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才是精华

作为当代历史保存最为完整的文明古国,从一开始的周公制礼到现代的精神文明,”礼仪之邦’,”这四个字在我们国家是名副其实。不管是维护道德底线的法律,还是我们内心的最后一道道德防线。遵循教诲和品德的要求是一代代中华儿女都在做的事。所以有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而化用这句老话诞生的俗语便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想来很多人都知道,但你知道这句俗语的下半句吗?

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才是精华

一开始听闻此俗语还是在该提时代,当时就有一个疑惑,“举头三尺,”真的有神明吗?曾经有古人将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称之为 “神迹,”久而久之人们创造出来的神越来越多,最后组成了一个神仙宇宙,不说西方的古希腊神话,咱们国家的古代神话就异彩纷呈。当时能够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不多,试想法家诞生到今天多少年,而在法家之前是什么来约束人类自身行为呢?自然便是玄之又玄的神,人在做坏事的时候迟早要遭报应,这是很多人的共识。这种因果报应有点类似佛家学说,倒不是说佛家的文化影响有多深,而是在于寻常生活中人们都这么认为。

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才是精华

很可惜,在寻常生活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的现象,舍已为人有时候听起来甚是壮烈,让人敬佩,但以最后的结果来看,做了好事的人真的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吗?或许太过强求回报,有点显得太过市侩。比如,一天你走在河边看见一个该子落水,你会游泳但不是很好,恰逢寒冬,你会下救人吗?如果你下去就要想老虑到自己水性并不是非常出众,一旦腿抽筋河里必然多一具尸体,又或者你成功地把该子救了上来但自己却自己却没爬上来。最后一种可能,你成功地把人救了上来,该子的爸爸找到你想要以金钱表示自己的感谢,你会接受吗?

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才是精华

如果把善意当作一种交易,这个世界将充满铜臭味。以前不理解这句话,现在懂明白了,做不做与当时的自己而言肯定想不了太多,若视而不见事后必然内心难安,因此便引出了“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不畏人知畏已知。”千万不要以为,骗人是一种简单的事儿,要不然为何乐圈的金马影帝就那么些个呢,能够演得好让人相信是有难度的,就算成功了,骗得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尤其是在亏心事这方面。

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才是精华

做与不做因人而异,最后的后果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天生就是一个坏胚,哪怕做了亏心事心里也没有任何芥蒂。但有的人不行,做了错事,捂着自己的良心感觉心脏隐隐作用痛,这都是人之常情,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后者,毕竟在现代社会我们接受的是一种大众教育,其中传递的善恶观念,深入人心,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事实就是如此。因此,当我们做了一些违背我们所接受教育的这些事情之时,内心很难发生共鸣,自然而然地产生抗拒心理,久而久之,就成了心病。

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才是精华

最后,“心安”是一种很难得的境界,就拿现在的我们来说,怎样才能心安?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人都在想怎样才能又轻松又能钱?心态也是如此,因此追求心安我们不妨做些好事,少做坏事,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已知,”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