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一碼通行”對社會治理的啟示

法制日報:“一碼通行”對社會治理的啟示

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已可實現“一碼通行”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要求推廣健康信息互認機制。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辦公廳會同各地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有關方面推動建立了“健康碼”跨省份互認機制,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可實現“一碼通行”。

隨著全國疫情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恢復原有的社會秩序,已成為當前一項迫切而緊要的任務。連日來,多地領導幹部帶頭“摘口罩”“下館子”,傳遞的正是這樣一種強烈的信號。但是,停產停工容易,復產復工卻很難,疫情作為一場席捲全國的災難,給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現在還很難估量。

在這種情況下,國務院推動“健康碼”跨省份互認,實現“一碼通行”,就短期來講,無疑是為了消除重複隔離、多次隔離帶來的社會資源浪費,保障就業,實現復工復產。而從長遠來講,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的“健康碼”,可能會成為疫情過後社會治理的強勁動力。

早在2011年,中央就提出要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唯一代碼的人口基礎信息庫,夯實國家和社會治理的信息基礎。但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由於各地、各行業標準不一、信息不共享,缺乏互認機制造成的信息孤島難以打通,這個問題始終沒有真正解決。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研究部署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會議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採取隔離措施”,國務院快速推動各省(區、市)全面建立了“健康碼”跨省份互認機制,升級了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及時完成各省(區、市)“健康碼”技術對接和數據匯聚,可支撐跨地區互通互認功能,可實現健康信息一站式查詢服務,可支撐“一碼通行”實際應用。同時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供了跨省份互認共享的三種實現方式。

可以說,在這次疫情的直接影響下,中央打破信息孤島,推動健康信息跨省份互認機制的決心和力度前所未有,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那麼,在疫情過後,以“健康碼”為基礎,賦予“健康碼”更多的信息內容和信息功能,推動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人口管理更加科學、便捷、精準、全面,也應是“健康碼”跨省互認、“一碼通行”的題中之義。

此次疫情無疑是場災難,但也是一次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考,疫情應對的成功經驗,既是對社會治理的一次檢驗,也應是一次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