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肺炎“突袭”:惊慌之余,不如把一百平米的生活过的充实有趣

武汉新冠状病毒肺炎已经一个多月了。

从一开始认为不会“人传人”到15名医护人员被发现传染,再到武汉、湖北各市封城,紧接着武汉所有医院口罩等防护物资告急,发热门诊人满为患,空气突然一下子紧张很多。

与此同时实时更新的疫情地图上,整个中国,每天数据都在迅速上升。截至目前已经确诊7830例,数据甚至超过03年令人心颤的非典。

坦白说,作为普通人我们经常担心,特别是担心疫情会不会感染自己,除了戴口罩和足不出户,实时关注新闻以外,甚至有很多时候对武汉归乡人员“敬而远之”。

有太多“武汉人连夜出逃”的信息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微信群、微博热搜等。每天看着大家对武汉人民的怨嗔,对他们过分的“关心”,甚至有人无时无刻不“监视”他们量体温、不断报备。我开始想,是不是这冰冷的病毒,把人类的面具撕了个粉碎,逐渐缺失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理解?

冠状肺炎“突袭”:惊慌之余,不如把一百平米的生活过的充实有趣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位从武汉返乡的大学生的口述:

我家住在湖南,是武汉的一名大学生。之前是1月23日星期四,镇上来了一个女医生上门,前来测我和从武汉回来的舅舅一家的体温,据说是有人看到了鄂A的车牌举报上去了。

查完体温无异常情况后,对方随即登记了我们五个人的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返乡日期、身份证号码以及电话号码。

医生走后,本来我也没有想多,因为是以纸质方式登记的信息,以至于后面微博上突然有很多网友吐槽说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我都没有很在意。

直到1月26日,突然有一个本地的微信号加我,说想认识一下。我注意到他是通过电话号码的方式添加我的,于是我就通过了他的添加邀请,想详细问一下他是从哪里得知我的信息。

他告诉我,是通过一份《武汉返乡人员表格》。我才意识到可能我们的信息被录入到网上,并被某些人泄露了出来。

后来我发了个朋友圈后,发现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样被登记了信息,部分朋友反映信息被泄露了出去,转发到各大群里。如果不是这个人加了我,我都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人恶意泄露了!

而且,自从知道自己的信息在各大群里乱传后,就感觉自己像一个通缉犯,一个瘟神,大家拿着这份名单躲着我们,让我感到十分难过和委屈。即使我们几个自从返乡后就一直规规矩矩自觉隔离没有出门,也在劝阻其他亲戚串门拜年。

疫情发展到今天,人们对“武汉”二字已经是谈虎色变,只要身边出现了一个来自武汉的人,大家都会劝他赶紧隔离,唯恐避之不及。

可是此时深处异乡的武汉人,除了对自身是否染病的焦虑和恐慌,自责与委屈更是无人可诉。他们如同做错事的孩子,就算是和父母大吵一架,强硬地要求父母锁上门再也不进不出,似乎都不能阻止这份或顺理成章放假回家,或自保逃命带来的愧疚!

可是绝大部分的武汉人民也是深陷漩涡的受害者,他们也期待一份关心和理解,我们在惊慌失措下的“苛刻”是不是可以默默转换为对武汉人民的鼓励和帮助,来一起渡过疫情呢?人不是无情花木,在危难面前,有害怕是真,但能包容也是真的。

冠状肺炎“突袭”:惊慌之余,不如把一百平米的生活过的充实有趣

还记得昨天晚上走进超市的时候遇见一个头戴塑料袋的人,因为举止过于奇特,出于礼貌没多看。当他走了以后,店员和我们说:“这个大哥没买到口罩,所以将塑料袋套在头上当口罩用了。”听完这句话憋着想笑,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件事真实的发生在一个四线的小城市中呢?

当危险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谁都可以说自己是坚强的,但是当这个影响力巨大的疫情爆发时,谁又敢说自己勇敢呢?

如今,面对庞大却迅速的信息时代,无论是否残酷、是否为谣言,大多数人在面对它们时只会选择不加分辨全盘吸收,长此以往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自己的身心受到损伤。

有的人自我焦虑、自我恐慌;有的人难辨真假、信谣传谣;还有的人心地善良却抵不住残酷的伤害。

冠状肺炎“突袭”:惊慌之余,不如把一百平米的生活过的充实有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所谓的“替代性创伤”,它是指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多源于人们对现实的共情、同情等,一旦承受不住,则会让自己“受伤”。

其实,在当前日益严峻的疫情面前,我们不仅面对着来自病毒的挑战,还面对着自身心理的考验。

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待在家,你还需要保留一颗同理心,不被“疲劳”所碾压。

如果你觉得自己看不了那么多新闻、处理不了那么多信息,但又不想什么都不做,那么你能做的事其实很简单:

第一,每天给自己预留足够的时间,尝试远离手机;

第二,即便上网浏览,也尽量固定只看几个你信任的信息源,用不着没日没夜去“刷”手机;

第三,无条件相信你的国家,相信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既然疫情发生了,就坦然地接受,信任整个医疗救治的过程。不去执着那些原本被突如其来疫情打乱的计划,迅速放下心中的执念,快速调整回到当下,静下心去做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多陪陪家人,把每天在这一百来平米范围内的生活过的充实且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