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同新協力”樹 見證兩地戰“疫”情

新疆日報

3月23日上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代表與東院醫護人員代表,在“感恩林”種下名為“同新協力”的“感恩樹”,紀念特殊時期兩地醫護人員共克時艱的戰鬥情誼。

當日,來自全國14個省區市21支醫療隊的醫護代表分別同東院醫護人員代表攜手種下“感恩樹”。

1月28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鑑於當時東院救治工作實際需要,雙方人員混編作戰,東院醫務人員發揮熟悉環境、流程和物資等優勢,新疆醫療隊發揮重症、呼吸、感染等專業特長,優勢互補,24個病區同時開放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東院接收的患者大多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有的有基礎病,有的肝腎功能不全,有的合併肺部細菌感染,他們的病情變化快,需要醫護人員24小時守護。

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穆清爽至今記得他們接診的第一例患者——一名懷孕30周的孕婦,1月29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1月31日送進東院產科。“孕婦治療的難點在藥物選擇,既要控制病情,又要最大程度減少對腹中胎兒的影響。”穆清爽說,為此她與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內分泌科醫生袁莉、東院產科主任魏敏帶領的團隊多次會診,選擇了對孕婦副作用最小的抗病毒藥,同時密切觀察孕婦呼吸系統症狀,加強了對孕婦體溫及胎兒胎心的監測。功夫不負有心人,2月11日,患者治癒出院,這讓隊員們戰“疫”的信心倍增。

從診斷、治療到護理、康復、心理干預,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一個個危重症患者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和東院醫護人員的並肩努力,為後續兄弟醫療隊進駐醫院積累了經驗、贏得了時間。後來,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與東院醫護人員共同負責7個重症病區和2個危重症(ICU)單元的救治工作。醫療隊和東院專家在ICU率先開展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治療;積極開展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技術、床旁超聲等診療;積極參與李蘭娟院士團隊開展的人工肝和幹細胞移植治療……通過實施多學科診療,東院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在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和東院醫護人員的團結協作下,共同救治確診患者累計528人,其中重症355人、危重症95人、治癒出院305人。“過去的50多天裡,我們與武漢當地醫療隊、全國各地支援湖北醫療隊攜手並肩共同抗擊疫情,結下了深厚情誼。如今,隨著疫情逐步控制,我們圓滿完成支援任務,即將離別之時,希望用這種方式留下一份特別的記憶與思念。”新疆支援湖北醫療隊總領隊曹玉景說,種在東院的“同新協力”樹代表著新疆人民感恩湖北多年的援疆情誼,也代表著武漢人民感恩新疆醫療隊不畏艱險馳援,全國人民守望相助,感恩之情代代相傳。(晁瑾 蘇璐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