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探明某高校某專業的“家底”?


關於高考志願填報,考生和家長提出最常見的問題是:

你們學校的某某專業好嗎?和某某大學的相比呢?

這類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考生和家長對某高校開設的相關專業認識不夠。那麼,考生和家長怎樣判斷擬報考專業是否為所在高校專業家族中的“高富帥”,根據哪些信息來探明擬報考專業的“家底”是富足還是一般呢?

一:看其所在學科是否為重點建設學科

學科實力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及其專業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考生可通過一所高校所擁有的“雙一流“建設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省(區、市)重點學科等情況,來考察其學科實力。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公佈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學科相當於學科中的“高富帥”,其學科建設、資金投入、師資力量、教學科研水平等都處在全國領先地位。相關高校在這些學科上的學術地位高、社會聲譽好,往往能提供給考生相對廣闊的平臺,對其未來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在一所高校開設的諸多學科中,重點學科的實力普遍較強,它代表了同類學科的先進水平,處於骨幹和引領地位。其中,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國家在眾多開設某學科的高校中擇優評比出來的,代表了某高校在該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意味著考生將獲得何種水平的培養。國家重點學科按照一級學科、二級學科進行分設,所轄的專業實力水平都比較高。比如,中國農業大學擁有六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六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一級學科水平評估中,作物學、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畜牧學、獸醫學、農業工程等六個一級學科蟬聯全國第一。

重點學科基本屬於二級學科範疇。考生要想看某高校的某個學科是否全國領先,就要看它裡面的二級學科有沒有國家重點學科以及重點學科有多少。比如,吉林大學擁有數學、化學、機械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四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而這四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所覆蓋的二級學科也都是國家重點學科。此外,考生還可通過某高校擁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支撐學科來判斷,尤其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撐學科,一般都是國家重點學科。

除國家重點學科外,各省份也有其重點建設的學科。比如,江蘇師範大學有數學、教育學等9個江蘇省重點學科(含培育),遼寧大學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等3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這些高校的省級重點學科實力也都比較強,隸屬這些省級重點學科的專業同樣擁有明顯的辦學優勢。考生和家長可登錄擬報考高校的官網,在“學科建設”欄目中查詢擬報考專業所在學科是否為國家或省(區、市)重點學科。

二:看其是否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教育部和財政部於2007—2011年在全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了3000個左右的特色專業建設點,形成了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是全國高校某一類專業的“領頭羊”,在國內相同專業領域具有一定的辦學優勢,擁有優良的辦學傳統、雄厚的辦學實力、較高的辦學水平、較大的發展潛力,在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點。

比如,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技術專業、河海大學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連海事大學的航海技術專業、長安大學的交通工程專業、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亞非語種群和歐洲語種群相關專業等。雖然上述高校並非只有這些國家級特色專業實力強勁,但這些專業一定是某高校的優勢專業,獲得的投入和資源多於高校的其他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主要面向國家緊缺專門人才行業和艱苦行業,從中選擇行業領域的相關專業重點建設,比如北京交通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信息安全專業;

第二類,具有明顯的辦學優勢、鮮明的辦學特色、良好的社會聲譽,主要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而建設,與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相聯,比如中國海洋大學的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華中科技大學的自動化專業、中國人民大學的財政學專業、南京審計大學的金融學專業;

第三類,國家急需的戰略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契合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社會需求,涉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比如東北大學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華中科技大學的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北京科技大學的環境工程專業、電子科技大學的物聯網工程專業。

三:瞭解其辦學歷史和誕生背景

辦學歷史是體現專業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一所高校中辦學歷史悠久的專業實力一般都很強。一個專業開設時間越長,因教學活動不斷完善和成熟,科研能力不斷加強,其辦學水平、實力會逐步上升。有些高校官網的“專業介紹”欄目中,會用較長的篇幅詳細介紹某個專業的辦學歷史,顯示出該專業具有深厚的辦學底蘊和較高的學術知名度。如果某個專業對開設歷史的介紹一筆帶過,可能是由於該專業的開設時間較短,還處於培育期。

如果某專業是從某高校起源、首創的,那麼該高校的該專業辦學實力通常就是最強的。相較而言,像建築學、水利水電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傳統專業,考生可通過考察其辦學歷史,快速鎖定某些高校某些領域的優勢專業。比如天津大學的工程管理專業,是20世紀80年代從國際工程管理專業演變而來的。多年來,天津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實力一直很強。再比如,長安大學的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車輛工程、機械工程、交通管理等專業,建校之初就已開設,再加上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學科平臺,專業影響力在相關行業首屈一指,其畢業生受到行業內企事業單位的廣泛青睞。

不過,專業的開設時間也不是絕對的,不能一概而論。有的辦學時間長的專業也會缺少創新,而新開設的專業也可能是所在高校學科新的培養點,投入資源較多,比如個別高校在成立新專業之初,就從國內外高薪聘請多名大師組成強大的教學和科研隊伍,再配以優越的硬件條件,專業水平便立刻提升一個檔次。

四:看其是否擁有高水平的教師團隊

一所高校某個學科、專業的實力強弱並非一成不變,很大程度上因教師的流動而改變。因此,師資力量既是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也是衡量某個專業實力的重要指標。比如,清華大學的國際政治學學科、中山大學的管理學科,因為有學界”大咖”坐鎮,從而在人才培養方面擁有雄厚的實力。

各高校的官網或考生擬報考專業所在院系的官網都設有“學校簡介”“師資隊伍”等欄目,介紹本校的師資情況,考生和家長可通過一所高校的專任教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團隊等的數量,以及教師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任教背景等方面,來全面瞭解該校某個學科、專業的師資力量,進而衡量該學科、專業的綜合實力。如果高校某個學科、專業同時集合了上述力量,那麼該學科、專業的實力在國內可以說是領先的。

考生判斷某個專業是否為所在高校的優勢專業,還可以看該專業有沒有高層次的專家隊伍。高層次的專家隊伍代表了一所高校師資力量的最高水平,體現了某個學科、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衡量某個學科、專業強弱的重要指標,具體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千人計劃”創新人才、千人計劃“特聘教授”、“外專千人計劃”入選者、“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等。這些人才培養計劃是國家為培養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帶動高校重點學科繼續發展而開設的,說明某個學科在科研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

五:看其在某高校有無博士點和碩士點

考生和家長還可以瞭解擬報考專業在某高校有無博士點和碩士點,以及該高校可以授予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的數目,也就是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的數量。

一所高校要想獲得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需具備一定的申報條件。比如,碩士學位授權點的申報條件主要包括:學術隊伍中要有多名教授、副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科研方面要求具備一定的科研基礎,擁有相對穩定、特色明顯的研究方向;高校在相關學科領域有比較豐富的培養本科生的成功經驗;具備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硬件設施等。而這些申報條件都是高校相關學科、專業的學術能力和教學水平的集中體現。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一所高校在相應學科領域實力的重要標誌。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指在這個一級學科下的所有二級學科都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如果一所高校擁有某些一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意味著考生只要選擇該學科下面的任何一個本科專業,入校後就可以在這所高校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此外,高校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數量,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和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的數量,考生也可以適當參考。

怎樣探明某高校某專業的“家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