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毗盧洞位於安嶽縣城東南的石羊鎮赤雲片區油坪村塔子山上,距縣城45公里。安嶽至大足的公路橫穿塔子山腳。這裡,山巒疊翠,岩石峭立,毗盧洞就鑿在這些磊磊秀石之中。毗盧洞其實是毗盧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觀音堂的總稱,現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題記32處。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觀音堂內雕刻的那尊“水月觀音”,又稱“紫竹觀音”,因背倚紫竹林而得名。其容貌溫雅、神態倜儻,有很濃的世俗風味,是全國罕見的石刻藝術珍品。這一造像被人們稱為美神,成為安嶽石刻的代表。這樣姿勢的佛像,只在山西平遙縣以彩塑聞名全國的雙林寺看到過,在那裡叫自在觀音。如此不同而類似的藝術匠心,實在太難得了。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英籍華人作家韓素英把她譽為“東方的維納斯”,是全國少有的北宋石刻藝術珍品。這個造像設計奇絕。身體不是全部浮雕,右手臂、荷葉、蓮花、五指和巾帶,都用的鏤空雕技。坐的蓮臺和足踏的蓮蕊間都鏤刻出大量空間,以肩搭的披巾連接,減輕了巨石重量,又給人以和諧美感。最令遊人叫絕的是身軀側坐和翹起右腳,突破了佛像正襟危坐的宗教儀軌,加上注重自然採光,遊人不論從那個角度都能獲得同樣的審美效果。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這尊紫竹觀音高3米,懸坐於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淨瓶,頭戴富麗華貴的貼金花冠;蛾眉上豎,鳳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閉;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瓔珞象隨身而瀉的金色瀑布,網墜於胸腹;下身長裙薄如蟬翼,緊貼於腰腿之間,衣裙飄逸,富於動感。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她坐在一張3米長的弧形荷葉上,上身稍左側;左手撫撐葉面,右手放在膝蓋,五指自然下垂;一雙秀麗的赤腳,左腳懸於蓮臺,輕輕踏著花蕊,右腿彎曲上翹,腳踏蓮葉,故人們又俗稱她“翹腳觀音”。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紫竹觀音彷彿就是一位丰姿綽約、溫柔瀟灑的妙齡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嫵媚,又具女神的儀容,世俗風味極濃,人們又愛稱她為“風流觀音”。看了紫竹觀音,令人不得不為宋代雕刻大師們那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精堪技藝所折服。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師柳本尊造像也別具特色。特別是在高6.6米,寬14米,深4.5米的毗盧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煉修行圖”構圖嚴謹,造像生動,通俗易懂,堪稱精品。它主要通過以煉指、立雪、煉心、煉踝、剜眼、割耳、煉頂、舍臂、煉陰、煉膝十種苛苦修行來宣揚密宗教義。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兩側還刻有神態威嚴的執斧、仗劍的金剛。來到洞裡,大有陣陣寒氣襲來之感,令你對佛法的神聖肅然起敬,或者望而生畏。毗盧洞的“十煉圖”就像一幅幅講經說法的連環畫,柳本尊“十煉修行圖”,造像圖文並茂,中部造像形象鋪陳柳本尊煉心、煉陰等內容。兩側又有神態威武、執斧仗劍的天王和護衛金剛,是研究四川密教和柳本尊生平的寶貴史料。柳本尊十煉圖在國內僅出現在安嶽石刻和大足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我的中國行(九十一)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毗盧洞石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