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在接受教育訪談中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

孩子6歲前,家長要學會說“不”。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管孩子,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孩子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呢?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想過這個問題。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缺乏自覺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永遠不要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

什麼樣的孩子最省心?必然是自覺的孩子。不需要父母過多的提醒,懶床吃飯不用跟在後面催,玩手機玩電腦不用想方設法地堵,作業學習也不用天天盯......

自覺的孩子,往往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但是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自覺性,成為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情。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一:別指望孩子天生自覺

很多父母看到懶散的孩子,總忍不住罵:“別人家的孩子多懂事,你就不能自覺一點嗎?!”

很可惜,不能。惰性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看到別人家孩子非常自覺,不用父母怎麼操心,不用羨慕,那一定是家庭環境、父母教育的綜合結果。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一個自覺的孩子,是離不開父母管教和監督的。

藝人伊能靜曾經寫過一封信給自己的孩子,她在信中透露,兒子小時候愛上畫畫,繪畫表達情感超過語言,很有天賦。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次比賽前,兒子對她說畫畫太累,想在家裡玩不想再畫了。

伊能靜嚴厲地告訴兒子:“你就不要畫畫,每個禮拜看電視。這個人生是你的,你負全責。神給每個人一樣的天賦,有人願意付出百分之百還心存感激,有人只願意努力百分之二十還喊累,收回這個天賦的人從來不是神,而是你自己。”

兒子好像聽懂了,第二天,他給了媽媽遞了張紙條:神給了你種子,但開花要靠你自己。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不用奢望幾歲的孩子會變得自律,電視、手機、玩遊戲、零食、偷懶......大人都很難抵擋住的誘惑,更何況孩子。6歲前的孩子,約束他們的行為,往往靠得是父母的“他律”,需要父母守好自己的底線,給孩子訂一些規則。

成長也需要孩子付出一些代價,沒有規矩,孩子無法真正的自律。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二:靠父母的約束還不夠

要喚醒孩子的內驅力父母的管教可以規範孩子的行為,但不長久。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讀大二,上學期掛了兩門科。在上大學之前,學校看得嚴,父母盯著緊,學習成績一直處於中上游。到了大學,一切都變了,父母不在身邊,老師也不像高中老師每天朝九晚五地監督,學習多靠他自覺。於是剛上大學的孩子就像脫了韁的野馬,平時不看書,專業課能逃則逃,到了期末就開始去圖書館做筆記、搶座位背書,成績出來才悔不當初。這種現象還不在少數。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大多數父母,只能管得了孩子的學習一時,卻不能一直在旁邊督促,而當監督成為了習慣,一旦放鬆管教,懈怠就會反彈。其實,最好的學習狀態不是靠父母逼出來的,而是靠孩子的內心動力。

《小王子》中有一句話:“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蒐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做那,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

當孩子真正意識到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是責任,或者是興趣,學習成為孩子願意做的事,他才能真正地自覺起來。自覺和不自覺往往就差在內驅力上。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什麼是內驅力?“內驅力”是孩子的內心動力,不需要誘惑、哄騙或者獎勵,孩子就能主動並持續性地學習。

培養一個自覺的孩子,監督是其次,最關鍵在於激發他的內驅力。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談談學習的理想和目標、多給孩子信任和鼓勵,幫助孩子收穫成就感、同時給自主做事情和做選擇的機會。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三:父母的有效幫助,才是孩子優秀的關鍵

網上有句話流行的話:“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榜樣。”話說得不好聽,但也不無道理。

在培養孩子自覺性的路上,父母的榜樣也很重要,如果父母在很多事情上不能做好榜樣,雙重標準也很難教育好孩子。

1、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父母首先要有良好的習慣,同時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以榜樣的力量促成好習慣。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2、多陪孩子

閱讀能拓寬一個的思維與思路,運動能鍛鍊一個的身體素質。

從小,父母就應該為自己的孩子做兩項活動,一是多陪他閱讀,通過多讀些中華文明小故事或者養成良好習慣的繪本,慢慢給他講做人的道理,讓他們自己慢慢體會什麼習慣是好的,什麼不是好的,自發養成好習慣。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我家貝塔小時候就看了不少的繪本,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10冊不過是4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教育問題上,別指望孩子能自覺!有遠見的父母,都會下“狠心”

6歲前是孩子形成一個人格的過程,以後就已經決定了他的成敗,0-6歲就是一個人生的縮影,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都濃縮在六歲之內。

點擊下面圖片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