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前症為孕婦死因前三名!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人群

子癇前症,又稱為妊娠毒血症,近幾年來已成為孕婦死因的前三名之一,就連藝人大S、陳子玄都曾是此症狀的受害者之一。本文帶孕媽瞭解子癇前症的典型症狀,以及相關注意事項,關心一下,看看你會是高危人群嗎?

子癇前症為孕婦死因前三名!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人群

妊娠高血壓疾病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慢性高血壓,指的是孕前就存在的疾病;第二類為懷孕後才出現的妊娠高血壓;第三類就是子癇前症。子癇前症是多數婦產科醫生最大的敵人,也對孕婦及胎兒造成最大的威脅。


什麼是子癇前症?

不同於以往對於子癇前症的定義,除了是發生於20周以上、合併高血壓、水腫、尿蛋白之外,還包含孕婦的血壓在間隔4小時以上,收縮壓仍高於140 mmHg、舒張壓高於90 mmHg,另外合併有器官損傷、胎盤功能異常或蛋白尿其中一項等,皆屬於子癇前症。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尿蛋白、高血壓,子癇前症所引起的水腫較一般孕婦來得明顯,噁心想吐的症狀也會更為嚴重,甚至出現頭痛、視力模糊,體重也會跟著上升;由於體內水分會跑至其他器官,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尿量也會減少,若是情況更為嚴重時,孕婦還可能出現右上腹疼痛、肝功能異常、溶血或是血小板下降,甚至還會有中風的危險。


發生主要原因,推測是胎盤功能不佳

對於子癇前症的發生原因,目前並無定論,但多數人推測主要是與胎盤演化的過程中滋養層細胞功能不良有關係!


子宮內的螺旋動脈有如水管一般,如果沒遇到阻塞、寬度夠大,就能給予足夠的血液供寶寶使用,但若是懷孕初期胚胎著床於子宮時,胚囊中的滋養層細胞分化異常,胎盤的發展產生缺陷,因此其中螺旋動脈通透性變差、流量少、收縮壓變差,從子宮動脈經胎盤流進寶寶體內的血液及營養,就會造成阻礙,進而造成胎兒發展遲緩,在臨盆之際,也可能出現胎兒窘迫的情況。

子癇前症為孕婦死因前三名!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人群

小心這些都是高危人群!

近期國內外研究均證實,高齡產婦患子癇前症的風險,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除了高齡是患子癇前症的高危人群以外,像是懷孕前就有慢性高血壓,20周之後就可能加重;其他像是患有糖尿病、腎臟疾病、本身有風溼免疫問題,如:紅斑性狼瘡、前胎有過子癇前症、多胞胎、懷過葡萄胎等,都算是子癇前症的高危人群。而這類人群的孕婦,也容易因子宮環境不佳,引發胎盤剝離等狀況。


14周前可做檢測,得知患病幾率

若想了解自己是不是子癇前症的高危人群,能借由測量胎盤生長因子,以判斷孕婦在早期(34周)、中期(34至37周)、晚期(37周以上)可能會發生的幾率。


確診為高危人群,服用預防性藥物阿司匹林

孕婦通過以上檢測後,發現自己是高風險人群怎麼辦?檢測的結果只是一份參考值,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生子癇前症,但只要確診為高危人群,在16周以前,醫生會給予孕婦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同時也能減少胎兒發展遲緩、早產,甚至是死亡的機率。


另外,肥胖也是高血壓的因素之一,孕婦應留意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控制份量,以少鹽、少油為原則,也須養成每日量血壓的習慣並做紀錄,如有異常就該服用藥物,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也能適度增加胎盤的血流量,以減少併發症發生的幾率。


雖產前有服用藥物控制,但仍有部分孕婦會在生產過程中突然發生血壓上升,一旦因子癇前症引發抽筋、抽搐,情況就會演變成嚴重的子癲症,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當孕婦因情況嚴重須住院治療時,醫生除了給予適量的血壓藥,也會打硫酸鎂以控制病情,倘若仍為較早週數的胎兒,也能儘量爭取胎兒能待在子宮內的時間,讓其各器官及狀態發展更加健全。


最佳治療子癇前症的方法,就是分娩。得知自己是高風險的孕婦,就要定期產檢且遵循醫囑。另外,也要觀察胎動,一旦發生胎動減少,就應儘快就醫。當採取上述的治療方式,孕婦的血壓仍無法獲得良好的控制,胎兒的發展也處於遲滯狀態,甚至是窘迫的情況,就該與醫生討論是否要讓胎兒提早娩出,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子癇前症為孕婦死因前三名!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人群

生完就能解除警報?產後兩週是關鍵

一旦將胎兒分娩出來,子癇前症的徵兆就會大幅減少,但仍有些產婦可能在產後2至4周引發成子癇症,因此產後兩週算是關鍵期,血壓還是可能持續升高,這樣不穩定的狀況還可能持續至3個月。大部分的產婦約產後2周左右就會穩定,3個月後就能恢復正常,只有極度少數的孕婦才有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因此無須過於擔心,但部分產後婦女未來患慢性高血壓的可能性會增加。


其實子癇前症並不可怕,進行檢測後,瞭解自身可能存在的高危險因素,服用預防性藥物直到35〜36周再停止,在產前維持良好狀態,就能大幅降低併發症的產生,順利迎接胎兒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