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的声音:解读张爱玲作品语言

花落的声音

——解读张爱玲作品语言

杨金丽

内容摘要:张爱玲的作品语言别具韵味,一经捧读,就不忍放手,里面的悲哀的美丽,真实的残酷,隽永的哲理,都是那样的让人揪心动容。

关键词:张爱玲 语言 解读

张爱玲,二十世纪最具传奇性,最有灵性的女作家之一,自她涉足文坛,就倍受瞩目。其作品以独具一格的语言调制出别样的色、韵、味,深深攫住了众读者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诸感官,进而沁入心脾。读张爱玲的作品,感觉就是目睹从其心上开出的一朵朵奇葩,落在了纸上,堆积成一纸落花,变成永恒的标本。花落无言,无声却胜有声。昭告的是逝去的美丽,凋零的悲凉,枯槁的残酷。在此,我捡拾几瓣落花,解读一番花语。

比喻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张爱玲作品的语言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事理的内涵。

“也许每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沾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文章此处两个具体的意象——红玫瑰、白玫瑰与蚊子血、饭沾子之间角色的转换,颇是耐人寻味。红玫瑰的娇艳魅惑,白玫瑰的清丽可人,本都是世间最美的尤物,无奈在男人鬓边厮磨的时间渐长,在男人眼里就会模糊成蚊子血、饭沾子这样最俗不可耐甚而令人作呕的俗物了。这种悲哀就是男人远视的通病和喜新厌旧的共性的真实写照吧,也正应了一句老话: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个人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壳。”(《连环套》)世上有很多人喜欢照相,希望用一纸照片记录自己逝去的流年光华。殊不知,照片能够抓拍的只是瞬间的形,而其中的神——生命的况味,却只能结集在自己心中千回百转。这儿就借瓜子壳和瓜子仁之说,深入浅出地点明了照片对于生命的附丽。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因为太爱,所以太在乎,努力的付出。因为怕失去,所以内敛自己的张扬,努力迎合对方的心意。心里或许明了爱的并不平等,仍旧自欺欺人的咬定那就是幸福。卑微的感觉在夜深人静时,就会看见孤灯下那黯淡的影子。内心却因为这份喜欢而满是甜蜜,且希望对方目之所及里看到的全是自己的最美。这里的比喻,借尘埃和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恋爱中的人儿的微妙心理。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士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树叶。没有人与人交界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天才梦》)拥有生命,本身就是奢侈的,自有生的欢愉和乐趣,但又诚如歌词中所唱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生命同时充斥着诸多的无奈和失意。恰如张爱玲的用喻“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至情至性的吴侬软语

张爱玲的作品中一些语言可谓是至情至性,如润物无声的细雨,如吹面不寒的微风,如轻泻万里的月华,怡人心神,舍之不忍,弃之不能。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爱》)宿命的安排是对缘分天定的最佳解释,舍弃所有牵强的赘述,没有大悲大喜的故事情节,没有浓墨重彩的精雕细描,只这么轻轻地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韵味天成,香远益清。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无论是诉说衷肠,还是内心独白,这都是一个为情所困,为爱所累的女子的爱情宣言。自私是爱情的特性,如果不是彼此的唯一,那锥心之痛,就会让人痛不欲生,因此,张爱玲的作品又有这样的话语:“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我给你一张白纸,是让你在上面写满你想写的。”你心里想要的就是我想给的、能给的、要给的,这可以称得上是世上最感人的情书了,不着一字,却能把爱诠释到极致,从而尽得风流。

“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等着你,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爱就是这般的心甘情愿,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张爱玲用这一句话,穿越了时空,使得行走在爱情里的两个信徒,借助彼此心灵的默契感知,收获了永恒。

往是幸福快乐如昔,痛苦失意却已逊色许多,甚而会模糊出些许甜蜜。张爱玲运用通感,借用樟脑的香,传神的写出了自己的体味感悟。

平静的诉说,简单的真理

喧嚣红尘,纷纷攘攘,深陷其中,往往难识庐山真面。张爱玲却能将目光洞穿这万丈红尘,抽丝剥茧,幽幽解析出里面的筋结脉络。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爱情是经久不衰的永恒话题,然“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网内外的男男女女,看见的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头万绪。张爱玲却用三个字——“我爱你”“我恨你”“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将“爱”或“不爱”做了最言简意赅的剖析。

“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留情》)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实又何尝有一成不变的完美爱情呢?“如果有谁认为有十全十美的爱情,他不是诗人,就是白痴。”遗憾和缺失也是一种美,不奢望,亦不苛求完美的爱情,相信平平淡淡最是真,这应该是我们洞悉的爱的真谛。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半生缘》)造物弄人,十几年的分离,再聚首,已经物是情变人亦非,纵有说不尽的离愁,道不尽的别恨,诉不尽的相思,却只幽幽吐出了这淡淡的8个字。其中的凄艳、怅惘和悲怆却被张爱玲渲染到了极致。与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大而化之,世间万事万物都逃不脱一去不复返的宿命,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紧紧牵手现在,不轻易许诺未来。

“当你笑的时候,全世界和你一起笑;当你哭的时候,便只有你一人独自哭。”(《花凋》)哭和笑,就如同人的左右脚,交替着迈出,人生路上留下的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便分别记载着苦与乐。个人的遭际又不仅仅只是拘囿于自己的心情,还要与周遭的人牵扯出千丝万缕的关系。张爱玲淡淡的一句话,就道尽了世态炎凉——有人和你有福同当,无人和你患难与共,锦上添花得多,雪中送炭得少。

“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有俗语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有很多人说:“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其实,死只是需要一瞬的勇气,生却是需要一辈子的勇气。相对于死,没有希望的活需要更大的勇气,没有足够的活下去的勇武,便出现了三毛之死。张爱玲用“短”和“长”这样一对反义词,道出了生之黯淡,活之艰难。

参考文献:《张爱玲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