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起源於什麼時候?是蒙恬發明的毛筆嗎?

海豐阿東


毛筆起源於什麼時候?是蒙恬發明的毛筆嗎?

在《中國書法全集》中看到,文房四寶為筆、墨、紙、硯的統稱。毛筆實際的起源時間沒有具體結果,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時器時代的彩陶器上,已有毛筆畫的花紋。其後,殷代甲骨、春秋絹本上都有筆寫的文字。戰國毛筆更有實物出土,而且制筆方法不斷出新,由用墨的實心筆發展到無心的散毫筆,含墨多了,更好用,可寫更多的字。

蒙恬是秦朝的大將,有中華第一勇士之稱,為秦國統一立下了大功。在時間推算上,肯定不是蒙恬發明毛筆,但據說是改良者。在《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筆”,有文獻記載蒙恬造筆,可能是因為蒙恬改良了造筆技術。


木木派


毛筆的發明肯定是新石器時代的事情了。蒙恬是何許人也?學習過中學課本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他是秦朝著名的將領,在秦統一六國後,蒙恬曾經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他還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傳說他改良了毛筆,因此被譽為“筆祖”。

(“筆祖”蒙恬)


首先,毛筆肯定不是蒙恬發明的,蒙恬生活在戰國晚期和秦時期,在這之前,毛筆字早就流行了,比如我們在楚文化的墓葬中所見的毛筆寫的文字(“楚簡”)就是用毛筆寫的,考古中也發現了早於蒙恬時期的毛筆實物。所以蒙恬最多是對毛筆進行了改進、改良,而不能說他發明了毛筆。

(戰國“楚簡”毛筆字)

那麼毛筆到底是何時起源的呢?這個問題還不能直接回答,不過新石器時代肯定已經出現了。比如我們看到的新石器時代的彩繪陶器,這些陶器的器身上有著流暢優美的線條,肯定是用一種類似於“毛筆”的繪畫筆繪製而成的,而且應該是有毛的筆。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


所以我們不妨也將之稱為“毛筆”,不過跟我們現在說的用於書寫文字的毛筆不一樣而已,因為新石器時代還沒有發現過書寫的文字,至少沒有成熟的文字系統。因為那個時候還不需要文字,國家文明還未建立,所以文字遲遲沒出現。等待國家建立,在商周時期,文字系統成熟,比如我們在青銅器上見到的銘文,毛筆在這個時候也一定非常流行使用了,並且是作為書寫文字的主要工具而存在。



別人家的博士


晉代張華《博物志》記載:“蒙恬造筆。”但是學術界普遍認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筆了。甘肅仰韶文化遺址的彩陶上,可以看到描繪人、魚等生物的形象和縱橫交錯的幾何花紋。這些圖案的線條和筆觸清晰流暢,有提按頓挫的痕跡,顯然是用毛筆繪製。

近代俞國華《中國繪畫史》表示:“毛筆和墨都創始於新石器時代,根據那時的彩陶圖案,確有筆鋒,還有筆毫描畫的痕跡,並可分辨大小不同的毛筆。”根據考古發現和相關的文獻記載,約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毛筆。 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毛筆來自戰國時期,當時造筆的方法很簡易:將筆桿一頭劈開分成幾片,把毛夾在中間,然後用線纏住。

秦漢時期有了改進。秦代將筆桿一頭挖空,將筆毛放在筆腔中。漢代的毛筆採用竹製筆桿,筆桿另一頭削尖,據說是為了插在頭髮或者頭冠上。南朝周興嗣《千字文》曰:“恬筆倫紙。”明屠龍《筆墨紙硯筏》記載:“古者蒙恬創筆。”考古發現足以證明毛筆早在蒙恬之前就出現了,大量文獻仍有蒙恬造筆的記載,大概是因為蒙恬對造筆技術做出了改進。

筆毛也不侷限於兔毛,還使用鹿毛、羊毛和狼毛,甚至還出現了兼毫,即同時使用兩種及以上不同類型的毛。

後來毛筆製造技術不斷髮展,種類越來越多。唐朝時期,安徽宣城產的宣筆最為著名,宋代以後,浙江湖州產的湖筆最為著名。

現在的毛筆雖然很多,但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大多商家為了經濟利益偷工減料,簡化工序,想買一支好的毛筆實在是不容易,除非不惜高價。


考古班二愣子


謝謝你的提問。我是千千千里馬。中國有很多文化傳說,這些傳說都是對一些發明創造的讚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值得我們欣賞一下。

比如倉頡造字,嫘祖養蠶,程邈發明隸書,蒙恬發明毛筆等等。

蒙恬是秦國的一位大將,可能對書法有一些研究,喜歡寫字,這是有可能的。

寫字,在秦代都不是好玩的事兒,非常辛苦,要在竹簡是用毛筆來寫,字也不大,書寫不太方便,所以,寫字的活,除了重要文件,一般都是低級官吏幹這個活。

蒙恬與秦始皇的長子扶蘇關係友善,可見蒙恬在秦始皇和秦始皇的太子眼力有多重要。

可惜,秦始皇沒有來得及安排後事就爆死,同時發生宮廷政變,蒙恬和扶蘇都被宦官趙高殺害。

不知道晉代的張華怎麼得到的說法,說蒙恬發明了毛筆。

其實早在殷商甲骨文時代的文字,已經是用毛筆寫的。不過,當時的毛筆還非常簡單。筆桿也不是竹子做的。

漢代毛筆已經與現在的毛筆比較接近了。

所以,毛筆有一個使用中改進發展過程。而蒙恬發明毛筆的證據還是不足的。

即使我們想象蒙恬發明毛筆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因為,秦朝寫字還不是人願意幹的事情。

我們最大的想象力之下,也只能說,有可能是蒙恬的秘書改進了毛筆,然後,把改進的功勞記在蒙恬身上。

古代人不像我們今天的人,特別喜歡爭取發明權,而是更喜歡把自己的發明貢獻給被人。這些人當然應該是值得紀念的一些人。




千千千里馬


在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戰國拖了很時間,為了讓秦王能及時瞭解戰場情況,蒙恬要定期寫戰況報告秦王。那時人們通常用分籤蘸墨,然後在絲絹上寫字,書寫慢。蒙恬是個武將,卻有滿肚子文采。用上面說的那鍾筆寫戰況報告,常使他感到影響思緒。那種毛硬硬的,墨水又蘸得少,寫不了幾個字,就得停下來蘸墨,多了又直往下滴,把絲絹弄髒了。蒙恬以前就萌生改造筆的念頭,在寫大量的戰況報告完後,這種願望就越來越強烈。

其中的故事是在他打獵後,一隻兔尾巴拖到地上,血水在地上彎彎曲曲,於是他產生了用兔毛作成筆。在當時流行的筆名為“幸"字加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笨"。(今日“筆"。)

這就是毛筆的由來,為此浙江吳興的善被鎮還特意修建了“蒙恬寺",用以紀念這位制筆鼻祖。

不知對否?請指正,
謝謝!


東漢墨戀


考古證明,在商代毛筆就是主要的書寫工具,我們今天雖然看不到用毛筆書寫的商代典冊,但是還能在商代後期留下來的甲骨和玉、石、陶等類物品看到少量毛筆字,金文基本上保持著毛筆字的樣子。蒙恬可能對毛筆進行了改造,由於當時的文物資料的缺乏,就把蒙恬作為毛筆發明人。現在大多數書法界人士還是這樣認為的,沒有根據新的考古成果進行更新。


南塘莊徐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