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林西报》大楼:沪上第一幢高层建筑

《字林西报》大楼:沪上第一幢高层建筑

《字林西报》大楼

上海外滩有20余座大楼,大部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其中1923年竣工的《字林西报》大楼,是上海第一幢高层建筑,而该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西文报纸。

《字林西报》原名《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创刊于1850年,是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最早的英文报纸之一,每周六出版,对开一张,共四页,内容有英国快讯、上海英侨动态、中外商务情报、广告及船期等。在上海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军东征时,《字林西报》曾报道过很多独家消息。

他们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致读者书》的发刊词,阐明了报纸的宗旨,发刊词说:

最主要的是,要竭尽全力在英国唤起一股热情,支持从现有水平上同这个庞大帝国建立更加密切的政治关系,更加扩大对华贸易的主张。若有可能,还要使公众懂得,不能只顾暂时和眼前的利益,而应具有全局和长远的观点,认识到这样做对于英国和整个文明世界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并看到这个巨大帝国拥有惊人的丰富资源。

此报命名为《北华捷报》,不是因为它是在“华北”,而是因为对五口通商的五座城市来说,上海位于最北,所以叫《北华捷报》。

1864年正式出版《字林西报》。《字林西报》社址本来在南京东路江西中路东侧,经过几次搬迁,于1901年在中山东一路(外滩)17号建社址,这里的地皮是大房地产商马立师的。1921年,大楼不敷使用,形式也较陈旧,于是拆屋重建。

新的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是德和洋行在上海的代表作。该建筑于1923年6月建成,总高10层,在当时也是外滩及上海的最高建筑。从建筑的高度而言,《字林西报》大楼应该是近现代主义的“摩天楼”建筑,但设计师并没有照搬近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而在外观装修上比较多地采用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使上海新古典主义建筑达到相当完美的水准。

1924年2月16日,大楼举行了竣工典礼,英国驻华公使也前往出席,场面隆重。新楼启用后,底层及一、五、六层自用,其余部分出租给美商友邦保险公司和其他洋文报馆使用。

《字林西报》在当时很有社会地位,报道和参与了很多重要事件,主笔李德立3次入选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912年促成北洋军阀与革命党在租界市政厅“南北和谈”,1927年又参与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的谈判等。

此报在上海解放后仍继续出版,后因报道不实而受到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警告,于1951年3月31日停刊。《字林西报》自创刊起,连续出版了101年,最多日销量达7800多份,它所刊载的上海开埠后的各种新闻,对研究上海近代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报纸停刊后,大楼被接管,为内河航运局等单位使用,改名桂林大楼。1957年,交由上海市房管局接管,上海市内河航务管理处、丝绸公司等单位曾长期租用,1995年,友邦保险公司通过房屋置换取得了该楼业主使用权,大楼也因此更名为“友邦大厦”。现该公司已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