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七問”之一:一線醫院網絡直報問題


回答“七問”之一:一線醫院網絡直報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下這個問題涉及的幾個概念:


顯然是指正常接診,直接面對患者的醫院。

可能包含


疫情

疫情要具備三個要素才能成立:

第一、就是有較強傳染性;

第二、具備高致病的疾病,有很大的危害性;

第三、已經感染一定人數,具備了大規模傳染的可能或正在大規模傳染。


網絡直報

這裡的直報應該是指向社會直接報送,

因為向政府和防疫部門傳遞信息叫做“上報”。


概念搞清楚了之後,

那麼我們來想一想,

就以這次新冠肺炎為例,

最早上報疫情到武漢相關部門的是張繼先醫生,

她於2019年12月27日,

上報了4例新冠肺炎病例。

那我們能說張醫生髮現疫情了嗎?

稍微想想都知道,

並不能。

雖然張繼先醫生憑藉自己在抗擊非典的時候

養成的職業敏感

預判到了這種疾病可能有傳染性,

她當時並不能確定,

更關鍵的是

她那個時候無法確定究竟感染了多少人,

是不是已經具備了大規模傳染的可能性。

所以她做的事情是“上報”

將信息彙總到武漢防疫部門。

如果有大量的醫院上報信息到防疫部門,

那麼防疫部門就能馬上通過收到的上報人數、疾病情況

從而判斷是不是有疫情發生。

那麼問題來了,

武漢防疫部門是在多少例病例的時候

採取行動的呢?

我查到的情況是差不多到第18例的時候,

武漢防疫部門啟動了對這個疾病的調查工作。

當然,從事後覆盤來看,

我們有理由相信

上報制度對需上報疾病的規定也許有著模糊地帶,

導致了武漢防疫部門掌握的疾病數據嚴重縮水,

到1月15日,防疫部門也僅僅掌握了41例病例。

這個是我認為這次疫情

相關部門必須重視,反思並拿出修正方案的事情。


最後,我提幾個一個問題大家思考下

問題一:一個一線醫院要積累到多少個病例才能開通網絡直報?

問題二:一線醫院有權威並有足夠覆蓋的直報通道嗎?

問題三:有哪些一線醫院有資格網絡直報?

問題四:如果要網絡直報,哪麼有沒有報告的標準模板?

因為當疫情發生的時候,

我希望我收到的信息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這種疾病有什麼症狀的

二、這種疾病是通過什麼方式傳染的

三、國家對防疫有什麼措施

四、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不被傳染。

而以上這些信息,具體到這次新冠肺炎(一種無先例的病毒)

除了第一條以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