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效果


中国古代“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效果

  中国古代脊柱微调手法是沈国权教授[1]在对传统手法体系进行反复系统研究后,充分吸收国外按脊疗法与矫形内科的手法精髓。该手法将脊柱作为躯体结构的中心,治疗中除了调整产生症状的病变局部,还重视调整人体脊柱的力线[2]。

  颈椎是靠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两部分来维持稳定性的,其中内源性稳定是通过椎体、椎间盘、椎体相连的韧带以及其他附件来维持静力平衡的,外源性稳定是通过进行肌肉调节控制来对动力平衡进行维持[3]。

  脊髓型的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变来引发的对脊髓产生的外在性的压迫或者是由于供血的减少而导致的脊髓功能性障碍,脊柱微调手法能够让患者的创伤得到减少同时可以让颈椎的生理弧度得到恢复,进而使得患者颈部的肌肉痉挛得到解除,让神经根的充血性水肿得到减轻,同时让椎间盘的压力得到缓解。有的研究显示[4-5],脊柱微调手法能够让椎动脉型的颈椎病的相关颈椎动脉痉挛的指数、寰枢关节位移指数以及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有的报道显示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的颈椎病进行治疗的总体临床有效率能够达到98%。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的颈椎病进行治疗的重点是对患者颈椎的矢状面的位移进行纠正同时对矢状面的失稳也进行纠正,进而使得颈椎的颈髓曲度以及颈椎的生理弧度进行改善甚至是恢复,让应力得到重新的分布,让颈椎内在的平衡性得到良好的恢复,同时可以对患者的神经、脊髓的供血以及张力的异常进行适当的改善,让由于炎症所导致的神经刺激和脊髓刺激得到有效的缓解。有的研究发现颈性眩晕发病的主要位置是椎动脉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当患者的头部转向对侧小于45度的时候,血液的流量就会相应的减少大约10%,并且患者的头部回复到院里的中立位置的精准程度要显著的低于正常人,患有颈椎病的患者其本体觉敏感性会发生改变,这也是颈椎病患者经常产生眩晕的一个重要原因[6]。通过对颈源性的头痛进行研究显示,颈源性的头疼的产生酮颈椎,特别是上颈椎的结构十分不稳定、应力较为集中、活动的范围大等,进而致使患者颈部的软组织产生痉挛、损坏或者是无菌性的炎症,甚至会累及到患者的枕大神经、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

  有的研究显示[7-8],接受了颈椎短杠杆手法进行治疗的患者的自发性的颈椎疼痛痉挛得到明显的控制,还能够感受到感觉以及运动障碍的平面显著的下降。有一项对颈髓受到损伤造成后遗症的患者进行颈椎短杠杆手法治疗或者是交感神经的封闭手术进行治疗的调查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肢体协调性、膀胱的功能性、疼痛痉挛的自发控制性等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显著的提高。

2中国古代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及相关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有两个主要方面[9]:一是传统的认知,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机械性压迫学说以及化学性神经根炎症学说;二是神经多源性卡压 。当今在临床当中最为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存在年龄较高、身体较弱、耐受能力差、病情非常复杂等情况,同时还会伴随着骨质疏松以及骨质增生等症状的产生,甚至会形成骨桥,大部分的患者的腰椎会产生滑脱的现象,有的患者其他部分的腰椎节段发生显著的失稳现象,有的患者椎体以及其附件会产生良性的肿瘤或者是类风湿关节炎,进而让患者的骨质应力降低,还有部分患者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手术之后又再次的复发,这些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都非常的棘手[10]。而中国古代脊柱微调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施力的可控制性较大,可以通过对患者腰椎的最小阶段相应的被动运动的幅度进行控制而让患者腰椎间盘的受压力度和神经根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达到神经根得到减压或者是神经根得到减张的效果,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发生意外损伤的概率会大大的降低。

3总结与展望

  脊椎病实质是脊椎本身错位、骨位异常、相关组织压迫相邻神经血管所致,在临床上有一些病人因为脊柱的因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疼痛,如头痛、颈痛、背痛、腰痛等,在多种治疗中,许多患者首选中医推拿,一般的中医推拿手法是一些普及性的手法,对各种疾病都有效,但对脊柱的整复的效用并不明确,所以必须施以脊柱微调手法。其效用单位(功能单位):椎间盘、双侧后关节、椎板连接;椎管容纳物和周围血管、神经等。在过去人们认为仅仅对后关节有效用,现在认为以上组织均有效用,合理应用中国古代脊柱微调手法可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磊,赵平,王飞等.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受累椎体X射线量化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7):2740-2745.

[2]宋学平,史计月,江双霞等.钩针松解复合硬膜外阻滞联合脊柱微调手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河北医药,2012,34(21):3280-3281.

[3]郭伟,董燕,赵平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重度抑郁症1例--整体观的临床运用[J].医学与哲学,2014,(18):72-74.DOI:10.3969/j.issn.1002-0772.2014.18.026.

[4]冯宇,高燕,孙鹏等.螺旋CT三维重建棘突顶线骨性标志及其在脊柱微调手法诊治中的意义[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12-14,封三.

[5]张军,王飞,刘强等.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及冲击手法下力在关节突关节内的传导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7):24506-24514.

[6]羊健中,杨坚,沈俊等.脊柱微调手法结合腰腹肌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9):45-46.

[7]项小平,丁俊.外用奇正消痛贴膏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8):101-102,105.DOI:10.3969/j.issn.1673-7210.2011.28.044.

[8]李大军,江亿平,侯京山等.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微调手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66.

[9]李大军,江亿平,侯京山等.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微调手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C].//全军中医药骨伤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369-370.

[10]沈国权,严隽陶.对脊柱推拿"错位与"整复"理论的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2):26-28.DOI:10.3969/j.issn.1008-861X.2002.02.0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