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時代的不同“審美”——聊聊老莊的“道”和柏拉圖的“理念”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存在一個無比璀璨但又與現今相距甚遠的時代,即

“軸心時代”。這個時代的說法源自於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所指的是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這個群星閃耀的時代在世界各地出現了許多人類文化的突破,是古代中西方文明發展的一個關鍵時刻,對於後世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

軸心時代的不同“審美”——聊聊老莊的“道”和柏拉圖的“理念”

軸心時代的中國正是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其他國度亦是“百花齊放”,古希臘、古印度等文明發展蒸蒸日上。佛教、猶太教以及中國的道儒兩家的思想雛形皆是形成於軸心時代,雖然不同水土不同人,但是哲學思想在發展的道路上除卻不同,亦會出現共性之處。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老莊哲學與古希臘的柏拉圖,便是相隔萬水千山,然彼此卻展示了人類思維的相似性。

一、軸心時代的“審美”

1、“道”之於老莊

老莊即老子與莊子,老子是道家思想之源,莊子亦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二者的思想便被尊為“老莊哲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這一概念可以說是貫穿了老莊二人的一生,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哲學思想。老莊的“道”不僅是人類對於宇宙本質的認知,更是對於美的認識。

“道”無法捉摸,卻也無處不在。它是世間萬物的最高本體,人能感知到具體的事物,卻難以直接感知“道”的存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莊哲學中,美是一種表現,審美就是人對於天地萬物感官上的認知。而道是最高實體的存在,它所表現的自是最高形式的美。因而

“道”是萬物之根本,也同樣是“美”的化身。

軸心時代的不同“審美”——聊聊老莊的“道”和柏拉圖的“理念”

道意畫作

2、柏拉圖的“理念”

遙遠的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開端,其中柏拉圖、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在柏拉圖的哲學思想中,“理念”是其基礎,亦是核心所在,也是代表著柏拉圖的美學思想。在他看來,世界的創造是依據“理念”,即世界是“造物主模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創造出來的”。這個“理念”不是現實生活中可以感知到的事物,相反現實靠“理念“的存在才能誕生的。便是萬物與“理念”的關係是“分有”與“模仿”,“理念”是無法用尋常方式便可感知的。

而柏拉圖對於美的認知自然也是如“理念”般,在他看來,一個事物之所以稱之為“美”,並非是這個事物本身,正如他在《柏拉圖文藝對話集》中所道的:“如果有人告訴我,一個東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為它有關的色彩或形式等等,我將置之不理。”“美是理念。個別事物之所以為美,是因為它‘分有’或‘模仿’了美的理念”,先有了“美”,事物“分有”了美的型相才稱為“美”。

軸心時代的不同“審美”——聊聊老莊的“道”和柏拉圖的“理念”

二、不同文化下成就出的思想“異同”

1、老莊與柏拉圖二者差異

在老莊哲學與柏拉圖的思想中,美的本體一個是“道”、一個是“理念”。這兩種思想產自於不同的大陸、不同的國度,自然多少也是存在著些許差異的。“道”與“理念”皆是超現實的認知,然對於“道”,《莊子》中是這樣形容的:“芴漠無形,變化無常”、“可以貴,可以賤,可以約,可以散……”即莊子強調的所謂“道”乃無處不在。而柏拉圖則不同,在其認知中,世界是被分為三種的,即理念世界、現實世界與藝術世界。

因而“理念”它與萬物並非同一空間,而是完全超越在現實之外的有形體。

“理念”與“道”,一個“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為泉源”,萬物與它在於“分有”和“模仿”;一個則“可以為天下母”,即萬物生自於道。因而在老莊哲學中的“道”與萬物一般,非靜止,是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就如萬物生長自有其規律,“道”也是有著自身的運動規律,不以人類的意志轉移,“反者道之動”。然“理念”則不同,柏拉圖的“理念”多少牽扯到神學,有神秘主義的色彩。神創造了“理念”,從而“理念”是靜止不變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軸心時代的不同“審美”——聊聊老莊的“道”和柏拉圖的“理念”

