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爸是道光,他兒子是光緒,他孫子是溥儀,他卻一生惶惶不可終日

小時候看古裝電視劇,總會有一個疑惑縈繞在腦海,為什麼只能看到皇帝的母親,就是太后出鏡,而永遠看不到皇帝的父親出鏡,這是為什麼呢,一直都想不明白。

現在長大了,回想起來,自己那時候真的好幼稚哦,如果皇帝的父親還在世,那還輪到他當皇帝嗎

當然,凡事沒有絕對,也有例外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逼得李淵讓位給他,而李淵就當上了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在清朝,有一位親王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自己還在世,但是自己的兒子卻被立為了皇帝,而這個皇帝就是“你不讓我改革,我寧願不當這個皇帝的”光緒皇帝。說起這位親王,可不得了,除了兒子是皇帝,父親也是皇帝,就連孫子也當上了皇帝。這位親王就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恭親王奕譞(xuan一聲)

他爸是道光,他兒子是光緒,他孫子是溥儀,他卻一生惶惶不可終日

奕譞

\u0016按理說,這位親王自己又是王爺,兒子又當上了皇帝,應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事實恰恰相反,就在兒子當上皇帝后不久,他就在驚恐中去世了,是什麼能讓一個備受榮寵的親王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被嚇死呢,事情還得從他哥咸豐皇帝駕崩那天說起

他爸是道光,他兒子是光緒,他孫子是溥儀,他卻一生惶惶不可終日

第二次鴉片戰爭,毫無懸念,英法聯軍就這樣直搗黃龍,搗到了國都北京城來。當時在位的皇帝是咸豐皇帝,這個皇帝沒留下什麼功績,倒是給大清王朝留了個敗家娘們兒,不用猜,這個敗家娘們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慈禧太后,至於怎麼敗家的,後面再給大家細細說道。不知道英法聯軍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打到北京城下,當時咸豐皇帝是什麼心情,他的內心估計會說“我堂堂八旗子弟百萬大軍,就這麼被幾千人給弄倒了,我的天啊,就算是豬,上百萬的豬,給英法聯軍他們抓,也得抓好久呀”。大火都燒到眉毛了,還能怎麼辦,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跑呀,於是,咸豐就帶上了紫禁城內的后妃,王爺,跑到了熱河避風頭

誰曾想,這一避,咸豐皇帝就再也沒有活著回到紫禁城了。在熱河,彌留之際的他任命了肅順等八位大臣作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將來的皇帝——同治皇帝,而同治皇帝的生母是誰,就是剛剛說到的慈禧太后。作為皇帝的寵妃,自己的兒子又即將當皇帝,權力慾望極強的慈禧怎麼可能容得下八位顧命大臣插手最高權力,於是,她就聯手在北京城裡與英法聯軍斡旋的恭親王奕訢發動了一場政變,徹底剪除了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史稱“辛酉政變”。在這場政變中,表現得最賣力的人就是奕譞了,當時的顧命大臣之首肅順就是他親手逮住的

他爸是道光,他兒子是光緒,他孫子是溥儀,他卻一生惶惶不可終日

被抓進牢房的肅順(劇照)

按理說他跟嫂子慈禧的關係應該很不錯,剛開始,確實真的不錯,但是當他的兒子當上皇帝之後,這對叔嫂的關係就變得不盡人意了。為什麼會挑到他的兒子當皇帝呢,只能說慈禧她自己的兒子不爭氣,同治皇帝年僅19歲就見他爸去了,沒留下一子一嗣,按照當時的宗法,順位繼承人剛好就輪到了奕譞的兒子。就這樣,奕譞就成了皇帝的生父

他爸是道光,他兒子是光緒,他孫子是溥儀,他卻一生惶惶不可終日

慈禧太后

但是這個皇帝的生父不好當啊,當時的朝中大權掌握在慈禧的手中,最忌憚的人就是他了。你想啊,皇帝的生父耶,離最高權力僅一步之遙,慈禧能不忌憚他嗎。而奕譞這個人又特別膽小,對慈禧也是唯唯諾諾,就這樣,識趣的他,知道慈禧容不下他,於是就主動上書,

說“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為天地留一坐食俸祿之人”,說白了,就是告訴慈禧,我不跟你爭,你保證我的榮華富貴就行了。慈禧一看,那還不簡單,准奏

他爸是道光,他兒子是光緒,他孫子是溥儀,他卻一生惶惶不可終日

光緒皇帝

儘管不再參與朝政大事,可奕譞還是戰戰兢兢,生怕慈禧哪天會以“莫須有”的罪名,將自己趕盡殺絕。對於自己的這位嫂子,他是再瞭解不過了,嚐到了權力的甜頭的女人,誰要是威脅到她,有什麼是做不出來的。

儘管事實上沒有威脅到,但只要她感覺你威脅到了,你就等著她怎麼收拾你吧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那天還是來了。慈禧太后知道他好欺負,就讓他去領軍機。這不領還好,這一領就惹禍上身了。當時的朝鮮國是中國的屬國,很多時候清政府會干涉到朝鮮的內政。那時候朝鮮皇帝的父親發動政變,把自己的兒子趕了下來,自己當了朝鮮的國王。清政府一看,這還了得,我扶持,我頒詔書確定的國王,你就這樣趕了下來,我堂堂大清王朝的面子往哪擱。於是,大清就直接派兵去平息了這場政變,把發動政變的國王親爹抓到了保定囚禁起來

囚禁了些許年後,朝鮮國王就覺得沒啥事了,應該跟父親摒棄前嫌了。於是他就上書給清政府,乞求把他親送回朝鮮。當時奕譞看了上書,覺得沒毛病啊,這是一件好事,難得父子能夠不計前嫌,多好的一段佳話,於是他也建議慈禧把人家親爹放回去。誰知道,神經敏感的慈禧一聽到這個建議,當時就不開心了,直接給奕譞甩了句“別以為自己的兒子是皇帝,就能怎麼地了”。就這樣一句警告的話,嚇得奕譞惶惶不可終日,沒過多久就嚇死了,沒錯,就是嚇死了。唉,也不知道當時奕譞是有多怕慈禧,才能因為這麼一句話就一命嗚呼了

彌留之際,奕譞深感自己這雄厚的家世害了自己,給後代留了一份治家格言,格言是這麼寫的: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兒孫禍也大。借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傷身家不肯罷。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微財產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短短十二句言,就把生在帝王富貴家的無奈寫得淋漓盡致。不知今天的億萬富豪看了此言後,會不會大肆縮減自己的富二代公子的用度呢。其實要想自己的富二代公子懂事,哪裡是簡簡單單的縮減用度就做得到的,這是需要大智慧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