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所謂的“氣感”

練傳統太極拳,要求精神集中還要放鬆,動作要嚴緊。

先說胳膊,當你胳膊做動作時時,肩是否放鬆,肘是否下墜,只要一動就要進行檢查。整個手臂還要有向外的撐勁,練到一定程度,就會與脊椎渾然一體,肩肘的運動就要交給脊椎,由脊椎控制。時間長了,就能練出手臂的松沉勁。

太極拳中所謂的“氣感”

次說腰胯,一動就要檢查是否放鬆,注意要與肩,肘,手,協調一致。練到一定程度,脊椎的運動就要由腰胯控制。時間長了,就能夠練出腰襠勁。

再說膝腳,一動膝腳就要放鬆,還要控制肩肘,腰胯的運動幅度。時間長了,就能練出力發於跟。

比如,做前弓步的掤,邁出前腿後,肩是否是松出去的?肘是否是用墜意墜著出去的?腰胯是否往前松出去的?膝腳是否是慢慢的踏實,膝蓋是否到位,膝蓋到位是否控制住腰跨以上的部位停住。也就是,膝腳不動,其他地方絕對不準動一絲一毫。

太極拳中所謂的“氣感”

與其他拳種不一樣,太極拳要求下面控制上面,這樣才能練出整勁,才能練成渾然一體。

力發於跟的目的就是,腳跟一有發力的蹬勁,身體其他部位必須同時跟上,這樣才能用上整體勁。比如搬地上的重物,如果光彎腰搬這個重物,腰使勁,手臂使勁很難搬起來,屬於身體局部用力。如果身體下蹲,手臂,腰胯,腿腳一起使勁往上搬,就容易得多,屬於整體用力。聯繫到太極拳,當練到能松到腳跟時,用的就是練出來的整勁。

總之,往前去,要往前松出去,往後去,往左,往右都一樣。

初練太極拳,一般是用手帶動身體,練到一定的程度,就要用身體帶動手臂。

至於氣感,是由於松的程度還不夠,無法使得血管得到充分的擴張,所以才沒有氣感。

太極拳屬於放鬆中的運動,由於人們用力氣用習慣了,肌肉的緊繃擠壓肌肉中的血管等,使得血管無法橫向擴張,更無法打通毛細血管,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做動作時,一要做到動作到位,再要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外,還要再加重松的意念,可以說,松無止境,隨著練的程度的不同,要不斷的加重松的意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