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節日中的宗教文化

壯族民間節日和壯族民間宗教信仰有密切的關係。有的民間宗教祭祀活動或民間宗教節日甚至演變為民間傳統節日。


  壯族信仰土地神,認為掘土耕種會觸怒土地神,所以,其先民每次動土時,都要舉行祭土地神的儀式,後來相演成習,演變為土地公節。時間多為夏曆二月初二,其內容各地不盡相同。廣西上思縣那蕩一帶,家家戶戶拿糯米餈粑到土地廟前祭祀土地神,同時觀測天象,如是晴天,視為吉利,當年便會風調雨順;如為陰雨天,視為不祥,將有災禍。廣西大新一帶,由各村群眾捐錢殺豬請道公到土地廟前唸經,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廣西憑祥一帶,農家殺雞殺鴨祭神,以紙錢沾禽血插於田中。廣西武鳴一帶,農家攜供品到田頭祭土地神,以報“土德”。廣西上思一帶的壯族過去崇拜雷神,認為是雷神帶來的雨水,大地五穀才能豐收。所以,秋收後都要祭祀雷神,世代傳襲,演變成為送雷公節。每年夏曆九月初九,各家各戶煮糯米飯,拿到村頭地邊,燒香供祭雷神,謝其恩賜雨水,然後送其迴天庭。廣西南部壯族,過去在春耕前都要清道公到田邊趕鬼後才開始耙田、插秧,後來相沿成習,成為一年一度的開耙節。時間多為夏曆四月初四或四月初八。壯族信仰花婆神,據說花婆專管人類生育,又是嬰兒的保護神,凡婚後不育或家有嬰孩的家庭,均於家中設壇祭花婆神,並由此而演變為花婆節(亦稱花王節)。時間多在夏曆二月,具體時間各地不太一樣,或為初二,或為十九,或為二十九。屆時村中已婚婦女彙集在一起,殺雞供奉花婆神,祈求花婆神饋贈兒女,保佑嬰孩健康成長;志趣相投者,互相結拜為姐妹。

  一些壯族民間傳統節日則直接從民間宗教祭祀活動或宗教節日演變而來。壯族青蛙節主要來源於青蛙崇拜。古代桂西壯族信仰雷神,認為青蛙是雷神的使者,或認為是雷神的兒子,每年正月都要舉行“請青蛙”、“唱青蛙”、“孝青蛙”、“祭青蛙”、“葬青蛙”等祭祀活動,後來才逐漸演變為青蛙節。壯族的莫一大王節則來源於對莫一大王的崇拜。據說古時莫一大王拯救壯民有功,保佑村民五穀豐登,被壯民設廟祭祀,成為壯族氏族部落神,並從定時祭祀而演變為傳統節日。每年夏曆六月初二,桂西北一帶的壯族家家宰雞殺鴨,焚香敬酒致祭。有一年一小祭,三年一中祭,六年一大祭之分。小祭為家祭,各家於家中獻祭即可。中祭和大祭均為廟祭,其中尤以大祭最為隆重。屆時各村按戶或人數集資,殺豬宰牛,備雞、鴨數十上百,每家派一人聚集於廟前,請師公唸經,祭祀莫一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