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確診達4萬的德國還有餘力收治意西重症”,看我國大健康未來

剛看了頭條上的新聞“確診人數破4萬的德國,為何還有餘力收治意大利重症患者”一文,感慨良多。

德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當下歐洲第一強國,歐盟的核心國家。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德國今天的實力是實打實積累出來的。德國強大的醫療健康體系,是完全值得我國借鑑學習的。德國依然是未來我們長時間學習的老師。

德國的醫學院診所,研究所,大型醫院,中小醫院,持牌公共實驗室,等等,這些構築成了今日服務德國8000萬人口的超強的醫療健康體系。這套體系加之德國人一貫的嚴謹認真,使得德國在歐洲疫情日益嚴重之際,依然保持了足夠的鎮靜,並尚有餘力。

他山之石,可以供玉。我國雖這些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也需要客觀地看待現實。作為立志高遠的我國,以開放、客觀的心態看待並學習德國等經驗,取長補短,對於我國未來大健康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如果不是一場疫情的考驗,我們都難以如此清晰地看到歐美強國的醫療衛生系統的實力和表現。德國是目前為止最亮眼的發達國家,而德國之強,完全在於其紮實客觀的硬件、軟件兩手都硬。

德國的醫療硬件設計的合理、齊全、成體系。專家國際頂尖,醫護人員充足。這都是實打實的。與德國相比,同處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等與之相比則差一檔。

從德國的經驗看,完善的醫療健康系統是可以建立,應該建立,並能發揮作用的。在同等程度考驗下,誰家準備的更充分,誰家就能表現的更好。實力還是關鍵的決定因素。

以德國為參照,中國未來大健康需要發展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

一、我國的大型醫院(三甲),數量還不夠。大型醫院數量與人口數量應形成基本的匹配關係。這些大型醫院什麼時候建、怎麼建,大型醫院與醫學大學的關係,與研究所的關係,等等。

二、是否需要建設持牌的大型實驗室?這些實驗室是國有還是民營均可?大型實驗室服務於中小型醫院、中小企業和機構,其能起的作用是很可觀的。以本次疫情我國早期非常缺核酸檢測能力來看,這一塊我國的缺口空間不小,未來需要加大投資。

三、硬核實力是防疫的關鍵。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實力還是關鍵中的關鍵。要更加堅定發展道路,我國要創建、完善的東西還有很多。復興道路是艱苦而曲折的,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保持不驕不躁,才能取得更大的勝利。客觀地說,我國當下與美國、德國相比,某些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在高科技等領域,繼續保持謙虛,保持一顆敬畏和好學的心。自卑盲目要不得,驕傲自滿也要不得。今天的中國,特別是充滿自信的年輕一代,有著更崇高更偉大的目標,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我們做的好的,應繼續堅持發揚。別人做的好,也應積極借鑑吸收。世界正加速進入數字化時代,科技爆炸將越來越快。積極整合全球的先進力量,大健康行業正加速向我們走來,這裡蘊藏的將是無限大的機會。

從“確診達4萬的德國還有餘力收治意西重症”,看我國大健康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