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麻林国进贡的“麒麟”,现代人看后:原来是它?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皇宫大火中不知所踪。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也就此落幕,懦弱的建文帝终究还是输给了强悍的四叔。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许,皇权的易主,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并非是一件坏事。相反,皇权的易主,更是大明王朝的幸运。明成祖朱棣凭借其雄才伟略,一手打造了永乐盛世。

其中,永乐年间的外交尤为突出。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派宦官郑和下西洋,创造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这一行为更是成为了,十五世纪欧洲地理大发现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明朝永乐年间,麻林国进贡的“麒麟”,现代人看后:原来是它?

郑和下西洋路线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史上的争议很多,有人说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也有人说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还有人说,朱棣是出于军事目的,防范帖木儿帝国。更有甚者说其是为了,获取海外朝贡以及宗教目的等各种各样的说法。

其实最终无论明成祖朱棣,出于何种目的。郑和下西洋,这次航海活动,都为中华文明史,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当然,郑和下西洋在为其他国家送去珍贵宝物的同时,也带回了其他国家为大明皇帝进贡的奇珍异宝。

明朝永乐年间,麻林国进贡的“麒麟”,现代人看后:原来是它?

麒麟图

其中一个东非小国进贡的珍奇宝物,就赢得大明朝举国欢庆,和明成祖朱棣的欢喜。这个小国进贡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国人眼中最神秘,最古老且寓意最美好的神兽—“麒麟”。

不过这个动物在现在人眼中看来,并非稀有,也并不是什么麒麟。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明朝永乐年间,麻林国进贡的“麒麟”,现代人看后:原来是它?

朱棣

作为上古神兽,中国人眼中的祥瑞,究竟来自哪个国家呢?在《明史·外国传七》中对于这个小国是这样描述的: “麻林,去中国绝远。永乐十三年遣使贡麒麟。

在《郑和航海图》中这个小国被译作麻林地。所为的麻林国,也就是今天非洲东岸肯尼亚之马林迪一带。

明朝永乐年间,麻林国进贡的“麒麟”,现代人看后:原来是它?

长颈鹿

其实早在1412年,榜葛剌国就曾向大明进贡了一只麒麟。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记录者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一书中对“麒麟”是这样描述的:

“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骑。头上有两肉角,在耳边。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饼。”

相必通过他的描述,您已经猜出来了,而麻林国进贡的“麒麟”与之相同,其实就是长颈鹿。而一开始朱棣只是通过郑和船队传回的消息,听其生活习性和形态与麒麟非常相似。

明朝永乐年间,麻林国进贡的“麒麟”,现代人看后:原来是它?

郑和下西洋船队

不过当朱棣见过之后,似乎明白了,这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麒麟”。然而大臣们也不敢说,只能随声附和。在大臣夏元吉的《麒麟赋》序文中写道:

“今年秋,麻林国复以麒麟来献,其形色与古之传记所载及前所献者无异。臣闻麒麟,瑞物也,中国圣人则至。”


明朝永乐年间,麻林国进贡的“麒麟”,现代人看后:原来是它?

郑和下西洋绘制

其实无论是否是真正的“麒麟”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能够得到诸多番邦来朝进贡,已经足以证明,当时明朝对世界的影响力了。中华文化早已经做到了远播四海,在当时那个代,也仅此一个,无人能够与之媲美。

而今天我们更应该为这曾经的辉煌和今天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财富而感到自豪。为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生在华夏大地,作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史官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