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教育”拓展未來教育想象空間

與“雲”有關的熱詞最近在教育界走紅,從“雲課堂”“雲備考”到“雲面試”“雲答辯”“雲就業”,疫情之下,當各類教育教學活動走向“雲端”,引發了人們對未來“雲教育”發展的無限想象。

音樂、語文教師聯手,將詩歌朗誦配上琵琶曲,隔空為學生們營造出“穿越古今”的場景;數學、思想品德教師攜手,讓學生在關注疫情變化的同時,做出折線和柱狀分析圖……疫情期間,類似場景在不少基層中小學的“雲課堂”上演,而無論對於教師、學生還是教育管理者,有關“雲課堂”的諸多嘗試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正在改變著當下的教育生態。據媒體報道,北京市教委推出的免費在線平臺“歌華教育—北京雲空中課堂”,在線課程超過1.3萬節,在“雲端”的教學超市,教師們擁有的全新身份是“導購員”。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疫情結束後,“雲教育”的探索步伐將持續,逐步走向精準供給的教育發展新階段,新的教育增長模式和治理體系將應運而生。

“雲教育”是指基於雲計算應用的教育平臺服務,集教學、管理、學習、娛樂、分享、互動等於一體,而不只是簡單地把線下教學內容搬到線上。它搭建了一個可供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分工協作的在線平臺,從而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和育人任務。近年來,“雲教育”受到國內外眾多教育界人士關注,此次疫情的發生讓“雲教育”在我國得以大面積推廣。比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部分高校陸續開展了學位論文“雲答辯”,其中山東大學近日就舉辦了該校有史以來的首場博士學位論文“雲答辯”。“雲答辯”不僅容易協調師生時間,節約了資源,且所有流程公開化,提升了答辯的公正、公平、公開程度。走向“雲端”的教育,為正在全面推進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撐。日前,教育部表示,受疫情影響,原則上2020年高考前不組織藝考現場校考。為此,不少藝術類院校採用“遠程網絡面試+線上提交視頻資料”的方式遴選有才華的學生。“看似應急之舉,實則改革之需”,有媒體發表評論表示,這延續了鼓勵省級統考、逐步推動平行志願錄取、最終提升藝術類招生質量的改革方向。

走向“雲端”的教育,不僅是新技術的拓荒之旅,更彰顯著面對疫情考驗而爆發出的一種精氣神。“雲課堂”“雲答辯”“雲就業”等一項項探索,是教育系統黨員幹部和全體師生聚眾志、凝眾力寫就的生動篇章。在華中師範大學,輔導員王璐疫情期間開設了“璐姐雲問診”,為畢業生疏導因疫情與就業雙重壓力疊加而導致的恐慌、焦慮情緒,甚至幫助學生修訂求職簡歷。疫情之下,“雲教育”的大範圍實踐使得教育部門提出的“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得以實現,讓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因疫情而“斷流”,為抗疫大局做出重要貢獻。

針對近期廣泛開展的“停課不停學”,有媒體評論說“中國正在進行著一項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實驗,這一景象史無前例。”此前,國家及各省區市已全面展開“雲教育”的基礎設施升級工程以及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推廣普及等工作,此次疫情讓“雲教育”經歷了一次全國性的大演練、大檢驗。不可否認,在實踐過程中,“雲教育”無論是在新技術的運用、教學內容的設計還是教師的轉型、教育質量的保證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同時,“雲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線下教育,傳統課堂仍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等到疫情結束後,當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逐漸恢復,相信有關“雲教育”的探索不會也不應停滯。如何推進線上線下教育更好地融合,“雲教育”如何繼續發揮應有作用、扮演好恰當角色,給大中小學各學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推動教育生態持續優化,助力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階段需要繼續研究和探索的課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育改革創新的不斷深入,“雲教育”帶給我們的有關未來教育的諸多絢麗想象,有望逐步成為更加鮮活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