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发展,要归功于中国历史上三次"衣冠南渡"事件

受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同原因的影响,中国曾发生过好多次的人口迁移的事件,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闯关东就是一次重要的迁移。有从南往北的迁移,也有从北往南的迁移,人口迁移为中华文化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的事件,为南方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南方的发展,要归功于中国历史上三次

何为衣冠南渡?

"衣冠"有五种含义:第一种指衣和冠,古代"士"以上的男子都佩戴冠;第二种泛指衣服和穿戴;第三种专门指代礼服;第四种指代缙绅和士大夫;最后一种含义是指文明礼教。"南渡"就是向南而渡的意思,晋元帝和宋高宗都渡过长江,将都城迁到南方,史称"南渡"。

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南方的发展,要归功于中国历史上三次

第一次为"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大糜烂、大破坏的时期。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南迁的北人,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也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南方的发展,要归功于中国历史上三次

第二次为"安史之乱,衣冠南渡"。

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百姓生灵涂炭,家园被毁,只好背井离乡,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寻找安居之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

这次人口南迁大潮的余波,一直持续到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至此,中国南方的人口规模第一次达到了同北方平分秋色的地步,甚至超过了北方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经济和人文基础。

第三次为"靖康之乱,衣冠南渡"。

靖康之变及宋室南渡导致了中国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此次南渡,发生在1127年,故也称建炎南渡。

此后长达100余年的宋、金对峙,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对南方的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南方的发展,要归功于中国历史上三次

经过三次南渡,实现了北方和南方文化的交流。大量北方涌入南方,为南方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也使南方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说南方的发展要归功于中国历史上这三次"衣冠南渡"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