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前言

分子美食又称分子料理,就是把葡萄糖,维生素C,柠檬酸钠,麦芽糖醇等可以食用的化学物质进行组合,改变食材的分子结构,重新组合,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可以食用的食物,比如,把固体的食材变成液体甚至气体食用,抑或使一种食材的味道和外表酷似另一种食材。从分子的角度制造出无限多的食物,不再受地理、气候、产量等因素的局限。如:泡沫状的马铃薯,用蔬菜制作的鱼子酱等,用液氮把固态新鲜水果制作成微小冰晶颗粒的分子冰淇淋。这一概念最早于1988年由匈牙利物理学家Nicholas Kurti 及法籍化学家Herve This 提出。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很多人要问了,这种食物是严格按照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化学合成,在营养方面肯定没得说,可是那么小小一点真的能吃饱吗?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其实这么理解就错啦!分子美食并不是体积小的食物,也不是化学合成的产物,而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并利用这些科学原理做出的令人惊奇的食物。这样做出的美食,是艺术品,更是科学。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试想一下有一天一群“科学家”拿着一堆试管、酒精灯、注射器、液态氮利用物理和化学领域的实验知识来给你做饭,可千万别大惊小怪,因为现在流行分子美食。

一般情况下,他们主要是改变食材的物理形态,力求给食客以新奇。就像《国产零零漆》中的皮鞋,你看着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皮鞋,其实它是把剃须刀或者一部手机。在分子美食餐厅,你吸到嘴里一股烟雾,其实它是一块液态氮超低温处理过的红烧肉;你吃一勺泡沫,其实它是高压泡沫机打出来的土豆;你尝一口鱼子酱,却原来是荔枝。

分子美食,要的就是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大有乾坤的效果,给你带来独一无二的味觉盛宴!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除了让你吃出“错觉”,分子美食学还致力于另一项研究:感官如何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鉴赏。比如研究食物的分子如何刺激味蕾等感官、影响心理,从而探索、制造出享受食物的最高境界。这一研究可能最初会实现在薯片上,让你在吃的时候,耳朵能更清晰地听到脆脆的声音,从听觉上就能接收到美味的信息。

国内2019年火起来的天价人造肉也是分子美食的一种,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豆蛋白肉,它是一种形色和味道与肉类相似的豆制品,它含有大量蛋白质和少量脂肪,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员在培养皿中用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将干细胞培养长大,成为货真价实的一块肉。这样培养出来的肉制品可以用来做鸡米花和碎牛肉。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上图为直播吃天价汉堡肉 (图片来源:Culturedbeef.net.)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以上是重庆52°概念菜——分子草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分子美食的纪录片!

很多人问了分子美食这么高大上,在家能不能DIY呢,答案是,当然可以!

其中最简单的就是煮鸡蛋啦!

煮鸡蛋,是把鸡蛋放在水中加热到蛋白凝固,这就是所谓的熟了,但是“熟了”的科学意义是什么呢?从蛋白质化学角度看,鸡蛋蛋白质主要是一些球状蛋白分子,其疏水的部分被包裹在内部,而亲水部分在外部,疏水的部分不喜欢与水接触,如果强行打开,不同蛋白分子的疏水部分就会互相连接,最后形成一片固体。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在蛋白质分子中,还有部分“二硫键”,就是一个硫原子遇到另一个硫原子就能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二硫键。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分子美食学的研究发现:鸡蛋白凝固的过程中,主要是二硫键的形成。如果蛋白质的凝固是鸡蛋“熟”的原因,那么任何导致蛋白质凝固的方式都可以让它“变熟”。比如加入某些无机盐也可以让蛋白凝固,而这正是皮蛋产生的机理。此外,酒精、酸也都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如果把鸡蛋放在醋液里浸泡一个月,它也就会变得跟“煮熟”的一样;而在蛋白里加入酒精,它立刻就“熟”了。我们可以参考这样的思路制作自己喜欢的分子美食。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还有西点中的“打发奶油”,西式甜点里有大量的“打发奶油”,也叫“泡沫奶油”或“生奶油”,它实际上是脂肪被牛奶蛋白包裹着形成乳液,当这种乳液在“打发”过程中,会引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泡沫。其中牛奶蛋白质是乳化剂,而“打发”就是起泡的过程。所以只要有油,有乳化剂,就能够“打发”并做出“打发奶油”。

分子美食真的能吃饱吗?

按照这样的原理,蒂斯曾经设计了两种分子美食的“打发奶油”。一种是纯巧克力的“打发奶油”,巧克力里的可可脂相当于奶油中的脂肪,卵磷脂相当于乳化剂。把巧克力融化后与水混合,配方是225克巧克力加200毫升水,再加适量的卵磷脂,然后像打奶油一样打发,最后得到的是“泡沫奶油”的口感,巧克力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