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型人格的孩子真的完美吗?世界本不完美,所以孩子你不必无缺

安然是一名公司的高管,身为处女座的她对于工作较真负责,追求完美。当然这样的特点也不仅仅停留在工作上,还蔓延在生活得各个细节之中。

安然家的小宝贝今年刚上一年级,在学校里表现得不错,老师还多次向安然夸奖孩子听课认真,学习态度好。对此安然欣然应之。

完美型人格的孩子真的完美吗?世界本不完美,所以孩子你不必无缺


不过,渐渐地安然发现孩子的状态有些“特别”,虽然才上一年级,但是孩子每天的作业都要写到很晚,有的时候甚至会一边哭一边写。

安然一开始觉得是孩子的作业多,甚至想到要为此和老师沟通一下。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安然发现孩子的作业量并不大,孩子之所以写得很晚是因为孩子太追求“完美”。

生字写得不好看,孩子就用橡皮擦掉重写,反复几次孩子心气急躁起来,原本想好好写的初心,在反复修改中变成了变向的“拖延”。就连做计算题,孩子都会因为写得数字不够好看而纠结。安然觉得孩子的举动很难理解,于是试着和孩子沟通。

孩子很难过地说“妈妈,为什么我总是做得不够好,我想做得完美一点!”

这样的话从一个7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安然有些难以置信,但是她还是耐心地安抚孩子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看你写的字已经很工整了,别再去纠结数字的美观,你的计算结果是完全正确的,你做得很不错!”

孩子却有些遗憾地说“妈妈,可是我想做得完美一点,就像你一样!”孩子的话让安然陷入了沉思,作为成年人的自己确实也常被“追求完美”的特质所困扰。事实上,完美型人格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就像孩子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细枝末节上,最终只得和想象中的距离越拉越大。

△什么是完美型人格?完美型人格有哪些优点?

完美型人格的孩子真的完美吗?世界本不完美,所以孩子你不必无缺


戴维·丹尼尔斯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九型人格”的理论,在理论中,戴维·丹尼尔斯提到了“完美型人格”,并且将其定位为1号人格。

属于这种人格特点类型的孩子会表现出非常高度的自觉性,对于提出的要求会倾向于循规蹈矩地去完成。并且对于周围环境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行动力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看起来,这种类型的孩子即便生活在较少的干预的环境中,孩子也会依靠自觉去完成。父母会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中,自律意识的实现更为顺利。

从教育引导的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孩子会让父母教育督促少一点,教育进行得更加轻松一些。

△完美型人格的孩子并非真的完美

1.完美让孩子陷入“较真儿”的死胡同里

孩子被一些细节所捆绑,在努力完善细节的时候失去了对于更为重要的整体的关注。

虽然孩子渴望做到最好,但是因为精力分散到相对不重要的事情上,这使得孩子距离最终完美目标越来越远。过分较真的追求完美,反而拖了孩子的后腿。

2.完美使得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旋涡

孩子渴望完美却不得时,孩子很可能会产生自我能力上的自我怀疑。孩子越是想要做好,就越容易进入急功近利的误区。

孩子设定的完美目标太难实现,孩子对于自我认知也随之出现了偏差,甚至在承受巨大压力后发生全面崩溃。

3.完美让孩子变得拖延

完美型人格的孩子真的完美吗?世界本不完美,所以孩子你不必无缺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歧义的表达,但是事实上,这样的讽刺结局正在完美型人格的孩子身上上演。

孩子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反复的修正,不管是出于逃避最终结果的心理还是对自我的不满意,最后孩子呈现的效果是拖延、敷衍、草草了事。

过分追求完美的孩子常常被自责、失落、沮丧等等这些负面的情绪所裹挟,而此时,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则是很有必要的,听之任之只会让孩子在完美的道路上越来越偏离。

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本就不够完美,所以作为孩子的你自然不必无缺。

△面对完美型人格的孩子,父母要怎么进行干预?

1.不做完美型家长,只做足够好父母

完美型人格的孩子真的完美吗?世界本不完美,所以孩子你不必无缺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对于孩子过于严格或者本身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这对于孩子来说势必会产生影响。

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说过:

不要希望成为“完美”的父母,因为一旦情况偏离了完美,父母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恼火、负疚等情绪,这样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让孩子误以为只有做到最好才会得到表扬,才是值得肯定的成功。

温尼科特认为,足够好的妈妈才是一种最恰当的形象。做一个足够好的父母,不仅可以让自己放轻松,也同样可以让孩子不必被完美所累。

2.告诉孩子,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对于最终结局的耿耿于怀,让孩子的成长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孩子无法享受努力的过程,只看中最终结果的“功利”让孩子很难获得愉悦的体验。

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努力付出的过程同样值得认可。即便结果不符合设想,但是你所付出的努力是不能够被磨灭的。

3.提醒孩子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完美型人格的孩子真的完美吗?世界本不完美,所以孩子你不必无缺


当孩子被完美的牛角尖死死堵住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意识到完美有很多种,甚至有些缺憾才是真正的完美,孩子所经历的都是成长。

当孩子表现出完美型人格时,父母先别忙着给孩子贴上“较真儿”的标签,肯定孩子行动力强、有自律意识的一面,同时帮助孩子丰富完美的更多层意义。

总之,父母教育是容不得半点松懈的,即便面对的是完美型人格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