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代工”被嫌棄 背後藏著怎樣的“生意經”?

近日,小鵬汽車宣佈正式收購廣東福迪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迪汽車”)

100%股權。這意味著原先選擇海馬代工生產的小鵬汽車,擁有了獨立生產汽車的資質。

汽车“代工”被嫌弃 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意经”?

已經與海馬汽車代工合作2年之久的小鵬汽車,為何依然選擇通過收購拿到一紙汽車生產許可資質?代工生產難道真的在汽車產業行不通?

政策積極 車企冷淡

兩年前,新造車勢力跨入汽車產業大門的關鍵門檻,是發改委管控的生產資質。在發改委放開新能源汽車項目審批一段時間後,不少跨界造車者和新進入者拿到了“船票”,但一段時間後政策收緊停止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審批,不少企業錯失機遇。

為了拿到生產資質,不少新造車勢力不惜花費重金收購“殭屍企業”。2018年,拜騰以1元收購一汽夏利全資子公司——天津一汽華利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獲得生產資質,但拜騰需承擔5,462萬元薪酬,以及8億元債務。威馬汽車在2017年花費11.8億元買下大連黃海獲得生產資質。浙江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33億元收購西虎汽車......

汽车“代工”被嫌弃 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意经”?

然而,在2018年年底時,工信部公佈了《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鼓勵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之間開展研發和產能合作,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委託加工生產,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研發設計企業借用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申請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這意味著汽車代工生產模式被政策肯定,沒有汽車生產資質的新造車企業可以通過代工生產進行造車。

雖然政策放鬆了汽車生產准入條件,並且明確鼓勵代工生產汽車。但新造車企業卻依然堅持自建工廠,拿到屬於自己的生產資質。

小鵬汽車就是其中之一。早在2017年7月份,海馬汽車公佈與小鵬汽車達成合作前,小鵬汽車就曾對外宣佈在廣東省肇慶市投資100億元,建設佔地3000畝的“小鵬汽車智能電動汽車製造基地”。

據公開信息顯示,海馬汽車為代工小鵬汽車,總投資20餘億元新建海馬小鵬智能工廠,一期產能達到15萬輛。按照海馬汽車發佈的合作公告,海馬汽車主要代工小鵬汽車首款產品,合作年產能為5萬輛,合作期為4年。從2018年12月小鵬首款產品小鵬G3上市,小鵬汽車與海馬汽車的代工合作僅一年多。

汽车“代工”被嫌弃 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意经”?

此次,小鵬汽車收購福迪汽車獲得生產資質,而2017年規劃在廣東肇慶工廠也已經處於設備調試階段,小鵬汽車第二款產品小鵬P7也在肇慶工廠進行試製。預計,今年6月份小鵬汽車將正式獲取生產資質,其第二款車型P7將成為小鵬汽車自產的首款產品。

汽車“代工”為何行不通?

在手機行業,蘋果採用富士康代工廣為人知,但車企對代工生產一直有不同的觀點。

“在全國已有那麼多多餘優質產能的情況下,我們再去重複建設生產廠,這就是浪費了。”李斌的這句話曾廣為流傳。但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卻對汽車代工模式表示質疑,他認為“代工實際操作和理論差別太大,理論上研發、工藝和營銷渠道都在我手裡,而中間的東西是由代工做的,但實際操作的時候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汽车“代工”被嫌弃 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意经”?

雖然李斌說著自建工廠是浪費,但蔚來卻不斷傳出要自建工廠的信息。雖然蔚來自建工廠落戶上海未實現,但蔚來中國總部在今年2月底正式落戶安徽,在與安徽的合作中不僅有資本投入,更包含蔚來的產品研發、銷售和工廠生產項目。目前,仍然採取江淮代工生產的蔚來,在有了自建工廠後會不會收購生產資質很難說。

但蔚來中國總部落戶安徽,讓我們看到新造車企業堅持自建工廠拿到生產資質的真正用意。

從海馬汽車為小鵬汽車代工、江淮為蔚來代工中可以看到,小鵬汽車和蔚來在工廠的投入上並不多,新工廠主要由代工方投入打造。據公開數據顯示,江淮為江淮蔚來工廠建設投入23.73億元,蔚來方面則按出貨量支付代工費,以及承擔工廠前三年的營業虧損。

按出貨量支付代工費這筆賬好算,但承擔工廠運營損失這筆賬就不好算了。2018年蔚來全年累計銷售1.13萬輛,2019年蔚來全年累計銷售2萬輛,而江淮蔚來工廠的年產能為5萬輛,顯然代工廠的生產並不飽和,甚至不及產能的一半。

據江淮近日發佈的2019年財報顯示,根據江淮與蔚來此前簽訂的協議,蔚來對江淮投產前三年的虧損進行全額補償,2019 年度江淮營業收入中確認的虧損補償金額超過2億元

汽车“代工”被嫌弃 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意经”?

同樣,雖然小鵬汽車與海馬汽車的代工合作細節未公開透露,但小鵬汽車2019年全年累計交付16608輛,其與海馬汽車合作的年產能為5萬輛,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僅33.2%

按照行業特性,新工廠前期產能利用率不足是大概率事件,短短几年的代工生產顯然對代工方來說是一筆虧損的買賣。因此江淮與蔚來的代工合作中,才有蔚來為代工廠虧損兜底

的條款。但如果是自建工廠就不需要掏真金白銀補這個窟窿。並且,代工期限結束後,新造車勢力企業還面臨重新找代工廠的問題,這對於企業來說顯然是傷筋動骨並且極不穩定的因素。

從此前多家新造車勢力企業自建工廠中可以看到,不少車企的融資背後都離不開地方政府或國資的背影,通過工廠落戶為地方政府帶來就業和稅收,企業獲得地方政府土地、資金等投入是行業內的常態。該模式下新造車企業不僅以極低成本實現自建工廠,還能與地方政府或國資綁定,等於找到了穩定的“金主”。

汽车“代工”被嫌弃 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意经”?

代工模式下,新造車勢力企業不僅要支付代工費,還需要承擔因銷量不濟而帶來的工廠虧損。並且這種短暫的合作關係,對於前期需長久投入的汽車企業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自建工廠同樣是低成本投入,但車企的風險和壓力更小。對於缺錢,並且新成立的汽車品牌而言,顯然自建工廠才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