此外,在感受“道”與“理念”的方式亦不盡相同。在柏拉圖的認知中,認識美主要是通過迷狂,這是一種從塵世的美延伸至理念世界的美而產生的“欣喜若狂”,就如一個神明的狂熱信徒般的精神狀態。簡而言之,理念世界就如神明的世界,如何去企求神明的憐惜,這便是人們追尋理念的過程,方式自然也是相同的需狂熱的“信仰”。而老莊哲學的“道”則完全不同,老子曾言:“致虛極,守靜篤”,如何去接近“道”,便是需要回歸人類最原始的一個“虛靜”的狀態,“無知、無慾、無為、無事、無我。”摒除一切雜念的心靈狀態與狂熱的精神狀態,兩種方式可謂是截然不同。

軸心時代的不同“審美”——聊聊老莊的“道”和柏拉圖的“理念”

2、“道”與“理念”之“異曲同工”

事實上,人類思維是具有相似性的,老莊哲學與柏拉圖思想便有很好的體現。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道”與“理念”也存在著不同之處,然二者之間的共性亦是存在、不可忽視的。“道”與“理念”乃一動一靜,而老子言:“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是運動的,但它的存在是永不衰竭的,即與尋常易消逝的事物不同,它是永恆存在的;“理念”亦如是,“這種美是永恆的,無始無終”,在柏拉圖的思想中,“理念”的存在不同於現實世界裡的個體那般短暫,而是絕對永恆的存在。

雖然“道”與“理念”二者和萬物的關係並不相同,但有一點在老莊與柏拉圖的思想中卻是一致的,即何為萬物的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老莊對於道的認知,“道者萬物之奧”,道是萬物的本質,萬物皆源自於道、生於道。而“理念”對於柏拉圖來說,就相當於是上帝的位置,有了上帝才有了世界,有了理念,萬物才能依據理念的存在去摹仿產生的。如同藝術是對於現實的摹仿再現,現實是對於理念的摹仿再現。

雖然不同於道與萬物之間的生成和結果的關係,但二者在本質上都為萬物之源。

軸心時代的不同“審美”——聊聊老莊的“道”和柏拉圖的“理念”

3、天各一方、同中有異

思考是會讓人們的認知不侷限於所生存的環境之中,正如老莊與柏拉圖,他們所生存的時代是何等落後愚昧,然他們依然能經過思考,將自己的認知提高到當時前所未有的高度。“道”與“理念”不僅是對於生存的世界的本質認知,更上升到了宇宙層面上的認識。

他們的思想高於現實,但也同時被現實影響。

柏拉圖生活在戰爭年代,當時的雅典政局亦是相當混亂的,老莊同樣處於混亂的春秋戰國時期。混亂年代下的二者的思想,其出發點並不相同。對於“道”而言,最終所回到的思想落腳點是在人間,這是老莊哲學中的所謂“心懷蒼生”。“理念”不同,它本身就是偏神學的思想,最終所到達的是一種神秘主義。而維護統治階層的存在,神學可謂功不可沒,古時便有一個理論為君權神授,因而柏拉圖的“理念”本質上並非意在蒼生,而是貴族階級的統治。

不同的種族,老莊和柏拉圖的思想有同有異。他們思想的政治性皆是存在的,這是上層階級必會接觸到的問題。然而即便都存在政治性,二者的態度天差地別。“道”要更接近於平民,對於人間疾苦的存在要更為重視,《老子》中就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言論;“理念”則是“維護貴族統治的基本政治立場”,神秘主義色彩的“理念”蘊含著維護神權的意義,從而維護貴族的統治,正如他在《理想國》中對詩人的驅逐正是站在貴族視角上的言論不自由。

因而“道”與“理念”其出發點皆是政治意圖,然二者所維護的階層並不相同。

軸心時代的不同“審美”——聊聊老莊的“道”和柏拉圖的“理念”

老子騎牛圖

三、結語

哲學思想是人類對於世界及人生的思考,是人們對於事物的不同認識。柏拉圖與老莊哲學的思想帶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點,同樣也是代表著中西方不同的美學思想。

“道”與“理念”是二者的審美觀點,既有差異性也存在共性,這是人類思維的相似性原則。

軸心時代的“哲學突破”是文明的一大“躍遷”,是文化發展的一大創新。“道”與“理念”,一方是中國傳統文化道家思想的創始與基礎,另一方是西方文化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一動一靜、一虛靜一迷狂,二者又皆為萬物之根本、絕對永恆的存在。即使帶著不同的政治色彩,都對精神文明的建設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使古時的人們對於世界有了更為超前的認識,同樣也影響著後世的思想。


參考文獻:

1、《老子》

2、《莊子》

3、《柏拉圖文藝對話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